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孟二冬身患癌症跌倒讲台(图)(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01:38 新京报 | |||||||||
孟二冬从不参加任何学术会议,觉得很浪费时间。他认为,在北大图书馆读书,是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资料图片 帮学生查资料的教授 “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的藏书,任意报一个书名,他就能准确地说出在第几排什么位置。”孟二冬的学生曾祥波说。 孟二冬对自己著作的要求是,如有一点可能,就绝不会采用第二手资料。这一点也影
2004级博士生田媛虽然不是孟二冬的弟子,但是因为孟二冬指导过她两次论文,被她称为“一日为导师,终生为导师”。 田媛大三那年,学期论文交给孟二冬指导,孟二冬看后说文章很好,但是里面有几个资料的引用出处不是第一手资料,应该重新查证最原始资料,搞确切。 按说,一个大三学生的学期论文没必要搞得这么严谨。田媛说,古籍阅览室是不向本科生开放的,孟二冬就说,“我帮你找”。 第二天早上,当田媛走到图书馆门前时,孟二冬端着水杯已经等在门口。 “当他埋下头,帮我查找卡片,去书架上拿书时,我觉得自己以后如当学者也应如此。”田媛说。 每次学生的论文答辩,孟二冬审阅的论文里,总会夹着密密的纸条,每张纸条上都是他的批阅建议和修改意见,文中偶尔粗心出现的错别字他也会挑出来在纸条上给予改正。“孟老师从不跟人客套,他很少说话,但是一诺千金。”孟二冬2003级的硕士生徐晓峰有次在孟二冬家吃饭,偶尔提到了自己刚刚写完的一篇论文。正在做饭的孟二冬顺口说,“你发过来我看看”。 徐晓峰当时以为老师只是顺口一句客套话,没有太在意。一星期后,在师兄的提醒下,他通过邮件把论文发给了老师,但也没有告知老师。三天后,孟二冬打来电话,说修改意见已经发到他信箱。“4万多字,他给了20多条详细的建议。” 只会做红烧肉 学生们都知道,红烧肉是孟二冬的拿手菜,也是他每次请学生吃饭必有的一道菜。 孟二冬从不让学生请客吃饭,而是常请学生们到他家里来吃饭。“他喜欢大家围坐在家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畅谈文章的感觉。”曾祥波说。 照惯例,请吃饭的头一天晚上,孟二冬就开始忙活,买回肉,守在灶间慢慢地炖,等肉烂了控去油,放进冰箱,大半个晚上就过去了。第二天中午,大家总会抢着夹红烧肉,师母就会很自豪地说“香吧,孟老师忙活了大半个晚上呢。” 当然,除了红烧肉,其他就都是师母的手艺了。 2003级硕士生徐晓峰每次遇见孟二冬时,孟二冬就走上前捏着徐晓峰的胳膊说“太瘦了,到家里来让师母给你做些好吃的补一补。” 三年里,徐晓峰只要方便就和师兄师姐们去孟二冬家改善伙食。 对于学生,孟二冬不会更偏爱谁也不会不喜欢谁,他的原则是“你只要做学问,我就尊敬你。” 孟二冬的弟子们说老师像魏晋的人,没有架子、率真。 去年4月的一天,学生曾祥波在校门口碰见带着女儿要去放风筝的孟二冬,那时孟二冬刚刚从日本讲学回来。孟二冬喊上曾祥波跟自己一块去,可是风筝中途被曾祥波放飞了,追着寻到了地点,却被人拿走了。 不尽兴的孟二冬又拉着曾祥波去看学校的露天电影,两个人一人一瓶“普京”,却到处找不到开瓶的起子。 “老师就自己用牙齿攻克了两个瓶盖。” 不言而教 2004年12月16日,孟二冬因病情发展,再次住进医院,这时的他正打算开始唐应试诗和唐诗史的研究。 “资料和文献的占有是第一位的,老师已经有足够的积累开始新的命题的研究。”孟二冬的博士生刘占召说,“遗憾的是,现在这一切都得暂时推后了。” 一年多来,在孟二冬床前变换着值班的学生让医护人员吃惊:这个人的人缘真好。 孟二冬的学生们说,那是因为跟孟二冬在一起,你永远不会紧张,不用设防,他完全不把自己当成老师。相反,他偶尔会因为担心自己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在跟学生说话时紧张。 再次住院的孟二冬说话已很困难,学生们再去看他,他更多的是在旁边听。 偶尔提到一些人和事,孟二冬会露出不屑的神情,但是他马上觉得不好意思,为自己的不屑而惭愧,就很抱歉地笑笑,低下头去。 “老师觉得自己应该更宽容些”。 孟二冬是中文系里的骨干教师,但他无意担任任何行政职务,更不会因职称房子之类的事情跟同事领导生气。“老师永远是笑着的、温和的。”田媛说。 “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不言而教’”。曾祥波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老师,他说,自己正在努力继承老师的教育方式。 12月10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 在同事和学生看来,中国知识分子最看重的为人、治学和育人,在孟二冬身上是统一的,但同时,他做的,又是一些最普通的事。 “孟二冬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也告诉社会,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中文系副系主任陈跃红说。 □本报记者 秦文 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