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经济普查:本次GDP调整没有增加财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8:09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 (记者 刘铮 张皓雯)“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12月20日,在公布了中国GDP总量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调整后出现2.3万亿元的增长和世界排序的上升后,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以一句歌词表达了他的看法。 而一些专家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也认为,GDP数据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好事,但是对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大。
第三产业数据大涨 李德水介绍,这次经济普查查实了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经初步测算,中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2.3万亿元,增加了16.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2129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8.8个百分点。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常规统计中第三产业存在明显的漏统问题。”李德水解释说。 而在数据公布之前,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就给《国际先驱导报》分析,这次统计数据变化最大的将是第三产业。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也持相同看法。 周天勇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像保姆、小时工为主的家政业,以及单位食堂等等,由于资料不全,在常规统计中很容易被漏统低估。 “第三产业被低估的情况一直就有,与采用的统计方法和第三产业规模小、变动大的特点有关。”袁钢明介绍,通常计算GDP时,我们采用的都是抽样调查,之后进行推算的方法。而这次普查的全面性则超过了以往。 袁钢明认为,这次普查问卷上的“如实填写,不会涉及税收”的承诺也保证了普查的真实性。 还投资者一个明白 其实,第三产业的数据不够全面,存在被低估的现象,国家统计局也心知肚明。2003年底,国统局就启动了对计算机服务、居民服务业等11个新兴服务业的抽样调查,并且确定,2004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将第三产业纳入其中。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林贤郁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中国这些年来一直想发展第三产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本身不是很清楚。如果这次经济普查提供了有关第三产业非常详细的数据,宏观决策部门、规划部门根据这个资料来制订更好的政策,扶持第三产业,广大的个体经营户会从中得到很多好处。 周天勇和袁钢明也认为,这次数据修订以后,对于中国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比如服务业,会十分有利。 林贤郁认为,普查的数据对于投资者也会有一定影响。比如某个投资者想在某个行业投资,首先要了解中国这个行业是什么状况,效益怎么样,行业的地理分布是怎么样的,现在投资是不是过剩了,能不能得到好处,这样才能决定应不应该投,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投比较好。现在很多个体经营户在经营过程当中,信息不清楚,有些吃亏,如果通过经济普查,了解这些情况,投资者就会决定下一步怎么发展。 经济普查不能创造GDP 此次统计数据调整最让世界关注的是,中国GDP排名中国2004年GDP总量从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算法,调整后的人均GDP从世界第112位上升到107位;按照世界银行算法,则从第132位上升到129位。 “前几天有媒体说,中国将在今天上午一下子长了几岁,这只是一个表观数量上的概念。经济普查本身不可能创造GDP,也不可能因此增加可支配的财富。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多搞几次经济普查,什么活儿都不用干了,那多好。”在国务院新闻办就此举办的发布会即将结束时,李德水再三表示,“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些事情”。 “GDP数据修订以后,国内消费不足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扩大消费依然是很急迫的任务。”周天勇认为,GDP数据的修订,对于宏观调控影响不大。 袁钢明也认为,如果对宏观调控有影响的话,可能体现在原来被低估的那部分,也就是第三产业方面。但是,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什么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对经济普查的数据,从根本上说它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信息,通过普查得到了改善,而并不是中国的经济社会本身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中国通过这次经济普查,经济总量虽然是增加了16.8%,在世界排位稍稍往前走了一点,但是中国的人均GDP还在世界的100多位。即便调整之后,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全世界平均人均GDP的五分之一。”发布会即将结束时,李德水的这番话显得意味深长。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