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甘肃两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4:13 兰州晨报

  ★“十一五”规划之生态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

  大气污染、沙尘暴等引起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高度关注,今后5年,我省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全面推行环评制度尽快改善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抓好黄河兰州至白银段的水污染治理,争取实施渭河、泾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加强陇东油田污染和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实施对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由2005年的167.9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136万吨。

  森林覆盖率增加4%继续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黄河流域要严格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与野生动植物资源,长江流域进一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长防长治工程,内陆河流域进一步实施防沙治沙和节水工程。继续抓好交通沿线和城市绿化。“十一五”期间,完成包括荒山造林在内的退耕还林4300万亩,退牧还草1.7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2%增长到2010年的16%左右。

  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

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万元生产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左右;城市环境质量和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指标范围内。

  做大做强五大产业

  ★“十一五”规划之工业

  做大做强五大产业

  “无工不强”,近些年,我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后,我省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五大产业,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

  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和制药五大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新材料基地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兰州金川科技园等新材料产业集群。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省属及省属下划国有工业企业、国有农垦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

  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石油化工:在兰州石化、玉门油田、庆阳炼化已形成1050万吨、300万吨、150万吨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的基础上,2010年力争全省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800万吨,其中兰州石化2000万吨、玉门油田300万吨、庆阳炼化500万吨。

  乙烯生产能力达70万吨,下游产品聚烯烃生产能力113万吨、合成橡胶生产能力26.5万吨。

  冶金有色:2010年铁、钢及钢材的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780万吨(其中不锈钢90万吨)和720万吨,10种有色金属生产能力实现翻一番,形成铝材30万吨、铜镍材20万吨生产能力。

  装备制造业:201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60%的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农产品加工:2010年马铃薯加工产品达到55万吨,酿酒原料加工80万吨,牛羊肉加工产品达到38万吨,果蔬类加工70万吨。

  制药:加快优势中成药、新型藏药、生物制品开发,力争“十一五”期间全省医药工业年均增长30%。

  5年内补发全部拖欠工资

  本报讯(记者靳国升刘凤宇)过去的一年里甘肃一共挣了多少钱?钱主要花到了哪里?

  1月15日,省财政厅厅长苏志希在向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所做的书面财政报告中说,

  2005年我省财政收支预计能够实现平衡。

  据统计,去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3.4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11.02%,比上年增长18.45%。

  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54.6亿元,完成任务的108.33%,比上年增长18.12%。

  全省财政支出实现428亿元,比上年增支71亿元,增长19.92%。

  预计全省能够实现当年收支平衡,并消化历年财政赤字2.5亿元。

  报告称,“十一五”时期,我省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年均增幅力争保持在10%以上。

  到2010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将突破200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财政支出突破650亿元。至此我省就能确保“一个平衡”,确保实现当年收支平衡;完成“两个消化”,全部消化以前年度拖欠的职工工资、医药费和差旅费,力争消化一半左右的历年累计挂账赤字,将全省财政赤字消减到15亿元以内。

  去年向中央争取136亿去年,我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36.4亿元,合理安排,及时拨付,有力支持了我省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赠)款7.37亿美元。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

  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全省农民减负总额达到13.2亿元,人均减负65元。

  全省近150万名农村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近102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了学杂费。

  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4969亿元,比上年增加4733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的补助力度。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统一提高10%,当年全省月均低保标准平均提高12.7元,。

  对市县转移支付70多亿元去年我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当年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工资性转移支付达到了70.7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当年增加13.8亿元,是实施转移支付制度以来补助力度最大的一年。同时为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水平,支持改善乡镇办公条件,按每个乡镇增加10万元的标准,补助资金1.295亿元,较好地保证了基层政权正常运转。

  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06年,支出预算要坚持公共财政方向,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原则,量入为出、尽力而为、收支平衡,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费按月足额发放,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和执法办案等必需经费,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支持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其中教育支出88555万元,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支出19341万元,文化体育广播事业费2719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7349万元,社会福利救济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0947万元,政策性补贴支出30344万元,城市维护费12600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11485万元,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支出71999万元,其他支出43445万元。

  天水、酒泉(嘉峪关)变成大城市

  ★“十一五”规划之人文天水、酒泉(嘉峪关)变成大城市

  在未来的5年里,我省通过推进城镇化、发展教育文化等多种方式,促进人文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提高到35%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服务

  业发展壮大。

  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为12.5:46:41.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

  城市:天水、酒泉(嘉峪关)变大增强并完善兰州特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发挥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将酒泉(嘉峪关)和天水培养成我省西部和东部的大城市,成为产业集聚功能较强的区域性中型城市。培育一批特色小城市。

  农村:近一半农民用上自来水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镇通油路,基本解决无电村、无电户的问题,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解决3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5%,新增沼气用户40万户。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70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200万人左右。

  初中毕业生:50%能上高中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50%和20%以上,2007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争取对50%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高中毕业生:12万人上大学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力争到2010年,职业教育基本达到与高中教育相同的规模。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2万人,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50万人。

  城市社区:九成有活动中心大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90%的城市社区有设施较为完善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抓好甘肃会展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

  争取改造、新建60个左右具有学科特色和产业优势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2010年人均住房超过28平方米

  ★“十一五”规划之民生2010年人均住房超过28平方米

  根据《纲要》,到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超过28平方米。

  届时,三口之家拥有一套80平方米住房的梦想就可以实现。

  钞票:人均月收入超千元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080元增加到2010年的11900元,2010年人均月收入达到10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963元增加到2010年的2630元。

  住房:城镇人均达到28平方米今后5年,我省将加快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到2010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自来水、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8%和7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5平方米。

  就业:城镇新增80万人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予以政策支持。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作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

  5年累计计划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

  保险:将各企业职工纳入范围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将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都纳入到保险范围内。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救助制度。加大财政预算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渠道和严格管理、有效运营的机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由2005年的14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40万人。

  看病:不再难不再贵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时间的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改革:乡镇卫生院由县管理改革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经费补助办法,实行乡镇卫生院由县(市)管理体制,经费供给实行全额补助。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城镇社区医疗网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完成乡镇卫生院改建任务。

  本报记者靳国升刘凤宇

  政协会已收提案720件

  本报讯(记者梁峡林张隆)截至1月14日晚9时,政协省九届四次会议已收到各类提案759件,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其中符合立案条件的为720件,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39件提案进行了内容合并或以来信名义转送有关部门。

  5年发电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

  我省今后将加大能源建设力度,加大煤炭勘探开发力度,“十一五”能源的建设力度将是前几十年的总和。《纲要》提出,坚持优化结构、适度超前、多能并举,壮大能源工业基础,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十一五”期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力争新增水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火电装机80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

  000万千瓦。

  炼油“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工程建设,拓展天然气管道运输。完成鄯善至兰州原油管线和乌鲁木齐至兰州成品油管道建设,开工架设兰州至郑州成品油管道。

  以涩宁兰天然气管线为依托,加快沿线天然气管网及延伸工程建设。

  煤炭加大煤田地质勘探和煤层气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煤电、煤电冶、煤化工、煤气化等产业,建设华亭“煤-电-化-运”一体化的综合生产基地。继续抓好矿井技术改造,新建花草滩、红沙岗、大柳等矿井。加快陇东煤田地质勘探及正宁南部煤炭资源开发。

  电力坚持水火电并举的方针,加快白龙江、洮河和内陆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建成张掖电厂、靖远电厂三期、华亭煤矸石电厂、兰铝自备电厂,以及柴家峡、乌金峡、麒麟寺、炳灵峡等水电站。继续做好甘肃电厂“以大带小”和部分重点城市的“热电联产”建设工程,加快平凉电厂二期、靖远电厂一期扩建和崇信电厂等坑口电站建设。抓好九甸峡水电站的前期和开工准备工作,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尽快核准开工。积极做好黑山峡、苗家坝等大型水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以750千伏电网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330千伏电网建设,加快重点城市和县城电网改造,优化省内输配电网等级,形成“五横一纵”输配电网结构,提高输电能力,保障安全运行。围绕核燃料循环利用,推进核燃料后期处理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核电站前期工作。

  风能和太阳能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加快安西、低卧铺、玉门三期风电场建设,做好百万千瓦级风电场和全省风电建设规划工作,推进风电设备省内生产和提高配套能力。做好敦煌8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建设。

  制定一个最低退休金标准

  本报讯(记者张隆梁峡林)政协委员白文科、王刚等5位委员在联名提交的《关于尽快制定我省退休职工最低退休金标准》提案中,建议省上应尽快制定一个不低于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退休职工最低退休金标准,以保障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我省退休职工都能安享晚年。

  人大代表何易反映在医院看病亲身经历

  本报讯(记者靳国升刘凤宇)1月15日下午,兰州市代表团在西北宾馆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人大代表何易说出了他的亲身经历:2005年12月他去市内某家大医院治疗高血压,在该医院购买了医生处方上的药物,花费970多元。

  随后,他按照这个处方在一家药店去买药,同样的生产厂家、同样规格和数量的药物却只花了106元,医院和药店价格竟然相差近10倍。

  其中有一种药物医院的单价为15.8元,而药店售价仅为2元,一种9.5元的药物,药店售价只有0.9元。

  何易代表说他的药费单位可以报销,但这对自掏腰包的老百姓来说,负担实在太重了。

  陆浩省长听完后当即指出,这件事情很有说服力,

药品加价应该有个合理范围,并让何易代表写份简单的材料,他随后将指派物价和药监部门去调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