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孩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23:10 财富时报 | |||||||||
11月26日,在江西地震发生的时刻,瑞昌市赛湖农场三分场职工柯元珍突然临产,被农场医院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剖腹产下一6.5公斤男婴,母子平安。 地震当天,农场医院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接生了8个婴儿。 11月26日的5.7级地震,是江西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
魏燕:地震中遇难 地震瞬间夺去了九江境内12名无辜的生命,其中包括一名8岁的农村女孩——九江县港口街镇洗心桥村魏家墩的魏燕。 知道魏燕的,都说她是个苦命的孩子。1997年,魏燕出生两个月时,父母就离异了,到了第三个月时,便成了父母都不要的弃儿。外婆雷万莲把外孙女接了回去。到了上户口的时候,母亲这一栏填的是外婆“雷万莲”;到上学的时候,学生家长也是“雷万莲”。 一提起魏燕遇难的事,雷万莲就有流不完的眼泪,嘴里不停地念叨“好苦命的女儿啊……” 26日上午,大地剧烈抖动时,雷万莲正带着3个孩子在家。发现是地震了,雷万莲赶紧叫三个小孩跑出屋去。魏燕立即从正门跑了出去,她舅舅的两个小孩则从后门跑了。 魏燕冲出大门,往右一拐,顺着街边继续跑。当跑到隔壁第二家邻居门口时,这家的屋墙倒塌……魏燕的生命从此结束。 帐篷里出生的孩子 27日上午,瑞昌的一个临时产房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 在瑞昌市第二中学的操场临时产房,24岁的九江县港口镇居民王先浩坐在妻子蔡沈华的床边,抱着7斤重的女儿,笑得合不拢嘴。“这个小生命本该在地震那天出生。” 原来蔡沈华的预产期是26日,那天清晨,她在丈夫的陪同下前往镇上的卫生院做CT,因主治医生还没有上班,他们回到卫生院门口等。 刚刚走出医院大门,大地突然抖动起来,随即身后传出“砰”的一声爆响,蔡沈华的脸都吓白了,险些站立不稳。与此同时,医院里的病人和医生们蜂拥而出。王先浩怕妻子被冲倒,一把抱起蔡沈华朝马路边的空地上跑。得知是地震发生,而且卫生院的楼房也产生了裂缝,蔡沈华犯了难,这生孩子的事已经到了节骨眼上呀。幸好卫生部门想到搭建临时产房,否则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重伤儿童牵动众人心 11月26日下午,一场生死悠关的大抢救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展开。九江县港口镇农民12岁的农家女刘兰在二楼晒谷时,突遇地震,被坍塌的房屋砸成颅底骨折,生命垂危。在市妇幼保健院临时搭起的露天“手术室”中,专家们多次会诊,采取给氧、输血、止血治疗,神智不清的刘兰生命体征才有了好转的迹象。 据九江市卫生局值班人员介绍,刘兰是此次地震危重伤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为了挽救她的生命,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紧急向上级医院求援。27日凌晨2时,江西省一附院脑外科博士李东海赶到九江,和九江的脑外科专家再次会诊。一场以扩张血管为主要内容的救治再次进行…… 27日晚上8时左右,记者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童外科病房看到了昏迷中的刘兰。她的母亲夏万梅告诉记者,医院对兰兰的治疗几乎都是免费的。当天晚上已经有十多个市民自发到医院看望了刘兰,有两位不留名的好心人还送来果篮和1 00元钱。 夏万梅说,她和兰兰的父亲非常感激关心兰兰的人们,她希望记者能通过媒体替她向这些不留名的好心人表示感谢。她家的房屋已经在地震中倒塌,现在她和丈夫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兰兰能够痊愈,只要一家人能健康平安。 特殊生日 28日晚7时半,记者来到瑞昌市民政局四楼会议室,五六个值班人员正在紧张统计当天有关赈灾的各项数据。记者通过他们了解到,市里决定的帐篷发放方法是全市国家公职人员一律使用彩条编织布自行搭建帐篷,老弱病残者优先发放,持有本市居民户口的居民按登记顺序依次发放。 由于是国家公职人员,在瑞昌市实验小学任教的姜正生,地震以来一直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头天本来是刚满一岁的女儿彤彤的生日,原打算邀请亲友好好庆祝一下,因地震计划不得不取消。一家三口就在简易帐篷里以矿泉水代酒,以方便面做“蛋糕”,给彤彤过了出世以来的第一个生日。 28日上午,中国地震局的专家组对实验小学的主教学楼进行了勘测,确定了教学楼具有抗八级地震的抗震能力。于是,从下午开始,校长带头,老师们陆续住进了教学楼一楼的教室里。以前和同事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现在却和同事共起了患难,大家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看到记者与父母谈笑风声,彤彤也乐了,她拼命想挣脱外婆的怀抱,伸手抓记者的采访本,还“咯咯”地笑个不停。 帐篷内外:孩子们的乐园 当大人们忙着救灾、为帐篷里的一日三餐忙碌时,帐篷内外的孩子们却乐得其所,地震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兴奋的周末。 “我们来玩象棋吧。”29日上午,记者在瑞昌市人民广场灾民安置点碰到了瑞昌市中心小学二年级二班的田益辉,他正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蹲在地上玩象棋。他们用茶几下的四方地毯做棋盘,各自拿着几只“象”“马”“卒”相互“拼杀”。 “害怕地震吗?”记者问田益辉,“不怕!” “这么勇敢呐!” “我也不怕,我也不怕。”旁边一个小男孩一边高声说,一边朝记者做了个鬼脸。 广场上在天蓝色救灾专用帐篷的间隙中,记者偶尔还会看到几个五颜六色的野外露营小帐篷。看到记者在拍照,几个小女孩马上围了过来。 “你们不去上课吗?”记者问她们。 “我们昨天早上去了学校,坐在操场上上课,下午就放假了。”小梅一边说一边用勺子把沙土“盛”进塑料碗里,原来她们在玩过家家。 “住帐篷好玩吗?” “好玩,我们天天都想住帐篷。就是有点挤。”小梅说着一蹦一跳地走开了。(本报特约记者冯丽章武) 相关专题:江西九江发生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