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王锦霞:医药分业 势在必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1:48 中国新闻周刊
王锦霞:医药分业势在必行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王锦霞:医药分业,势在必行

  [摘要] 药品降价使得主流的制药企业亏损,但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原因在于医院的超级垄断和以药养医的利益驱动。要解决“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需要有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从整体上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制定整体的改革和解决方案,需要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生产流通体制三个方面的联动改革。

  刚才几位专家、教授从各个层面分析了“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我来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我想先把中国医药流通业和生产制药业的基本情况向大家说明一下。国家发改委从97年开始,已经连续17次降低药品价格,理论上药品降价的空间已经达到了400亿元,但降价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降价已经使得现有主流的制药企业开始出现亏损。包括像华北制药、哈尔滨制药总厂这样著名的上市公司,现在也都出现亏损。如果按照现在降价的幅度,企业将入不敷出,根本无法生存。如果这些大的企业都无法再生产了,将来中国的百姓用药怎么办?这是一个涉及到民族制药工业发展的问题,也是涉及到中华民族今后用药安全的问题。

  有人说药品价格高就是应该降啊?我们可以做一下比较,现在我们的大输液一瓶只卖1块多钱,而一瓶350毫升的依云矿泉水则要卖15块钱、深圳的世界之窗矿泉水也要8块钱一瓶,但是老百姓并没有说它贵,为什么?因为它是明码标价,老百姓可以自己选择。那么,如果说连矿泉水的价格都远远高于大输液的价格,我们的药厂还能生存吗?药界一直在说药品是高科技的、高投入的、高风险的,研发新药、攻克难关是需要投入的。研发一种新药,过去在国外至少需要投入10亿美金,而现在也需要3到5亿美金,花上12年的时间从上万个菌种中不断的进行筛选。新药研发出来以后还要有专利保护,目的就是要让它得到高额的回报和利润。而我们中国哪有这样的新药?哪有这样的专利药?因为我们没有钱投入,像大输液这样的生产企业只有百分之八的利润,有些药厂甚至入不敷出,哪儿有研发新药的投入呢?所以这样的降价的结果,只会使民族制药工业濒临破产的边缘。医药商业行业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协会曾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连续三年对18个省份的医药批发企业的利润情况进行过统计,结果发现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55%,也就是说代理销售一百块钱的药品,他们的平均利润只有五毛五分钱。

  那就奇怪了,药品价格一次次的降,理论上降了400多个亿,我们的工业不行了、商业不行了,但老百姓并不认为自己得到了实惠,还是不满意,还是觉得药品价格高,为什么?当老百姓自己到药店里去买药的时候,并没有说

药价高,凭着处方他可以自己选药。但是在医院里就不一样了,我们的药品销售总额中有80%是通过医生开处方然后由医院卖给消费者的,虽然理论上药品降价降了400多亿,但实际上已经降了价的药医院还在销售吗?要知道医院是按药品出厂价加价15%的比例作价的,绝对额越大,医院得到的会越多,如果说医院没有合理的利润,没有高利润的话,医生还会开方吗?所以药品价格贵的问题,都是从医院反映出来的,“看病难、药价贵”都是老百姓去了医院才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因为消费者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医院一直垄断着药品的销售权,这就决定了单纯的药品降价和招标采购等等做法都解决不了药价高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医院会有这样的权利呢?是因为在国家的政策制度安排下,医院处于超级垄断地位,医院既提供医疗服务又提供卖药服务。这种医药不分业的现状的最大弊端就是开方和卖药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所以就出现了医院科室承包,开的大处方多了,就可以多得奖金。这种利益驱动,这种以药养医,使得中国的药品价格管理永远不会有成效。17次了,年年降、批批降,但最后价格仍然很高。实践又充分证明,药品调价降价解决不了老百姓“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要解决必须从体制上入手,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入手,引入竞争机制。

  实际上药价高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97年国家发改委第一次降价就说过要建立一个降价机制。我们现在医疗体制的管理现状是分而治之,国家各职能部门分管各自的一块工作。医院药价高了,卫生部说要招标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发改委说要降低药价,于是制定出了药品价格。卫生部采取的招标采购,除了中介机构得了千分之六的代理费,其它都不满意。工业不满意、商业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老百姓也不满意,消费者也不满意。谁满意?只有中介机构。我们前几天调查六大企业,通过招标采购他们销售了60个亿,给中介的费用是千分之六,也就是3600万,其他的费用,如采购费用、营业费用、储存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什么都没省,就是多给了中介机构千分之六,实际上就是把纯利润给了中介机构,那么全国900亿的招标采购总额,又得有多少钱是给了中介机构的,这等于又多了一个追求利益的群体或者是机构,将使这个行业更难生存和发展。

  我们现在说三项改革,其中之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药不分业,医院垄断,以药养医,就必然使得老百姓没有选择权。用什么药都是医生说的算,国产的、合资的、进口的,用多少,都是医生说的算。在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才出现550万天价买死亡的特例。这个特例也不少见,多收费的情况实际上是屡见不鲜。早在几年前,哈尔滨一家医院也是改化验单多收钱。因为是利益驱动,所以改革必须从制度上切除开方和卖药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这样医生才能公正的开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够因病施治。如果没有一个制度的制约,从国家制度就允许医院既开方又卖药,还不交税,这个事情就不可能解决好。

  有说人你们是不是因为是医药行业,所以才总是说医药要分业。其实不是。这个问题一定要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站在百姓利益的高度来考虑,“看病难、看病贵”,涉及13亿人口,涉及每一个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不在这个行业,我们也是老百姓,我们也需要得到客观公正的医疗服务,而不是说像现在这种状况,百姓是牢骚满腹,怨气在天,这种状况真的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现在医药管理的现状,各部门都在自己的层面思考问题。发改委是,你说我我就降价,卫生部是,你说我我就招标。

  三项改革要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有医药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现在流通体制改革通过认证的企业大幅度减少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99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后续的措施都没有跟上,比方说医疗保险给付的问题,老百姓现在的自付费为56%,但老百姓还觉得药价高,医疗保险应该支付更大的比重。还有就是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面有问题,给付也有问题,医疗保险基金在不发达国家都是入不敷出,但是我们现在给付的特别少,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医疗保险基金的节余,这个问题在

医疗体制改革中必须考虑。除了给付问题,还有监督问题。医院垄断,没有监督机制不行,作为第三方付费的医疗保险机构必须要起到监督作用。什么病种用什么药,什么病种该花多少钱,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按病种付费的科学的标准。如果有了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督,用药的监督、付费的监督,我想可能像550万天价买死亡的情况就不会出现。给付不到位和监督不到位,造成了目前的问题。

  当然,还应该给百姓和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老百姓来说,到医院看病,就必须在医院买药,如果到社会药店买药,就无法报销。我们的定点药店还不是很多,北京现在的定点药店,第一批有8家药店,到现在也只有100多家。在国外只要是发了证的药店,都是定点药店。病人在门诊看病以后,拿着处方就可以在药店买药。当定点药店增多了,大家买药方便了,报销的渠道问题也解决了,门诊病人拿着处方就可以到社会药店去买药的话,老百姓有了知情权和选择权,我想他的怨气肯定也就没了。在货比三家以后,他自己选择合适价位的药,肯定没有问题。

  最后真正解决问题还要靠国家的制度安排,还要靠三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有一个综合管理部门来协调主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不能是卫生部有一个部门,发改委管价格的有个部门,管药品市场准入的有一个部门。必须要有统一的全盘的考虑,拿出一个整体的改革和解决的方案。我觉得医疗体制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因为都有先例,发达国家有先例,亚洲国家有先例。按经济规律办事,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办事,我觉得应该可以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