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王鹤寿和吕东:实事求是地领导冶金工业的典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0:47 人民网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13年了。哲人逝去,风范长存。他的宏伟气魄,高尚品德和作风,科学态度,以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是那样深刻地印在我们的脑际,每一念及,宛在目前。

  我们两人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冶金工业部门工作。周总理十分关心冶金工业,而且有一段时间在中央分管冶金工业,因此,我们有机会当面向他汇报工作,聆听他
的指示,所见所闻,倍感亲切。特别对他在领导工作中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风,体会尤深,感受甚切。周总理的思想作风,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一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点,现在说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几十年的经验使我们懂得,这一条说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不容易,而一贯坚持,特别在“疾风乍起”的时候仍能坚持,则尤其难能可贵,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则正是这方面的典范。

  大家知道,“大跃进”是建国以来钢铁战线以至全局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失误,究其根源,主要是当时领导头脑发热,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发动“大跃进”的急躁冒进情绪,早在1955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就已经显露苗头。周总理,还有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等,及时地、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问题。1956年 6月 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这篇文章反映了周总理的思想,并且是经过周总理审定的。文章明确指出,在反对保守主义的高潮中,各地出现了一种急躁冒进的情绪。文章认为,它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但存在于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于上面各系统的领导干部中”。文章分析了急躁冒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思想方法片面性造成的”,“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心中无数,有盲目性”。这些论点切中当时的要害,如果按照周总理的观点去实践,当时的急躁冒进情绪本来是可以纠正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就可以在健康的轨道上继续向前发展。可惜的是,不久中央在其后的几次会议上连续地批判“反冒进”,结果是情绪越批越急,包括我们自己的头脑也越来越热,终于导致了“大跃进”的发生。

  1959年春天,“大跃进”正处在高潮中,冶金部开了一个“鼓干劲”的会议,请周总理到会作报告。经过“大跃进”的人都知道,当时有个著名的口号,叫做“两条腿走路”。周总理抓住这个口号,系统地加以发挥,大讲两点论,大讲辩证法。他指出,不仅中央和地方、大中小、土洋等几个并举是“两条腿走路”,而且在一系列问题上都要“两条腿走路”。搞“群众运动”,一定要和集中领导相结合,一定要强化生产指挥系统;讲发扬民主,不可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讲“突出重点,保钢保铁”,不能忽视综合平衡;当“促进派”,要当冷静的促进派;搞小高炉、小转炉,“两小无猜”,但一定不能忘了发挥大企业的主导作用等等。周总理这个报告的中心意思,是在鼓干劲的同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片面性。在“大跃进”的热潮中,作这样的报告,真是用心良苦,寓意深长。

  1960年下半年,“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已经暴露出来。周总理和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的其他领导同志,首先提出了调整的思想,系统地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个方针经中央批准后,周总理又和少奇、陈云、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切实贯彻。大家都还记得1960年以后的三年,一方面是苏联撤退专家,156项建设工程处境异常困难;另一方面是农业歉收,粮食供应异常困难。但是当时全国上下一心一德,经过三年多时间,我国由于“大跃进”和农业歉收而弄得岌岌可危的经济情况,得到根本扭转。冶金工业也从设备损坏、质量下降、矿山失调、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恶性循环的圈子里跳了出来,到“文革”前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历史的最好水平。

  纵观周总理在“大跃进”前前后后的言行,在那股“热浪”席卷全国的情况下,周总理的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贯彻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路线。

  二 尊重实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周总理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尊重实践,重视调查研究;也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周总理日理万机,但在分管冶金工业期间,鞍钢、武钢、包钢、太钢、首钢、重钢、上海各钢厂、天津各钢厂,他都亲自去视察过,几乎跑遍了当时所有的重点钢铁企业,还实地考察了邯郸、麻城等一大批小钢铁厂。

  周总理是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态度,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60年代初的调整期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缩短工业战线,精减大批职工,充实农业战线。周总理首先从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鞍钢入手,亲自到那里实地考察,并和鞍钢的同志一个厂、一个厂地算细帐,统一了思想,把鞍钢20万职工精减到12万人,在全国起了示范作用。周总理到基层,总是深入生产第一线,到矿井下、炉台上、轧机旁,详细观察和询问具体的生产技术情况。1958年11月到武钢,登上高炉平台,手拿风口镜,仔细观察了八号风口的情况,当他发现风口里面并不象炉前工向他报告的那种颜色时,便亲切地对陪同他的一号高炉炉前总技师李凤恩同志说:“是不是炉温低了?”李凤恩同志一看,果然如此,立即作了处理。1957年2月,周总理视察重钢,在平炉炉台上拿起一些不同的铁合金,逐一询问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冶炼过程中的作用。车间负责同志一时答不上来,有些紧张。陪同视察的贺龙副总理在一旁笑着说:你问得那么细,谁答得上来,看你把人家考倒了。周总理亲切而严肃地说:“不懂就学嘛,要变成内行啊!”周总理的指示对这位车间负责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他狠钻技术,很快成了行家。周总理不仅过细调查研究,还要亲自实践。1958年,他和陈毅副总理在湖北麻城凤凰窝钢铁厂,和职工一起挥舞铁锤打铁、锻钢。在实践中,他深切体会小钢铁厂缺乏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他就指示冶金部调派大批技术人员到各地的小钢铁厂去,帮助那里提高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他是那样的尊重实践,尊重工人的劳动。1957年7月,他到上钢一厂二转炉车间,登上五号行车,恳切地对行车驾驶员徐金庚说:“徐师傅,我要拜你为师”,并且在徐师傅的指点下,亲自驾驶了行车。一个国家的总理,到车间向工人拜师,这件事在上钢一厂,至今传为美谈。周总理对工人、技术人员在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欢欣鼓舞,热情满怀。1956年,上钢三厂要建设薄板车间,没有加工轧机大部件的大型机床,工人和技术人员结合,首创用8台机床联合加工部件的“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周总理半夜赶去参观,并给以高度的评价。他听我们报告说,有色金属研究院已经把元素周期表上所列的金属大部分研制出样品了,非常高兴,要我们把研制出的金属样品拿去给他看,他高兴地向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科学技术人员致意。周总理对科学技术上的创新,总是给以热烈的支持。我们钢铁工业中诸如氧气炼钢,连续铸锭等新技术,都是周总理亲自肯定和组织推广的。

  三 深切关心职工群众,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凡是周总理视察过的地方,总是流传着他关心群众,和群众同甘苦、心连心的动人故事。周总理严于律己的崇高品德是人所共知的。他到工厂去,经常去职工食堂排队买饭。1956年 7月5日,他在上钢一厂,中午硬是不要厂方准备,自己来到职工食堂和工人一起排队,买了5分钱一碗卷心菜,1分钱一碗汤和2两米饭,他为的是和工人一起边吃边谈。一下子,总理和工人之间的距离没有了,大家丝毫没有拘束,完全象朋友在一起拉家常,总理听到了在一般场合下不容易听到的群众的心里话。1962年 6月 12日,周总理来到了鞍钢,鞍钢的同志请他住一座新建的高级宾馆。这座宾馆比起现在盖的那些现代化的宾馆来,还是大为逊色的,但在当时“大跃进”后的困难岁月里,这座宾馆已显得相当触目。周总理说:“楼盖得这么好,全国还有的地方比较困难,我不能住,太浪费。”他坚持住在原来的招待所,不住这座宾馆。这件事对鞍钢同志的触动特别深,使他们受到了一次非常实际的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大企业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周总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群众则深切关心,体贴入微。他在鞍钢听说烧结厂粉尘多,劳动条件不好,就亲自来到烧结厂的烧结机旁。当看到烟雾迷漫,条件确实不好时,他对厂负责同志严肃地说:“这地方除尘不好,影响工作和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搞好除尘,提高工人同志的身体素质。”

  1958年周总理视察武钢一号高炉时,问当时的值班炉长孟庆辉同志:“你今年多大年纪?”孟回答说:“30多了。”问:“结婚没有?”答:“没有。”周总理陷入了沉思,“30几岁的人应该有对象了。”接着就对陪同的省、市负责同志说:“要关心群众生活,在重工业发展的地方,要搞好轻工业和商业,例如办些纱厂。”他考虑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这样的周详。1956年5月6日,周总理来到太钢,在视察的路上碰上了一位下夜班的工人,总理关心地询问这位工人下班后开会、吃饭、走路回家所消耗的时间,总理加以计算后对太钢的领导同志讲:“你们这样做可不行,工人的休息时间太少了,开会要有个法定的时间,主要是学文化学技术,不能过多地浪费工人的时间,一点小事就要开很长的会。”

  四 亲自动手,狠抓落实

  周总理在领导工作中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守则,就是亲自动手,狠抓落实。早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周总理就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亲自研究审定钢铁工业的战略布局、发展速度、基建规模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平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总理的亲自指导下,一批新建的大企业拔地而起,为以后冶金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干部,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周总理对钢铁工业重大建设项目和总体布局了如指掌。1958年,周总理陪同朝鲜金日成首相到武钢参观,在接待室里,他亲自向金首相介绍武钢建设的总的设想,总理对武钢基本情况了解的清楚和准确,使在座的同志惊讶不已。

  1959年10月,包钢一号高炉投产。当时周总理公务冗繁,还亲自赶来剪彩。他视察了炼铁、焦化两厂,倾听了包头市和包钢领导的汇报,开座谈会,召开干部大会作报告,对包钢生产建设作了详细指导。周总理在机场即将离开包头回北京的时刻,又听说包钢生产用煤还存在一些问题,立即在候机室里找来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在问题解决落实后,他才登机离去。

  1962年,为了解决常规武器的维修配套,特别是尖端武器“两弹(原子弹、导弹)一机(喷气式飞机)”等国防军工所需高、精、尖关键金属材料,周总理亲自召开会议,经常督促检查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高级合金钢等军工生产的攻关和进度情况。终于,在党中央关怀和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我国自己生产出原子弹、导弹所需的材料,超音速飞机喷气发动机所需的高温合金,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通讯卫星上天、核潜艇下水作出了重大贡献。

  每当回忆周总理对冶金工业的亲切关怀以及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倍加激起我们对他崇敬的心情。写下此文,以寄托对他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次鞭策和激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周总理的优良作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周总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