台湾联合报社论称高捷案是民主法治大骗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8:05 新华网 | |||||||||
新华网12月1日消息:台湾《联合报》昨天发表社论《不只是弊案,高捷案更是民主法治的大骗案!》。文章指出高捷案之所以引发如此巨大的震撼,不仅是因揭发了一桩弊案而已,更是揭发了民进党所标榜的民主法治的大骗局! 社论表示,高捷案若仅是一个传统型的弊案,那只是某些政商的个人败行而已;及至东窗事发,司法机构亦能扮演起执法惩奸的角色。一般传统类型的弊案皆类如此,如伍泽
但是,高捷案不同。它绝不是个人层次的官商勾结,而是上起“总统府”下至高雄市政府的政治及行政运作,与弊案的操作,像麻花一样地搓在一起的结构性大弊案。而且,待其东窗事发,司法机构在执法惩奸上的表现,亦极令民众失望。质言之,这是民主与法治的双料大破产。 社论指出,若无泰劳暴动,高捷案即不可能揭发,这正反映了民主法治机制的破产。因为,其实在泰劳暴动之前,高雄市议会对弊案即曾多次检举,且那些检举如今皆证实无误,但民主议会的机制却未能及时阻挡弊案之恶化;同样的,在泰劳暴动之前,高雄地检署亦多次获得对高捷弊案的告发,却甚至连“公办六标”的标单皆未查过,即草草签结了事。由此可见,当年的高雄地区,在民进党中央及地方双层主政下,政、商、检调,俨然已是一共生结构;民主议会无制衡之力,司法检调却有包庇之功;正是在这样“绿手遮天”的情势下,高捷案始有可能演变到如此无法无天的地步! 检视高捷案“政府╱商家”的“麻花结构”,足可令人毛骨悚然。例如,政商勾结,竟然可使“中钢”董事长林文渊不兼任高捷董事长,而令高捷沦为由出资仅七亿的陈敏贤所主导的“副董事长制”。又如,政商勾结,竟可使禁用外劳的“劳委会”,发给高捷公司一张“地区对地区引进外劳”的“特许状”,进而使高捷可以凭此排除了其他外劳仲介业的竞争,而将全案交由完全不适格的华磐公司操作。再如,高雄市政府核定排除“政府采购法”的一纸关键性公文,竟然是由捷运局长周礼良与高雄市长谢长廷两人“私相签定”,绕过了正常公文程序;类此种种,不一而足,完全破坏了民主法治的“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这难道是法治的应有表现?又岂是民主的应有修持? 社论认为,高捷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震撼,之所以不同于一般弊案,正因它对民主道德的彻底背叛,亦因它对法治原则的彻底践踏。直截了当地说,高捷案的爆发,证实了民进党过去所标榜的人道、清廉、民主、法治,皆是一场大骗局而已! 社论强调,这不是一桩个人贪渎舞弊的个案,而是上自“总统府”,“中经公共工程委员会”、“劳委会”,下至高雄市政府,与嚣张无状的商家所形成的“麻花结构”;这岂仅是一桩“弊案”而已,而根本是对民主道德与法治原则的彻底摧残,不啻使民进党政府所标榜的民主法治成为彻头彻尾的大骗局。 高捷案发,固然印证了绿色执政下民主法治的破产;不仅如此,迄今在追究高捷案的真相与责任上,亦未见主政者维护民主法治的诚意与决心。自“劳委会”至“总统府”的“行政调查”,皆在“损害控制”而已;检方的起诉书,则是避重就轻。这无异是火上加油,更是对民主法治变本加厉的摧残。 社论最后说,正因如此,高捷案始会造成如此巨大的震撼。因为,台湾民众不仅因真相受到掩盖而感到不满,更对民主法治所受民进党上自“总统府”下至高雄市政府的惨痛摧残而感到愤怨难平。 相关专题:TVBS揭露扁当局腐败案遭打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