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周恩来逝世三十周年专题 > 正文

资料: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48 周恩来纪念馆

  今日青年运动的性质

  根据今天抗战的形势,我们来说一说目前青年的环境。

  今天,无疑是个变动的战斗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时代。敌人要我们每个人、每个人的子子孙孙都做亡国奴。我们要求生路,便只有抗战,便只有坚持抗战到底。这时代是战
斗的。这时代不能与过去“五四”、“五卅”〔3〕、一九二五年大革命时代相比。过去是对内的局部的政治斗争,这一次却是对外的全面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抗战。现在是整个被压迫、被屠杀、被奸淫、被侵略的中华民族的人民起来反抗的时候,所以现在的形势全变了。在国家环境整个的变动下,青年在这时代里所占的地位是最困难而又最重要的。如今我们青年再不能如过去那样地学习,找工作,结婚……再也不能依照平常的生活程序过日子了。战争了,我们再不能安心求学了。文化中心的京、沪、平、津、粤、汉,已去其四;后方的学校,也多半停了课;成千成万的青年人无家可归,无学可求,尤其是东北的青年朋友,一再地飘泊流浪,一再地尝受人世间的惨痛。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伤心的人断肠。然而我们应该骄傲,应该自豪。我们这一代青年应该庆幸恰好生活在这样大的动乱的时代里。我们要在这时代里学习得充实起来,锻炼得强健起来。

  我们青年不仅仅有今天,而且还有远大的未来。他不仅管自己的一生,而且还要管及他的子孙,他的后代。今天的青年不仅要问,怎样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而且要问,在抗战的胜利取得后,怎样改造中国,使它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的、共和的国家。

  因此,我们想,在积极方面,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期。它可以把我们这一辈的青年锻炼得更伟大,前程更远。这机会在平常是很难找到的。

  今日青年运动的任务

  我们中国的青年,不仅要在救亡的事业中复兴民族,而且要担负起将来建国的责任。救国,建国,我想“任重道远”这四个字,加在中国青年的身上是非常恰当的。

  我们今天应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我贡献给诸位青年朋友的有四个:

  第一,到军队里去——这是在今天挽救民族危亡的最有效的方法。建立生力军,充实我们的旧队伍,责任都在我们青年朋友的肩上。我想,一个人不能自卫,便不能做人,国家也是这样。所以我们最好受正规的军事训练,随时到直接杀敌的战场上去。

  第二,到战地服务去——战地的民众缺乏组织,到处在流浪着,彷徨着。要起来自卫,要起来斗争,却没有人领导。我们得去把他们组织起来,武装起来,领导着他们去打游击战,去配合正规军的行动,去封锁消息,坚壁清野,破坏敌人必经的交通线……至少也得做到军民合作,使汉奸活动不易。

  第三,到乡村中去——我们虽然失去了许多地方,但后方还有广大的城乡。今天的后方民众,有许多还不知道抗日是什么一回事。我们要继续作战,继续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必须动员起广大的群众到军队中来。我们要改良过去那种不合理的动员方式。有作为的青年们,因此必须有组织地、直接地下乡动员群众,使农村壮丁勇敢地、自动地到前线去。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得注意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问题。最好能够做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乡下有钱而不愿当兵的人切实负责赡养抗日军人的家属,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我相信会造成政府与人民的合作,减去许多磨擦的。再,我们还可以进行许多人民自卫的工作,准备将来配合着政府军的抗战。

  第四,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我们再不能让华东、华南象东北四省〔116〕一样,给敌人安安稳稳地拿去了。我们要艰苦地在那残暴的统治之下锻炼我们自己,秘密地把我们的救国组织发展起来,把我们被压迫的同胞暗地里武装起来,准备迎接我们正规军的反攻,与我们的正规军取得里应外合。

  我们的青年朋友们分散到群众中去,分散到全国各个角落里去,那我们的力量是无比的!

  工作和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我们的工作才能够顺利地展开。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的。我们要各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地方,去发扬我们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去工作。

  这并不是说我们得抛弃以往的学习,而是根据以往的那点根基,去发扬光大,去使理论适合于实际,去把知识活用。

  中国的青年运动有着最光荣的传统。今天,我们青年面对着民族解放的斗争,我们的使命是伟大的。

  我们去工作,我们要克服任何的困难,我们要解除任何的疑团,我们是勇敢的,沉毅的,艰苦的,深刻的……我们是抗战的支柱。

  我们的前程是光明的,远大的。

  青年朋友们,努力去争取抗战的最后的胜利,努力去争取独立的自由的幸福的新中国的来临!

  (这是在武汉大学的演讲的第二、三部分,刊载于武汉《战时青年》第一期)

  相关专题:周恩来逝世三十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