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有助双方增信释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1:29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讯 (作者 喻胜君) 在美方发表积极看法的同时,同样发展着的一些趋势,显示的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另一种面目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北半球寒冷的天气难以阻挡近来势头良好的中美关系的再度升温,继前段时间中美两国之间频密的高官互访之后,本月7、8日两天,正在华盛顿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同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举行了中美之间的第二次战略对
执行此次对话任务的美方代表佐利克,是美国国务院第二号实权人物,今年9月21日他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就中美关系发表的政策性演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个被认为是为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定调的讲话中,佐利克呼吁作为从现行国际体制中获益良多的中国,要承担大国责任,作为“负责任的利害相关人”与美国一起行动,联手完善现行国际秩序,使之符合中美和世界各国的利益。应该说,这是近年来美国政府做出的最为明确和正面的对于中国角色和中美关系的定义。这样一种中美关系定位将有助于两国“增加信任,减少麻烦,不搞对抗,发展合作”。 然而,佐利克所阐述的这种有关中国的新角色和新关系,还有待于双方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和磨合来给予其更加清晰和丰富的内涵,这样才不至于使其仅仅成为2005年所诞生的一个新鲜词汇而已,相信这也是此次中美战略对话的题中应有之意。因为在美方发表积极看法的同时,同样发展着的一些趋势,显示的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另一种面目。 这种趋势,以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学者唐纳利(Thomas Donnelly)的分析看,就是布什政府正在发展一种“四乘四”的战略同盟关系。四个大国——美国、英国、日本、印度——有四点共同的战略原则:一、对大中东地区的激进主义、失败的专制国家、核扩散的危害都不能视而不见;二、对中国的“崛起”是否“和平”都充满疑虑;三、都相信民主的发展能够带来持久的和平;四、都认为军事力量仍然是国家施展权术的一种合法有效的手段。 不仅如此,“四大国”还有相似的地缘政治地位,喜马拉雅山、日本海、英吉利海峡以及太平洋和大西洋,让这四个国家与欧亚大陆在地理上隔离。但欧亚大陆又事关四国关键利益,因此它们都要扮演“离岸平衡者”的角色。 我们看到,布什政府近年来的国际战略,确实是围绕着这种四国联盟的框架来布局的。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自不待言,右倾势力把持的日本更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联盟关系,尤其是美国对于美印关系的主动升温,包括提升两国军事合作关系和事实上承认印度的核大国地位,明显地表明美国的战略用心。 在美国人中普遍存在一种“上帝选民”的情结,这种情结投射到政治精英头脑中之后,就变成了一种超级自信的自我肯定模式。曾经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就曾以福山式的口吻说:“事实上,历史已经作出结论,世界只剩下一种单一的国家稳定模式:自由,民主和自由经济。” 这种“历史终结”式的自信和雄辩,反映的是一种只承认一个价值、只认可一个模式的舍我其谁“一以贯之”的心态,它阻碍了美国看待大千世界多样发展的客观心态,另外加上几十年来美国对于世界的“领导”经历,更加降低了美国对于中国发展的忍耐限度。 中美关系重要而复杂,这就更加需要多层次、多领域地交流和对话,尤其是中美之间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贸易、金融、卫生、环保等,良好的对话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纠纷,让两国的关系能够正常平稳地发展,从而造福于两国和世界人民。但正是由于上述美国根深蒂固的习惯与心态,中美关系未来的晴朗天空上仍然还有片片乌云,布什政府以及以后的美国政府还难以不把中国作为防范的对象,只要各种条件具备,中美关系仍有“风雨交加”的可能。 相关专题: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