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90后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从童年就开始变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12:21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轶玮、实习记者周报道

  2005年上海的冬天显得特别冷。

  12月的一个傍晚,55岁的中学教师肖淑华在办公室里收拾自己的东西,不时地朝冻僵的手指呵口热气。这是她34年教师生涯的最后一天。一个月前,她婉拒了校领导的挽留和返
聘,决定退休。

  大约10米远处,肖老师带了两年的初二(3)班教室里,学生们早已回家。相邻的一个教室里,两个当班的值日生正在为谁该擦黑板大声争吵。

  勤恳教书的肖淑华老师似乎并不知道身处的这个社会里已经出现了子尤、胡丁琦和蒋方周这样特别的孩子,她所熟悉的,只是这个54人的班级,这些同样出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他们是肖老师教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让肖老师下定决心退休的一届学生。

  用肖老师的话来说,“我觉得自己老了,也很累了,而且,现在这代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已经不像以前一样需要我们这些大人了。”

  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

  谈起这些学生,肖老师先夸赞了一番他们的优点。

  “这些孩子,普遍都很聪明。他们头脑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非常超前的,有时候都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感到惊讶,他们甚至可以很冷静地指出我们的一些教学失误。”肖淑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尤其是在英语和计算机两门课程方面,在我做过班主任的十几届初中生中,他们是最出色的。很多孩子在课堂学习以外都有一技之长,弹钢琴、拉小提琴、画画的有不少,而且,小小年纪就能考到不错的级别。”

  肖老师说,就在不久前,这个班级接受过一个大学心理系的调查测试,其中有一项数据显示,这些孩子的平均智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他们分别在三年前和五年前抽样调查的同龄层班级。

  还令肖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普通话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些孩子的自然语言。“我去家访时发现,现在的孩子在家里也很习惯讲普通话,不像以前的孩子,除了上课或跟老师对话时会讲,同学间、家里通常还是用上海话交流。不少家长也跟我在聊天时说过,孩子很少跟他们说上海话,只说普通话。以至于要求讲上海话时,一些词句的发音都不标准了。”

  再就是这些十来岁孩子对于与性有关的知识几乎没有什么害羞尴尬的态度。肖老师说:“在学校开设的青春期生理课上,他们已经不像五六前的同龄学生那样还好奇得要命,有些连老师不好意思讲不出口的,他们会在下面毫无顾忌地把这些名词大声念出来。”

  对这些孩子的爱好不是很能理解

  谈到这些孩子的缺点,肖淑华淡淡地笑了笑,抚摸着手臂上一条淡淡的伤疤,那是2005年夏天,她和家长去网吧里找一个学生,这个13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后,用小刀对她做出的报复。

  “他们身上有所有独生子女通常的特点,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但要说这些90年代出生的孩子区别于早期独生子女的特点,那便是他们不光发育得更早,知道得更多,最明显的是越来越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这是让肖老师很惊讶的一点,“一些十来岁的孩子,满脑子要赚大钱。学习成绩、钢琴考级、小干部评选,在他们眼里都失去了本来美好的面貌,而就是一个工具,一个以后可以带来成功、可以让他们成为社会强者的工具,包括我们这些老师对他们来说有时候好像也是如此。”

  肖老师从整理的东西中,陆续找出了一个GBA(一种游戏掌机),一个PSP(一种游戏掌机),几个肯德基套餐奉送的玩具,几个动漫人偶,还有十多本书,两本郭敬明的,五六本是不同品种的漫画书,剩下一些是不知作者的言情小说。

  “这些都是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看来要拜托同事还给他们了。”肖老师手里翻动着这些东西说,“每次看到这些,都让我对这些孩子担忧。”

  肖老师至今不会使用电脑,别说是打游戏了。漫画和郭敬明的书,她曾努力去看,目的是好跟这些孩子沟通,但最后也放弃了。年过半百的肖老师,像大多数成年人一样很难真正理解这些孩子的古怪爱好,他们能想到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没收和禁止,让学生能把精力集中在课本上。肖老师是个比较通达的人,她并没有把某种责任怪罪在游戏、漫画或郭敬明身上,而是下意识地充满了另一种担忧。

  “平时学习就不运动,玩的时候又老是喜欢打游戏,长时间地坐着也不运动,身体怎么强壮得起来?教我们班级体育的叶丁强老师也是老教师了,他常常跟我抱怨现在小孩的体质真的是很差,不仅容易生病,而且一些男孩子看似发育得高高大大的,手上根本没什么力气。什么长跑啊,扔铅球啊,跳远啊,总体情况一年比一年差。”肖老师锁着眉头说,“还有,他们成天看的就是这么几类书,我自己是教语文的,真的是很担心。不少孩子的作文常常会模仿郭敬明他们这些80后作家,写得忧郁、悲伤、虚幻、甚至有些叛逆。我以前总是纳闷,这么小的孩子哪来那么多的郁闷和悲伤?后来有一次一个孩子跟我说,这就是他们的表达方式,除了这样,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对外面的世界来表达自己。”

  不管怎样,肖老师仍然像对待以往任何一届学生一样爱着她的孩子们,即使最后临别没有一个孩子来送行,她也没有丝毫怪责的意思,只是浅浅地说,“他们还只是小孩子呀……”

  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对待生活中这些十来岁的孩子,许多人像肖老师一样,容易把他们当作纯粹的孩子来对待。他们只不过看上去特别喜欢吃快餐和汉堡包,喜欢打游戏看漫画,喜欢闷头收发各式短信彩信,喜欢看到偶像疯狂尖叫。甚至也有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打着好多个耳洞、穿着大好几号的衣裤,还有些过分举止的青年从你身边一擦而过。可是,在下一时刻,他们又会十分美好地穿着规矩的校服,流利地说着英语,熟练地敲打键盘,甚至优雅地弹着舒伯特的小夜曲,然后孩子气地在马路边的小摊上吃着肉串买着零碎可爱的小饰品。他们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对父母老师有些爱答不理,以及有时候表露出让人有些惊讶的老到和世故。很多大人认为,这些孩子并没什么值得注意,所有一切只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不同了,他们本质上与以前的孩子相比没什么区别。

  像子尤和蒋方舟那样能够自我地表达内心对这个世界观察的孩子,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大多数90后孩子除了在学校里按照考试要求写一些应试作文外,似乎很乐意去模仿80后那批少年作家的文字乃至价值观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少像肖老师这样的成年人不太能理解,中国文化中有那么多值得模仿的文章和积极乐观的价值观,为什么这些孩子偏偏要去模仿那种呢?

  郭敬明的责任编辑、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时祥选表示,事实上是郭的作品特别能打动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他们看郭敬明的每部长篇小说都会流眼泪。”

  而作家赵长天更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他们的喜欢,我觉得是很没有道理的,很没有原则的。比方说郭敬明的抄袭官司,这官司到底怎么样是另外一回事,我们暂时不说,但是这些孩子就觉得‘这有什么关系,就算是抄的我们也喜欢’。这在年纪大的人看来就不太能想像。年纪大的人会觉得抄袭肯定是不对的,但他们不这样想。他们的价值评判和年长的人不同,他们觉得无所谓。他们就是觉得郭敬明写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很亲切很温暖。”

  赵婷婷是《萌芽》杂志的编辑,也是萌芽BBS的版主之一,她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处理各种投稿和来信,而其中,十多岁的孩子不在少数。她觉得并不是这些孩子仅仅因为喜欢韩寒和郭敬明才去模仿他们,而是他们内心存在的那些情绪比80后那代孩子更深重,是郭敬明这一类作品让他们有渠道发现自己,并学着表达自己。

  赵婷婷说,作为一个成年人,她常常在看到某个孩子写来的信后,却不知该如何回复。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