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和谐长宁:寻找和谐样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5:06 新民周刊
和谐长宁:寻找和谐样本(图)

上海最大的销品茂“龙之梦”在崛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撰稿/胡展奋(记者) 李泽旭(记者)

  什么是和谐?

  当记者在上海长宁区寻找和谐的样本,试图来进行解读的时候,长宁区委书记薛潮告诉我们20个字:平安在社区,快乐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沟通在社区。

  数字支撑

  2005年12月4日晚上7点,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低温红色预警信号,5日的最高气温仅5℃,最低气温市区为零下2℃左右,郊区局部地区达零下3℃至零下5℃。

  听到这一消息,家住长宁区的叶亚玲有点为75岁的老母亲担忧,她马上打开家里的电脑,轻点鼠标进入了长宁区在门户网站上推出“养老机构床位网上查询”服务系统,全区各个养老机构的情况介绍、剩余床位分布、收费、服务等内容详细地在网上列出,她轻松为母亲选定了天山敬老院一间双人房。

  叶亚玲的举动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数字生存方式,“数字长宁”让老百姓得到了生活上的实惠。2005年上半年长宁区在原有14个网上办事项目基础上,新增人事交流、居家养老网上申请、夜间施工网上查询、安全隐患公众监督等5个网上办事项目,通过“数字化”方便了市民出门办事。7月,长宁区启动

医院CHISSE系统,使社区原有的40万个人健康档案“活起来”。CHISSE系统把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相连,病人在区级医院看病,医生可以调出他以往的健康记录,看完病后个人信息又立刻导入系统,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即时了解病人最新病情及医嘱等,然后主动上门为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实现了对社区内慢性病病人的动态管理。一个通过医院“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区性数据共享的蓝图正在酝酿中,今后,病人在不同医院看病将减少重复检查,节省费用。

  电话接通的同时,街道值班室电脑就进入“应急群呼系统”,屏幕立刻显示袁老伯家所属居委、住址和电话,值班人员简短添加袁老伯病情后,用短信息发给武夷地段医院联系江苏街道的莫医生。短短几分钟,电脑上莫医生的名字就变红色,表明已接到信息,20分钟后名字变绿色,表明已到现场,一个小时后,名字变蓝色,说明处理完毕。袁老伯发病,从联系值班室到医生看完病将药送上门,半天时间都不到。在江苏街道,4000户独居老人、80岁以上老人和优抚家庭都已纳入应急群呼系统,碰到生病、漏水停电、小修小补、家政服务可随时呼叫,即刻有人上门。

  听到这些记者采访来的故事,薛潮为此加了注解,“在迈向国际化和谐城区进程中,‘数字’在长宁正在发挥引领、支撑和交流的作用。”

  情感之基

  曾在上海东华大学读书的袁晓江在《中国民族杂志》上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

  我是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同学,1999年9月考入上海东华大学。入学不久,华阳街道办事处的同志主动与我们联系,并热情邀请我们到华阳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我了解到东华大学新疆班大学生“家在华阳”系列活动,已坚持6年了,我与上一届班长凯撒尔交接班,我也要把这个接力捧交到下一届新疆班班长手中。我们新疆班全班共有10个民族成分,从我们班与华阳街道办事处的叔叔阿姨们的亲情接触,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在上海的学习生活,在华阳的社会实践,使我对党和政府充满了信心,并且在去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1年中秋节,华阳街道办事处的叔叔、阿姨到我们学校开了一个座谈会,还带来了清真

月饼,使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少数民族同学感受到了“家在华阳”的温暖。有位同学即兴朗诵了一首诗“我爱华阳”。虽说月是家乡圆,但我说华阳这个“大家”比月儿更圆。华阳街道的社区民族工作,做到了我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坎上。在华阳,我看到了上海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生命力。

  我将把爱华阳、爱社区的情感延续下去,并作为毕业后回家乡建设祖国边疆的强大动力!-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