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专题 > 正文

中国科协副主席邓楠: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5:03 《小康》杂志

    12月8日上午,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中国科协副主席邓楠在论坛上发表讲话

  刘润为:现在请中国科协邓楠副主席做主题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邓楠:同志们,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宏伟奋斗目标,也是最近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几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发努力,拼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今天求是杂志举办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交流经验,展望未来,对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很有必要,现在我就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性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谈三点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主要奋斗目标无不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也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充分发展和广泛利用。综合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发现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日趋严重的知识产权垄断,不断增强的能源、资源的约束,对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更是够成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从国际形势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探索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中东一些储油丰富的国家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来获取财富。拉美一些国家主要依靠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来发展工业化,而美国、日本等20几个主要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成为世所公认的创新性国家。在这些国家研究和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多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大多保持在30%以下,拥有三方发明专利总量的份额在97%左右。为了强化市场竞争的地位,突出竞争优势,他们非常注重推动企业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和标准,拥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先进基础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巩固跨国经营企业的垄断地位,维护知识产权背后的超额垄断利润,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壮大自己实力,遏制竞争对手的有利武器。在国际市场上,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26年保持9%以上的稳定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些外国学者甚至用“北京共识”来概括总结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收入水平低,资源十分贫乏,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严重依赖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变;严重依赖引进技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据测算,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

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专利持有者支付专利费。研究表明,要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投资率必须要达到52%的特高水平,远高于美法德等发达国家20%的水平,如果投资率保持在目前40%的高水平,要达到GDP翻两番的目标,就必须在目前的水平上,再提高20个百分点,要达到60%以上,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推进经济增长,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性转变,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即将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业的奋斗目标,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主创新之路。

  自主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创新性人才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坚定不移的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区别不同的产业领域采取不同的创新方式,力求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前,打破外国技术的垄断,从根本上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的局面。二是继续抓好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把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企业要有决心,要有勇气超越前人,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住在资源消耗少的情况下,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依靠自主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上海的振华港机公司,自主研发了20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和新产品,占据了港口大型集装箱,机械行业世界市场份额的50%以上。广东的格力电气公司,每年推出一百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先后获得国内外专利六百多项,其中国际专利40多项,年产空调一千多万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空调大王。他们的成功充分表明,中国企业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国家兴旺贵在得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资源开发观念,由注重开发自然资源转向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历史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了从敬畏自然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又回归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智力资源却是无限的。无数事实证明,人类资源是永不枯竭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正确使用人才而使企业起死回生,焕发活力的成功案例,克莱斯勒公司的艾柯卡,麦肯锡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曾经说过,知识经济的环境里,最起作用的是人才,得人才,得天下。美国苹果公司的老板公开声称,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但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可见对人才资源进行投资,是一种战略投资,这种投资的回报率是很高的。正因为人才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围绕着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型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寻找最优秀,最聪慧的人才已经演变成为一场持久的,异常激烈的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争夺,核心就是对人类智力资源的争夺,是对作为人类智力字眼载体的科技人才的争夺,谁拥有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

  越是素质好,层次高,专业成就突出的专门人才,国际流动的频率越高,各国的争论也就越激烈,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在全世界搜索,吸引,利用人才的力度,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才缺乏的状况更加突出。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平均每年有1.7万科技专业人才直接定居美国,16.8万科技人才通过HB—Y临时签证前往工作。4.3万交流学者前往美国进行研究访问,18.3万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就读,世界移民40%以上以上最终进入美国,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才争夺中处境极为不利,科技人力资源源源不断的流入欧美日发达国家,成为科技人力资源的净流失国,以中国为例,从1978—2003年间,出国留学的70.2万人中,回归率不到30%,今年流出和流入基本持平,只有30%是历年积累的数字。

  全球化的人才争夺,要求我们必须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让具有潜力的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现在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缺乏像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那样的精神,固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不能真正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突破前人,有所前进。二是大量的高水平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极其缺乏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水平的工程师。

  根据我们的调查,中国的科技工作者67%集中在事业单位,17.3%在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还有16%在三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这样一种结构性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的聚集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是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够深入持久,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结出丰硕成果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等活动在许多地方已失去了昨日的风风采,创新型人才培育和成长的群众基础亟待完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最重要战略资源的思想,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的思想,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壮大基础,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创新是多层次的,包括科研院所进行的原始性创新,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广大工人农民开展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创新性人才是多方面的,孕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只有在全社会开展全方位的创新活动,多方面创新人才广泛参与,充分运用创新成果的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没有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们必须着重加强三个层次的创新性人才的建设。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快培养创新性的科技人才,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性军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左右,高层次的人才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5%左右,即便是在高层次人才资源中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尖子人才也极为缺乏。

  二是加强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建设,推动涌现出更多的像海尔张瑞敏,华为任正非,

奇瑞尹同耀,吉利李书福那样一些敢于向世界领先企业叫板,把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企业家,在世界市场上推出更多的中国品牌,

  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培养一大批许振超,包起帆式的乡土人才,有了这样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的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就有了坚强的人才基础。

  三、提高全面科学素质是创新型人才辈出的重要基础。创新型人才是民族的积累,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质好的科学群体之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必须以广大劳动者科学素质大幅度的提高为基础,努力营造创新型人才辈出的行列,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群体,就不会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自主创新也就失去了源泉,动力。我国乒乓球水平长期在世界领先,就是因为我们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开拓创新。必须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放在战略位置上考虑,通过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努力营造激励创新,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宽容失败,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精神,不断增强公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公众具备科学素质首先需要了解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物的能力。公民只有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才能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创新性成果,推动社会进展。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比较低,2003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98%,农村居民更低至0.7%,与美国2001年已经达到的17%的水平相距甚远。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不高,缺乏自我保护常识,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重庆开县的天然气泄露事故,都是由于最低级的操作失误造成的。公民科学素质低下已成为影响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成长性人才的产生和成长。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鼓励,适应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需要,党中央适时提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协汇同中组部,中宣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13个部门,制定完成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雄厚人力资源的基础。主要内容已经纳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以当前影响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提升的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为着力点,力求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推进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脊,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提高二、三产业科技人员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力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人力资源。

  四是实施领导干部和

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研究科学方法,增强科学决策和科学的管理。配合四大行动集合,“十一五”期间我们还要针对支撑能力不强,科学素质薄弱的问题,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等四项基础工程,营造社会化科普平台,强化科普能力,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供强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同志们,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我们愿与大家一道,共同努力,协作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谢谢!

  相关专题: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