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专题 > 正文

焦点访谈: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23:26 央视《焦点访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1月9日播出节目“建设创新型国家”,以下为节目视频: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今天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新世纪我国的第一次科学技术盛会和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关键时期重要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呢?

  解说:

  今天的北京晴空万里,在90天前的2005年10月11日,北京的天空和今天一样湛蓝,在那天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第一次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天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新的动员令。

  梅永红 国家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

  创新型国家它是一个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定性方面说,我们要依靠创新支撑经济的发展。第二,使得创新成为社会普遍行为,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基础。第三点就是在创新的制度层面上,我们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基础。

  解说: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需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有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资源,有些国家依靠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通常人们把第三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记者:

  创新型国家和自主创新是一种什么样关系呢?

  梅永红:

  我理解创新型国家是一个目标,我们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到2020年进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而自主创新本质上是一种路径。

  解说:

  今天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国家战略。刚刚听完报告的

奇瑞的老总对自主创新的这几个字,有着更深的体会。

  尹同耀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天上午刚刚参加完科学技术大会的开幕式,听取了总书记关于建立创新型国家这个报告,很感动。奇瑞公司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汽车企业参加这样的大会是对我们企业,也是对整个中国汽车人这种鼓励和鞭策。奇瑞公司作为国家的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中心,我们在这里面就要更加承担我们这种历史的责任。

  解说: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筋骨,要在2020年,把我国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

  记者: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提出走创新型国家这样一条道路呢?

  王一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改革开放以来,27年了。我们GDP增长率很高,9.4%。我们经济发展这种速度,那都是世界为之赞叹的,对不对?但是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成本,我们的代价很大。所谓成本很大就是我们依靠了大规模的资源投入,资本的投入,土地的投入,所以我们的代价我们相当程度上也是以环境的损耗为代价的。

  解说:

  目前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自趋严峻,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能源短缺问题也很严重,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目前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

  王一鸣:

  那么我们现在GDP的总量越来越大,我们的目标还要翻两番,那么翻两番,如果你的技术没有进步,你还是按照你的这种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意味着你的资源消耗要翻两番,你的环境损耗要翻两番,没法承受了。我们现在去年煤炭产量21亿吨,如果我们GDP翻两番,能源结构不变,能源效率不变,我们煤炭也去翻两番,你试试看,我们这样环境能承受吗?所以我们说,我们传统工业化道路已经走到尽头,必须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解说:

  特定的国情,特定的需求决定着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或依附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张建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我们不能按照人家走过的路一步一步地走,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大踏步地跨越式地走,这个走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建立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采取一些更加大胆的步子来走。

  解说:

  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记者:

  那么我们要走这样一条创新型国家的道路,那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王元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就是要为创新增加投入,这个方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中央财政,要持续增加科技的投入。另外一方面,要通过这种投入机制的变化使得这种财政资金的投入能够动员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其它资源的投入。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整个国家宏观管理机制方面要建立一个更加协调统筹的这样一种计划和预算的这样一种体制,使得我们在资源的配制方面能够集中精力在一些领域实现突破。第三个就是要组织一些重大的专项活动,如此通过这样一系列科技的攻关,来真正能够推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第四个就是关于国家创新体制的建设,而国家创新体制建设,一个根本的问题那么就是要真正使企业能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解说:

  目前我国企业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企业创新投入低,我国大中型企业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在2003年只有0.75%,而发达国家达到2.5%以上。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2003年,我国大中型企业只有25%的企业有研发机构,43%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而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在大企业中完成。

  王一鸣:

  我们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我们说看国际竞争格局来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国公司,它在全球竞争格局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我们面临什么问题?我们的企业还没有成为这种自主创新的主体。

  解说:

  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水电工程。在过去13年的建设中,三峡工程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发展道路。使我国的大型机电装备、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李永安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

  以前我们在水电建设当中也搞了一些引进,但当时我们只注重采购设备,而忽视了核心技术,所以走了一个重复引进的路子,核心的技术受制于人,关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所以我们国内的制造企业和国外的制造企业存在比较大的一个差距。在三峡工程的引进里面实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通过技贸结合,联合设计,合作生产,技术转让这样一个方式,以三峡工程作为载体,构建了一个竞争的平台,使我们的哈尔滨电机厂和东方电机厂在技术引进当中,学到了真正核心的技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实现了一个30年的跨越。现在我们国内的企业完全有能力设计、制造、安装70万千瓦的特大型机组的能力。

  解说: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国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梅永红:

  我们国家在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丰厚的积累,我们有世界上不多的完备的学科体系。另外还有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包括研究开发人员,这都是居于世界前列的,再比如说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成长,这种高速成长一方面为我们投入科学技术提供了一个丰厚的经济基础。另外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需求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不竭的动力。

  解说:

  目前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在一些重要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CPU芯片和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信息产业的两大核心技术,多年来一直被国外公司所垄断。1999年北大众志改写了中国计算机无芯的历史。到2005年,北大众志生产的CPU芯片及其网络计算机已经卖出了15000多套,成功地运用于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

  程旭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通过得到用户比较满意的反馈,更加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把高科技变成产业化,真正地为百姓服务的这样的信心。

  解说:

  站在21世纪新的起点上,面对世界,我国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在这样一个重要关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演播室主持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继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

  每一次的全国科技大会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次大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相关专题: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