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将得到完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14:50 京华时报 | |||||||||
作为11家定点三级医院之一,朝阳医院将对口支援通州区医院的建设。 120与疾控将并轨联网 “十一五”期间,本市将以全面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为中心,着重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建设,为市民提供公平、优质、便捷和负担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
-规划解读 医疗服务两级分工 【内容】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两级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 【解读】据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分工协作、双向转诊”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 继续开放医疗市场 【内容】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 【解读】据介绍,目前已有一部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但规模都很小。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公立医院既有财政拨款,又参与市场,与私立的医院之间的价格差不明显所致。将来,在确立公立医院的规模数量、运行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后,使其主要满足中低收入人群,而由私立医院来满足高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这样就会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对需要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社会资本,符合申办医院条件的就批准。 改扩建社区卫生站 【内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类设置与标准化建设。 【解读】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要在城八区改扩建和新建2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十个郊区县改扩建133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399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加强乡村医疗建设 【内容】加强乡村卫生基础建设和医疗业务骨干培训。 【解读】不管得了什么病,去大医院看病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使得大医院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同。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加强乡村卫生基础建设,包括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和设备投入,今年市发改委安排8970万元支持1486个标准化村级卫生机构建设,目前基本建成。新建和改造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587个,新建和改造村卫生室899个,基本完成了农村所有191个乡镇卫生院主要医疗设备标准化配置工作。在医疗业务骨干培训方面,到2010年,每1000-3000名服务人口有1名全科医生和护士,每2000名服务人口有1名预防、保健人员。 农村卫生机构转型 【内容】2010年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解读】据介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求“六位一体”,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硬件要求包括房屋建设、计算机网络、VCD等,软件要求包括医疗人员的培训。 两大卫生网络并轨 【内容】实现急救指挥中心和卫生安全指挥中心并轨联网。 【解读】据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急救指挥中心(即120)与卫生安全指挥中心(即市疾控中心的网络)还是分隔的两个系统。“十一五”期间,将把这两个网并轨联网。救治和防病两大区域联网后,将实现信息互通。目前,由于120有全市统一的直拨号码,而卫生安全指挥中心还没有这样的号码,因此合并存在技术上的难度。 构建急救绿色通道 【内容】构建快速急救服务网络和急救绿色通道。 【解读】据介绍,急救服务网络是指全市的急救网络站点。目前已完成远郊区县16个乡镇急救点和城八区136个社区急救点,全市基层急救网络建设全面完成。预计2006年网络建成后,城区136个急救站的急救半径为2-3公里之内,平均急救反应时间6分钟;远郊区(县)10个急救分中心、48个急救站急救半径为10-20公里,反应时间15-20分钟。全市将达到平均每5万人口1辆救护车的比例。急救半径缩小到将近原来的三分之一,急救反应时间比原来快3倍。 绿色通道是指为危重病人建立的快速通道。目前已与北京50多家医院急诊室建立了联系。目标:与北京医院急诊室全部建立联系,急救医生在车上将危重病人的转送去向(医院)通报中心调度员,调度员与接诊医院急诊室联系,事先向那里的医生护士介绍患者病情,以便于接诊医院提前做好救治准备,争取抢救时间。 -个例采访 去年12月21日,全国首家由政府出资开办的平价医院———北京上地医院正式开诊。让中低收入者看得起病,是上地医院的定位。 开诊第一天,住在中国农业大学附近的孙大妈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医院看病。孙大妈患有胃病,隔三岔五就得往医院跑。但对于每个月只有几百元退休工资的孙大妈来说,医疗费成了平时最昂贵的开支。当她得知这这家平民医院开业时,便让儿子陪她过来看看。“连看病、检查到拿药一共花了89.6元,至少比以前在别的医院省100元。而且今天是开诊第一天,连挂号费都不收。”孙大妈拿着药房护士递给她的小药包,对记者这样说。 在北京上地医院门诊大厅,记者在滚动电子大屏幕上看到,普通挂号费只有0.5元,其他多项诊疗收入也都较大幅度地低于其他医院。同时,这里的药费也比其他医院低5%~10%,500多种药品中,65%都是20元以下的。此外,这里还有北京首家流动人口分娩中心,一名孕妇在这里正常分娩的费用被控制在1000元以内,而在其他医院,此项费用则高达数千元。 -对话·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 中心城原则上不再新建医院 就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问题和城乡医疗水平差异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 传染病防控“软肋”在医院 记者:在曾经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金大鹏:在市卫生监督处还未改为行政执法机构之前,卫生监督人员在进行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执法检查和市场监管时,因为人手不够,再加上本身是事业单位,因此执法时不免有些尴尬,现在已改成了行政执法机构,并增加了人数,因此进行工作时也方便多了。 还有,目前老百姓都很关注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这项工作的“软肋”仍然在医院。老百姓得了传染病自己也不一定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一定熟悉医院就诊流程。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有极高的传染病防控意识。 城乡居民健康仍存在差距 记者: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金大鹏:首先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城区和远郊区(县)的居民健康上还存在差距,如城八区的期望寿命为81.72岁,而远郊区(县)居民期望寿命则为77.12岁。公共卫生薄弱环节还有待加强,目前北京市医疗机构基本集中在一、二环内。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心城原则上不再办医院 记者:“十一五”规划中,市卫生局的重点工作是哪些? 金大鹏:农村的卫生工作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2006年,我们要加强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工作,推行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一户一档、一人一卡”。 加强新城区和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也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规划,到2010年,要实现在新城区按每30万至50万规划人口区域建立一个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区域性医疗中心。在中心城、中心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办各级医院 居民期望寿命要到80岁 记者:“十一五”规划中,市卫生局对居民有具体的健康指标吗? 金大鹏:我们列了三项健康指标,包括: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婴儿死亡率(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不高于千分之六,孕产妇的死亡率不高于十万分之十五。到2010年,城乡居民上述三项健康指标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缩小1/3。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陶婵 王晴 摄影 本报记者 张斌 相关专题:京华时报2006两会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