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交桥下安家的流浪者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1:23 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 | |||||||||
立交桥下的“家” 12月10日晚18时,在京西定慧桥下西侧的桥洞下的拱形角落里,3个流浪者挤在一起半躺着。他们一起盖着两张脏破不堪的被子,地下垫着一张塑料皮和一堆报纸,借着路灯灯光,依稀还能看见一件破大衣。边上堆着几个鼓鼓的旧编织袋。面对记者三个人都显得颇为惊惶,在发现只有记者一人后,他们的情绪才安定下来。
“这么冷,你们怎么不回家啊?”面对记者的问题,三个人中年纪大点的50多岁的老汉说:“这儿就是我的家!”另外两人看上去也有40多岁,对记者的问题笑而不答。随后记者提议天太冷,他们应该去救助站。老者竟有些愤怒:“救助站常去的,每次有什么重大节日了或者是重要会议了,就会把我们赶到救助站去呆几天的!”“怎么是赶呢?不是劝说你们自愿去的吗?”“我跟他们说我们老头子不是要饭的,不是坏人,我们是拣废品养活自己的,但是不行,必须要去的,叫我们上车,我又不敢不上的……”老汉愤愤地说。“但这里太冷了啊!”记者说。“没事。老头子我跑了全国好多地方了,过两天要去南边了,南边暖啊……”说完老汉低下头不再搭理记者。 十五分钟后,当记者拎着买来的一袋热包子回到立交桥下准备送给他们御寒时,桥下已经是人去桥空,只有几张他们垫着的报纸还在原地证明他们曾经在这儿停留过。 救助工作者的尴尬与苦衷 救助站:有点尴尬面临寒冬,北京市18个救助站早就为流浪乞讨人员准备好了充足的救助物资。记者与北京市救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联系,该负责人表示,北京今年救助站的防寒救助准备工作做得比往年更充分,然而,它们面临着尴尬。 “我们现在救助的大多是一些比较困难的上访人员,还有一些遇到盗窃的外地人。”西城区救助站的一位负责人说。东城区救助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时我们这里的救助对象一天最多来四五个,现在还是差不多。” 北京市朝阳区救助站位于机场高速公路附近,是北京市规模最大设施也最完备的一家救助站。该站樊站长告诉记者,为了搞好救助工作,朝阳区救助站购进400吨煤,加大了供暖力度,“室温保持在20摄氏度,比全市平均水平还要高点,被褥充足,站内能洗热水澡,还能做体检。” 尽管这样,进入12月份以来,朝阳区救助站救助对象的人数增长也不多,“目前我们站内的受助对象共有50多人,从上周到现在,增加的人数只有20人左右。”12月6日北京东城警方联合民政、城管、卫生等部门对天安门周边地区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了集中救助,来到辖区内的十几个地下通道以及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夜宿的地方劝说他们进救助站。但是一个晚上下来也只有7名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在他们的劝说下进入了北京市朝阳区救助站。 一位救助站负责人表示,救助站遇到尴尬,一是因为流浪乞讨者不愿意来,救助站也非专门的防寒庇护所,是针对对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实施暂时救助的。另外,北京全市仅有18个救助站,数量显得有点“单薄”。 城管:有时候只有苦笑北京市城管局的唐先生曾经在城管的一线基层工作过一段时间,谈起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他摇摇头说:“有时候只有苦笑。别看天冷,很多流浪乞讨人员是不会愿意去救助站的。” “很多流浪乞讨人员往往选择繁华地段的过街天桥等地进行乞讨。一座繁华路段的天桥周围往往有十几个行乞的,有在地上铺一张写了乞讨原因的纸跪在那儿的、有在天桥下的公汽站台上挨个要钱的、有在天桥两端拦住行人要钱的……但往往是我们一出现,他们见了撒腿就跑,有一次还有一个冒充腿部残疾乞讨的,一见城管出现,跳起来跑得比我们还快!”唐先生苦笑一下说:“有时候好不容易追上了也只能劝说,他往往不愿意去救助站,说救助站不自在、没有钱。那我们也没办法。” “现在的流浪人员真正希望并需要得到救助的并不多。前些日子看报纸,说强行乞讨者在城管人员出面干预并劝说其去救助站时,乞讨者居然掏出手机要投诉城管!”唐先生笑着告诉记者说:“这其实不稀奇,乞丐有手机我就见过好几次了!在劝说他们去救助站的过程中还曾经被他们口头威胁过呢!” “也碰到过真正需要救助的,这种人当我们介绍救助站的性质时,都立刻表示愿意去。而且会很感激地对我们表示谢谢。”唐先生说。 相关专题:孙志刚事件终结收容遣送历史 (本文原标题为寒风中的流浪者,能为你做点什么?) 独家声明:《人民政协报》独家供新浪网稿件,如需转载请获口头授权(包括已经签约的合作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