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京华时报2006两会报道专题 > 正文

石景山区将投入10.7亿元打造十大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2:36 京华时报

  

石景山区将投入10.7亿元打造十大工程
 侯玉兰说,完成便民工程就是为百姓雪中送炭。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石景山区区长侯玉兰谈今年拟办主要实事

  昨天,在石景山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中,石景山区区长侯玉兰就该区今年拟办的主要实事接受了记者专访。她表示,该区每年都通过区长和主管副区长的实地考察来确定便民项目,完成这些项目就是为百姓雪中送炭。

  ■实事来源听证会征集便民工程建议

  记者:石景山区与别的区不同,没有每年要办多少件实事这项内容,请问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为民办实事的呢?

  侯玉兰:我们区没有单独将拟办实事的条数和内容拎出来,而是通过三大“民心工程”来为民办实事的。

  一是以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工程,每年确定10项。

  二是以解决群众身边困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便民工程。便民工程是由街道召开听证会,以公开征集、群众推选等方式确定下来的。这些工程我们每年都坚持实施60多项。

  三是以解决下岗失业、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实际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济困工程。

  ■实事投入10.7亿元投向十大重点工程

  记者:今年重大工程和便民工程征集的怎么样了?

  侯玉兰:2006年的十项重点工程已确定,包括上庄东路等4条路的建设,五里坨输变电站等2项基础设施建设,八角社区及八角北路小学综合楼等3项社会公益设施建设,还有

苹果园地铁周边“城中村”的环境整治工程。这10项工程计划筹资10.7亿元。

  另外,我们已确定了11条市政道路的改造建设和13条便民路的修建,目前还在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向全区居民征集便民工程的建议,估计总数不低于60项。另外,我们还要筹资三千万继续实施科技创安二期工程,计划完成59个技防小区、45个重点单位及145个社会面监控系统建设。还要改造、新建公厕83座,完成4000户平房院居民用水“一户一表”改造,完善社区菜市场建设,完成鲁谷、老山等4个地区的菜篮子工程。

  ■实事重点将对山区

医院学校做出规划

  记者:今年实事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侯玉兰:今年的重点一是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建设,二是西部的建设。石景山的西部以山区为主,相对比较落后,今年我们除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外,还要对该地区的医院、学校做出规划。

  记者:那难点呢?

  侯玉兰:难点之一就是苹果园地铁周边“城中村”的环境整治,那里我去过很多次了,公交线路多、人流多、小门脸多,比较乱。还有就是老山南路的建设,这条路属于奥运周边道路,离居民楼较近,居民担心修路会造成扰民。我们商量决定,采取不让走大车等措施,将对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

  石景山区今年十大重点工程

  1.上庄东路

建设工程

  2.老山规划1号路建设工程。

  3.黑陈路、隆恩寺路建设工程。

  4.苹果园南路建设工程。

  5.五里坨输变电站建设工程。

  6.北八渠排洪沟改造工程。

  7.中国第四纪冰川馆改造工程。

  8.八角社区及八角北路小学综合楼建设工程。

  9.苹果园地铁周边“城中村”整治工程。

  10.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和检察院专业技术楼建设工程。

  ■实事落实

  年末将实地验收便民工程

  记者:你会亲自抓实事吗?通过什么方式来抓?

  侯玉兰:每年的便民工程一般在二三月份确定,先由街道初步确定几十项,再由区长和主管副区长实地考察,最后确定项目。这些便民项目都是与百姓关系最密切、最需要解决的,也就是雪中送炭,只能完成了雪中送炭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确定便民工程后,我们还会在实施期间去检查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年末我们还要实地验收。

  去年我到模式口地区调研时,发现路边的公厕虽然已经改造完成,但是遮挡不够,我觉得这样的公厕百姓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于是要求街道将遮挡加高。还有一次,我在鲁谷七星园北居委会调研时,听居民说该小区楼门到主路上没有坡道和扶手,老人出行很不方便。我当时就让鲁谷社区了解情况,结果只用了一个月,问题就解决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侯艳

  相关专题:京华时报2006两会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