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禽流感疫情专题 > 正文

财经杂志:四川大竹疫区一个小镇的意外与惶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13:21 《财经》杂志

  大竹此次防疫在“一刀切”之外亦有特例,一农户因重视免疫,所养殖的1.3万只鸡在产生抗体后免遭扑杀

  □本刊记者 任波/文

  在农业部公布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发生禽流感疫情24小时后,2006年1月4日,《财经
》记者进入疫区——杨家镇六堰村。

  一进镇,恍如进入了一个白色的世界,目力所及漫天皆白——不是雪,是石灰——当地官员透露,自2005年12月26日以来,杨家镇已经遍撒300多吨生石灰用于消毒。

  疫情不期而至

  大竹县位于四川东部,紧邻重庆市北郊;六堰村是一个普通的川东小村,村外有蜿蜒的山脊,地势不算很高。千余口人大部分聚居在靠近杨家镇的乡级公路两边,村民称为“街边”。也有一些村民生活在山脚或半山。除“街边”人口相对密集,各家各户之间相隔很远,之间是错落的水田、菜地和苎麻地。

  正值四川盆地低温阴雨的季节。冷雨交加,街市上的消毒点十分触目。一些背着背篓的村民聚集在消毒点的石灰堆前精挑细选。临街的一些店面萧条冷落,即便有人,也往往是几个老者在围炉烤火。

  这里本是一个偏僻冷清的所在,疫情爆发完全出乎当地人意料。

  大竹县委宣传部向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2005年12月25日,杨家镇六堰村五组沈家志、杨家金两户养鸡场出现异常情况。据沈家志后来对媒体叙述,那天上午,他发现有一只鸡流涕、眼鼻肿大,以为鸡感冒了,赶紧给鸡打针,但鸡还是死了。当晚死亡鸡十多只。

  第二天,死鸡越来越多。和沈家一墙之隔的杨家金养殖场也出现同样状况。

  接到报告,达州市、大竹县有关部门随即赶赴现场,查明两个养鸡户其实从12月22日就陆续有鸡只病死;到12月26日止,共病死家禽1800只。农业部官员随后也前来取样、化验。

  在尚不能确定是禽流感的情况下,当地有关部门决定依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进行处置。26日当晚,对疫点及场镇200米以内的所有家禽全部进行扑杀,共扑杀12900余只;27日,达州市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对疫区采取隔离、消毒、紧急免疫等措施。

  2006年1月3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大竹的疫情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当天,农业部有关专家二赴大竹,达州市亦成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治指挥部,指导全市的疫情处置工作。

  至目前,疫源尚未明确。当地畜牧局有关官员向记者介绍,当地鸡只事先均进行过免疫,疫源可能依然来自候鸟。

  不过,当地村民称,两个养鸡户的鸡只都在鸡舍内半封闭饲养,候鸟的

病毒如何传播到鸡身上,让人很难想像。

  虚惊和惶惑

  与此同时,疫点所在的养殖户沈家志本人亦经历一场虚惊。

  2005年12月25日晚,沈家志自觉头昏,发烧、腹泻,到村卫生站就诊,体温为38.3度;26日上午10点,到杨家镇中心卫生院就诊,体温37度。

  因怀疑是人禽流感,26日晚9时,就在沈家养殖场的鸡被扑杀的同时,沈被转至大竹县人民

医院隔离治疗。后经观察,双肺未见异常,大便常规正常,体温、血压分析正常,仅有轻度干咳、轻微咽痛,咽试子标本经H5N1快速检测阴性,排除禽流感,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支气管炎。一周后,沈结束隔离,平安回到家中。

  大竹疫情目前已被扑灭。据悉,当地有关部门把出现疫情的养殖场周边200米以内划为疫区,在疫区之外30米设立警戒线。官方消息称,疫区所有家禽于2005年12月27日凌晨6时前扑杀完毕;疫区五公里范围内共七个乡镇、22个村25万只家禽,也已于12月28日18时前全部完成强制性免疫注射工作。

  大竹此次防疫在“一刀切”之外亦有特例。记者在六堰村一农户家,意外地听见鸡叫,发现1.3万只鸡仍在鸡笼中。鸡场的主人告诉记者,她的鸡之所以没有被扑杀,是因为农业部专家曾来两次取样,证实鸡已经产生抗体,才得以保留。

  她透露,她家的鸡只早在去年10月全国禽流感爆发前就进行过免疫,此后又进一步强化免疫。她自称与其他养殖户相比特别重视免疫。“我们是把药滴到鸡嘴巴里,其他人家是把药放在水里让鸡自己喝,程序比较简单,免疫的次数也少。”

  在大竹,畜禽经济规模尚小。据县畜牧局数字,截至去年底,全县养禽大户仅520户,鸡鸭存栏总数为126.4万只。农民家的鸡鸭以散养为主,按村民的说法,大部分是为了“换点油盐钱”。

  不过,禽流感不期而至,还是给当地带来了异样。杨家镇本是远近闻名的集市,记者到达的当天,正是赶集的日子,可是原本热闹的集市却格外冷清。春节将至,畜禽产品的销售本应逐步进入旺季,但大竹县的禽蛋产品一律被封存,市场也被关闭。与大竹相邻的梁平、垫江两县目前则采取了相当严密的防控措施。■

  相关专题:禽流感疫情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