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秦基伟:教诲常忆启迪常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0:30 人民网

  在50、60年代,昆明是我国通向国外的一个重要口岸。周恩来总理因出国访问和接待外宾,多次到过云南。那时候我在昆明军区工作,有幸同总理有过一些接触,虽然每次接触的时间不长,但他那崇高的品质、优良的作风和对我们的亲切教导,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一

  1961年1月,周总理出国访问归来,在昆明停留休息。当时我们国家正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总理住在招待所,名为“休息”,实则仍然日夜在为国操劳。为了总理的健康,云南省委和昆明军区的领导同志想尽量把他的生活安排得好一些,都被他制止了。他一再叮嘱我们不要让他搞“特殊”,要严格执行生活标准规定。我们虽然感到过意不去,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切从简。

  有一天,军区开文娱晚会,我去请总理参加,他欣然同意了。离开招待所时,总理邀我和他同乘一辆车。汽车缓缓行驶。总理拉开窗帘,不时把目光投向车外,向我问这问那。当车子路过东风路时,路旁一座即将落成的建筑物映入总理眼帘。他问我:“这是什么建筑?”我答:“是军区新建的一个国防教育展览馆。”他又问:“你们修这个干什么?”我说:“准备陈列战争年代的武器和战斗英雄、模范的事迹材料,让部队参观学习,加强国防观念。”他蹙了蹙眉头,态度忽然变得严肃起来,说:“北京已经有了军事博物馆,你们这里就不要再搞这类建筑了嘛!现在国家经济困难,还搞这么多楼堂馆所干什么?你们既然搞了,我看就把它交给阎红彦吧。”阎红彦同志是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总理要我们把这幢建筑交给他,也就是说要部队把它交给地方。

  当时,军区和省里的关系是很好的,但毕竟各有各的财产。而且,军区修建这个展览馆,既没有向国家要钱,也没有向地方伸手,所花500万元工程费,全部是自己勒紧裤带节省下来的。要交给地方,我实在有点舍不得。

  总理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没等我开口,就加重语气说:“全国一盘棋,要讲大局嘛!交给地方,也是支援国家建设,比你们留着它用处大。你看怎么样?”

  我听到这里,深感总理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即表示:“好,我们照总理的指示办。”

  第二天,军区党委召开常委会,我传达了总理的指示。大家乍一听,开始也多少有点想不通,舍不得。但大家毕竟受党教育多年,懂得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这是个原则问题,也是个组织纪律性问题。常委们经过短暂讨论,一致表示:坚决执行总理指示,把展览馆无条件地交给地方。

  总理的工作态度是那么严肃和认真,作风是那样细致和周密,在他行将离开昆明之前,当着我和阎红彦同志的面,他又重提此事,并问我们商量的怎么样?幸亏军区党委及时讨论了这个问题,我如实地作了汇报,阎红彦同志倒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他问我:“你们真的舍得吗?”我说:“有啥舍不得的,听总理决定嘛。咱们过去打仗还不是这样,一切行动听指挥,执行命令,完成任务,不讲价钱,不打折扣。”总理听后满意地笑了。

  后来,我们军区继续负责把这个建筑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的工程全部搞完,做到善始善终,连同地皮一起无偿地交给了地方。省里用这个地方建立了“云南省博物馆”。

  通过这件事,我和当时在昆明军区工作的同志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凡事要识大体,顾大局,守纪律。这一课,总理给我们上得好!

  二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周总理十分关心边疆建设,关怀各族人民的生活。他每次到昆明,不论时间多么短促,也不顾个人多么劳累,总是挤出时间,了解云南的工作情况,谆谆教导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族人民,把云南建设好。他特别强调边防部队要协同地方做好民族工作,指出这是巩固边防的基础。这就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边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在云南省委统一领导下,昆明军区从1955年起,每年都抽出成千名优秀干部和战士,组成若干个民族工作队,分片包干边沿一线的民族工作,帮助各兄弟民族疏通关系,加强团结,发展生产,防疫治病,兴办学校,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从而建立起以军队为骨干,以群众为基础的人民防线,军政、军民关系日益亲密。周总理每当听到这些情况时,都表示很高兴,勉励部队要长期坚持下去,多为边疆各族人民做好事。

  总理也身体力行,利用一切机会和群众接触,把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带给边疆各族人民。

  195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周总理从国外访问归来抵达昆明,听说“五一”昆明要举行群众庆祝集会和游行,他便高兴地表示要参加。公安保卫部门得知后既兴奋又担心,因为当时昆明的社会治安状况还不大好。为了保卫总理的安全,他们马上组织力量,连夜把已经搭好的主席台又向后挪了30米。

  节日那天,当敬爱的周总理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欢声雷动。盛大的游行开始了,人们怀着幸福和光荣的心情接受总理检阅。总理也频频招手,向群众致意。但遗憾的是,主席台与群众游行队伍的距离远了些。

  事后,总理得知原来是为了他的安全而往后挪了主席台,十分生气,马上找来有关同志,严厉批评说:我们来参加“五一”节,就是为了和云南各族人民一起欢度节日,也是借这个机会,同群众见见面,表达党中央、毛主席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关怀。可你们把主席台往后挪,这扩大了我们和群众的距离。共产党要相信群众嘛。你们可不要让我们脱离群众啊!

  周总理时刻想着群众,乐于和群众在一起,和群众打成一片,他的这种精神和作风随处可见。

  在昆明,总理有时参加我们组织的舞会。舞会上,姑娘们都以能和总理跳舞为荣。总理也充分理解她们的心情,每次舞会,他都要挨个地和所有的舞伴跳个遍,边跳舞边交谈,从中了解到不少情况。有时眼看时间来不及了,他就在一支舞曲中,和这个姑娘跳几分钟,又转身去邀请另一位舞伴,从不怠慢谁。每次舞会结束时,姑娘们都皆大欢喜。

  在舞会上,文工团员们穿插表演些小节目,每个节目,总理都神情专注地观看,合着乐曲击掌为演员们助兴。如果演唱的歌曲是他所熟悉的,他就跟着唱起来。60年代初,《洪湖水浪打浪》这支电影《洪湖赤卫队》的插曲风靡全国,总理竟也学会了它。每当演员们演唱这支歌曲时,总理总要走到演员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唱。演员们高兴极了,笑着,拍着,唱得更加起劲。

  周总理平易近人,开朗潇洒,具有一种让群众愿意亲近他的魅力,使得每次有他参加的晚会都充满了极为亲切、欢快的气氛。这种气氛,不是亲身经历者是很难体会到的。

  总理对为他服务过的人员十分尊重。每次离开昆明前,他总要和招待所的厨师、汽车司机、服务员等一一握手致谢。这些同志常常是含着泪花和总理道别。

  透过这些小事,我看到了普通劳动者在一位伟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懂得了周总理具有的魅力的内涵。

  三

  1960年10月1日,中国和缅甸的边界条约在北京正式签订。这是中缅两国政府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从珍视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出发,互谅互让,反复协商的结果。这不仅为亚洲人民和睦相处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世界各国解决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范例。因为云南省和缅甸接壤,周总理特别强调,要我们严格遵守中缅边界条约的有关规定,主动积极地做好睦邻友好工作。

  同年12月31日,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率领一个400人之多的大型代表团去缅甸进行友好访问,参加缅甸独立节和互换中缅边界条约批准书的活动。我作为军事代表团的成员也随同前往。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有幸跟随周总理出国访问,耳闻目睹,受到很多深刻的教育。

  周总理为增进中缅“胞波”情谊,处处以身垂范,开创外交新风。在缅甸,他总是以热情、友好、平等的态度出现在各种场合,从不以大国使者自居。有时我们认为是小事,他却十分重视,亲自把它安排处理好。记得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随团访问的我国足球队要同缅甸足球队开场比赛,引起了仰光足球爱好者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周总理找来我国足球队的领队,向他强调说:我们是来进行友好访问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增进中缅“胞波”情谊,球赛也是一样。所以,我希望这场球赛,你们要体现这个精神。为了实现总理的愿望,足球队认真地进行了讨论。结果,这场球赛踢得很好,受到了包括缅甸总统在内的广大观众的称赞,都说这是一场体现了中缅友好的比赛。

  1961年4月,缅甸总理吴努借夫人来我国云南访问。当时,周总理刚动过一次手术,医生不让他参加过多的活动,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还是和陈毅副总理一道,从北京乘飞机赶到昆明,迎候吴努总理。两国领导人又一次进行了亲切会晤。

  按照访问日程,缅甸贵宾到昆明后,要去西双版纳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吴努总理知道周总理刚动过手术,劝他不要去,诚恳地说:“为了总理阁下的健康,我们都要听医生的话。”但周总理执意要去,他说他去只是看一看,将不参加群众的泼水活动。这样,周总理乘汽车颠簸两天,到了西双版纳首府景洪。我作为全程陪同贵宾的人员,也到了景洪。

  4月,是西双版纳很热的季节,气温高达摄氏三十七、八度。泼水节那天,阳光洒满景洪大地。当一群美丽的傣族姑娘向两国领导人洒水祝福时,全场欢声鼎沸。接着,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开始了。起初,周总理还站在台上观看陈毅陪着吴努和群众互相泼水的热闹场景,可是不久,我们就发现周总理不在台上了,不知从啥时候起他也加入到了欢腾的人群中,向傣族男女老幼连连泼水,以示祝福。当他发现吴努和陈毅被好客的群众包围了起来,泼得浑身透湿时,便赶过去帮助他们解围。谁知,这一来,他也被群众泼得衣衫淋漓。中缅两国领导人相互瞧着,不由得都会心地大笑起来。

  事后,吴努总理非常感动,一再询问周总理的身体情况。我们也都很关心总理的健康。可总理毫不在意,他又向大家回忆起一年前他和陈总在缅甸欢度泼水节的情景来,情深意浓,谈笑风生。

  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当我追思这些往事的时候,总理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他的亲切教诲我永志难忘。

  《我们的周总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