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委员热议十一五时期第一项任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8:00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倪国和田玲翠周其俊 本次人代会上,韩正市长在规划今后五年上海发展十二项任务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放在了第一项,吸引了参加“两会”众多代表委员的关注,也成了会场里聚焦和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十一五”期间,贯穿上海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全力打造“四个中心”,而发展现代服务业,正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
找准突破口形成新“高地” 发展现代服务业,涉及10多个行业,如何找准突破口至关重要。上海通过打造展示上海服务业整体形象的黄浦江沿岸集聚带、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苏州河集聚带和延安路-世纪大道中轴线的“商务走廊”集聚带,加快功能集聚、产业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高地”,同时充分发挥各区积极性,在全市规划建设9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集聚区。 发展现代服务业,各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优势。薛潮代表向记者描述了长宁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蓝图: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展旅游业、文化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六个行业,着力引进和培育信息服务龙头企业,拓展信息服务领域,精心打造信息服务业的品牌;依托虹桥机场和规划建设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电子物流等;会展旅游业要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推动专业展览展示等发展,凸现虹桥效应。 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浦东目前已集聚4000多家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康慧军代表在发言中说,浦东要继续坚持两个优先,一方面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以建设金融中心为重点,制定并落实形态目标和功能目标的“时间表”,加快形成新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打品牌战略实现产业集成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走国际化之路。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敏亮代表对此感触颇深,他说,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带来了机遇,如何将民族品牌提升为国际品牌,关键在于打造“软实力”,以管理集成带动发展扩张。锦江国际集团重组以来,先后与“世界500强”中的多家企业合作,吸引外资5000多万美元,通过吸收消化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把“锦江”这一民族品牌推广到国际市场。 张为代表也有同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上海不能光靠某个单项竞争力的提高,而要着重于提供一个全盘的解决方案,将现代服务业中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防止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上海的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从单个企业看实力并不弱,但缺乏横向整合,总体竞争能力就明显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加强产业集成和整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王国良代表、任先正委员等认为,推进现代服务业应当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高端市场,与人民群众相关的各类传统服务业要转型,要提升科技含量。服务经济要打品牌战略,要用政策培育大的服务产业,壮大服务市场规模,让不同的服务主体在市场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 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环境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营造良好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环境。孙潮代表认为,上海要增强国际竞争力,要靠强有力的现代服务业去抢占市场。这个产业本身特别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核心的问题是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在强有力的现代服务业背后,一定要有强有力的政府服务,政府要在政策导向、税费优惠、办公场所、信息提供、人才培训上给予文化、教育、公共设施、劳动培训等全方位的政府服务。 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要健全法律法规,张启琴代表说,现在企业之间的纠纷可以通过律师代理解决,但企业碰到的税收等问题,还缺少完善的政策法规。要依法加强行业监管,优化环境,使中介机构服务能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郑韶代表、李蓓蓓委员、刘炳章委员等认为,服务业要适应市场需求,转变大而全的观念,让专业机构来做专业的事,企业不要什么事都自己干,要鼓励企业向社会要服务,向社会发“定单”,企业只做自己最强的一业,做大做强。 虹口北外滩未来核心功能定位已经明确——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上图为该地区的规划设计效果图。 相关专题:2006年上海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