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中国对中东的作用会更明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0:57 新民周刊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中国对中东的作用会更明显

和平与发展仍是中国2006年外交的主旋律。图为中国参加“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启动会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中国对中东的作用会更明显

中欧的贸易关系在往前发展.


  如果说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成了2005年世界最长远、最伟大的创意之一,那么经济与政治的融合,则将是2006年地球村实现这一创意的制胜法宝。

  撰稿/苏庆先(记者)

  强人沙龙的猝然倒下,为2006年的开局增添了些许悲壮色彩。

  但是这一变故,不过是新中东迈向和平、民主之路的细微节点。对中东以外的中国和世界来说,和谐与发展仍是毫无争议的主旋律。

  如果说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成了2005年世界最长远、最伟大的创意之一,那么经济与政治的融合,则将是2006年地球村实现这一创意的制胜法宝。

  2006年,

禽流感、经济衰退和恐怖主义成为地球人的最大担忧;而对日渐融入全球化的中国来说,它与世界的摩擦和误解,也需要在智慧和创造性思维中消解。

  新的一年,中国将如何与它的邻居和朋友打交道?困扰中日双方的僵局会有进展吗?中欧关系如何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近日,本刊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我们的话题,从沙龙病重谈起。

  中东:中国的作用会更明显

  沙龙的突然中风给以色列的政局和“和平进程”带来变数和不确定因素,您个人如何看待未来的中东和平进程?

  中东局势可以说是

二战后到目前为止持续最久的冲突,所以沙龙的病情牵动着世界。国际上的事很有意思,有时跟人也有关系。2005年1月,克林顿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演讲,他认为如果拉宾在世的话,中东和平有可能向前推进,但拉宾被刺杀了。2005年,巴以问题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实现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以色列政坛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都是老人,老政治家。犹太民族比较认同这个传统。所以说沙龙的病重,给中东的形势增加了变数。预言形势将如何发展,我认为现在还为时尚早,巴勒斯坦将于1月大选,以色列将于3月大选,大选的结果会怎样,我认为还要再看一看。

  中国在巴以问题上将扮演什么角色?

  中国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中国同双方的关系都很好。中国基本上是劝和的态度。现在,阿拉伯世界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其实我们任命驻中东特使王世杰就是想进一步发挥作用。我想,随着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关系发展越来越紧密,外交上也需要做出一些贡献,中国对中东的作用在将来会更加明显。

  中日:解铃还需系铃人

  作为去年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的主要成员,您对中日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可以说2005年,中日关系跌到了历史最低点,那么2006年,您认为中日关系会有改变或改观吗?

  首先,从中国方面来讲,我们始终期待中日友好,基本政策并没有变。我们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从原则出发的。因为靖国神社供奉了14名甲级战犯,他们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代表。二战后,世界取得巨大进步,这种进步相当程度上是在反对、否定法西斯基础上取得的。

  首先,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决的。另一方面,我认为必须考虑到中日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一对非常重要的关系。双方都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关系,而且双方的经济关系相当深。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日本的合作紧密联系,日本的经济步出衰退开始复苏,中国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数字都表明了这一点。所以现在有一个现象,日本经济界呼吁采取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而且日本政坛8位前首相联名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6大报纸中也有5家反对小泉参拜。我会见了一些日本经济界的领导人,他们也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许多日本人问我,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回答说:解铃还需系铃人。

  同时,必须看到中日关系最终还是要好起来的,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主席说过: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说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而且我认为当前特别要重温2005年10月23日胡主席在雅加达会见小泉时发表的关于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这五点主张非常重要。前三点是关于历史问题,第四条是关于“实现增长,和平崛起”,第五条是两国人民、两国之间在各个领域要加强来往,增进相互了解,发展扩大共同利益。我认为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对中日关系非常高瞻远瞩。

  当前,我们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不会变。与此同时,从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来看,中日关系还要继续发展,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时,我们必须把少数日本右翼分子的倒行逆施同广大日本人民分开,同日本人民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还要加强。

  据我所知,从多方面来讲中国还是希望继续发展两国关系,因为双方有许多共同利益。比如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另外关于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去年12月12日“10+3”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吉隆坡宣言》,指出把建立东亚共同体作为未来的目标,而且通过此道路来实现东亚的和平和繁荣,这符合双方利益。

  据您所知,日本最近是否有一些改善两国关系的动作或举措?

  从言论上我们看到两面,一方面要改善发展,但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日本又显得很顽固。对于这个中国人很不理解。我认为这是不符合日本人民利益的。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参拜供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实际上是对战后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主义共同价值观的一种亵渎。中国采取的立场不是干预日本的内政,而是符合日本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亚洲地区人民的利益,所以我们的立场是站得住脚的。

  小泉为何执意要去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一种其国内政治需要呢,还是美国的纵容?

  我还没看出美国的纵容迹象。因为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主席曾经对我讲,他去看过靖国神社,说靖国神社关于历史的描述,美国人并不知道,如果美国人知道了,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且这次(2005年10月17日)小泉参拜之后,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主席海德在20日就写了封信给日本驻美大使,表示强烈抗议,谴责这个行为。

  参拜靖国神社是在否定历史,否定战争。日本在战争中死了200多万人,大部分是和美国人打仗时战死的。如果否定历史,我想美国也是很难接受的。

  中欧:合作还将深化

  今年是中法建交42周年,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在合作中越走越近,您认为今年中欧关系在哪些方面会加强合作?

  我们要看到欧洲的两个现象。一个是去年5月29日开始的欧洲公投,法国的公投否决了欧洲宪法,6月1日,荷兰也否决了欧洲宪法。第二个现象是去年年底法国爆发的骚乱。这两个现象说明了欧洲在欧共体的建设进程上可能需要停顿一段时间。就像法国的前总理施密特对我说的,他说一下扩得太大了,需要一些时间消化。另一方面,从法国骚乱来看,也说明欧洲内部也存在发展的问题。2006年,欧洲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解决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将占去欧洲人的主要精力。

  目前,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而欧洲又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将促使欧洲人更加重视中欧关系。从2006年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中欧关系尽管在贸易方面还会出现摩擦,但总的形势是往前发展的。因为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因素在起作用。在政治上,双方都赞成多边主义,这是很重要的共同点;经济上,经济互惠性很强。现在,中国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对外合作——在技术领域,欧洲对中国最开放。我们所引进的技术中超过60%来自欧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这意味着同外国的合作也会加强。

  欧洲对华军售解禁的问题能解决吗?

  这个问题主要还在于美国的干预。我认为解禁不解禁关键在于欧洲和中国双方的利益何在。如果解禁只对中国有好处,军售不会解禁;如果对双方都有好处,它迟早会解决。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基于美国的干预,我想解禁会推迟一段时间。我和欧洲人谈过,从长远看,他们认为迟早会取消军售禁令。

  中国参与欧洲的“伽利略计划”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欧洲的航天局长主动来找我,说我们要搞“伽利略”,希望中国参加。我当时向国内做了报告,我认为这是互利的。欧洲人和我讲得很清楚,我开始不懂什么是“伽利略”,他们告诉我是第二代的GPS,我说:“GPS中国也在用,你们也在用,为什么要搞第二代?”他们的回答很有意思,他们说完全依靠一家是危险的。他们觉得完全依靠一个GPS不行。

  第二是经济上有需要。它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航空、航海、汽车,用途实在太多了,现在这个市场完全是美国人的。欧洲人说,这样不行,欧洲也需要一个。30多亿欧元,30多颗卫星连网,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所以他们希望中国参加。我们现在完全参加进去了。这个意义重大,是中国对外高科技领域的第一个合作项目。这不但能深化中欧之间的合作,而且我们在参与过程中,也可以向欧洲学习。

  中美:共同利益在增长

  有人预计,伴随中国的崛起,中美两国未来会有许多摩擦。您对2006年中美关系有什么预测?

  2005年,中美关系比较稳定。布什总统第三次访华,两国领导人出席五次会议,经常通电话,总体关系比较稳定。而且从美国方面来讲,希望中国更多地扮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且总体上来看是想同中国继续发展关系,当然我们也愿意同它发展关系。我的看法是中美关系2006年会继续向前发展。胡锦涛主席今年上半年就要访问美国。我想,胡主席访问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现在从双方来看,难免会有分歧,有分歧大家可以谈。可以通过谈判达成一个妥协。我认为在2006年,中美关系会进一步发展,因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增长。由于双方的合作,共同利益扩大了,就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不会有摩擦。有不同意见不要紧,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外交:“韬光养晦”方针不变

  在外交方面,您认为中国在新的一年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首先,国际上形成了一股“中国热”,大家开始关注中国。有人认为你是危险,有人认为你是机遇,这场大辩论还未结束。同时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国际社会要求你做出贡献的声音也在增加,期望值也在上升。过去,有些事中国不管,别人也不问;现在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了。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另外,就是如何向世界解释中国的崛起。我认为要分析中国威胁论,要分清楚几个层面,有些人是对意识形态的偏见,有些人对我们不了解,有些人从历史上看大国的崛起,就要发生战争,就要扩张,联想中国会不会这样,还有些人因为中国的发展会触及他们的利益,所以有意见。这些处理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接触,进行说服工作,让他们真正感到中国崛起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为什么现在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论说得相对少一些?首先在1997年7月2日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当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这些国家支持很大。这让东盟国家看到中国人是负责任的。第二,中国同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带动了他们的经济,中国没有威胁他们,反而带动了他们的经济。在东亚地区建设上,我们希望他们发挥主导地位,他们处于驾驶座(driver seat),我们尊重他们的主导地位,他们很高兴。从这些事上,他们感到中国不是威胁。

  不久前,您谈到了自己对“韬光养晦”的理解。如果将来中国发展到和美国一样的程度,那我们还要继续“韬光养晦”吗?

  当然,毫无疑问。因为中国崛起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一个人同一个国家一样,“韬光养晦”的反面是锋芒毕露。锋芒毕露的人在社会上一定会树敌很多,中国为什么要做这个蠢事呢?我们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很有智慧的民族,当然是要“韬光养晦”,我们要决不当头。哪怕有一天,中国的经济总量到了全球第一,也不能当头。我们主张世界的事情各个国家平等磋商。大家说怎样办,我们就怎么办。

  作为一位资深外交官,您认为一个好的外交官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好的外交官,要善于对中国人讲外国,把外国的长处向中国介绍,双方能进行哪些合作,让双方看到哪些前景等等。外交官实际上起到一个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我在巴黎期间,给中国的代表团一年开200多场讲座,跟他们讲法国的好处,哪些方面可以开展合作。同时,我一年大概要在法国各地举办50场报告会,法国人很有兴趣。外交官就做这个事。不仅是政治外交,还是经济外交、文化外交。你通过讲话让它看到了合作的可能。它就有积极性了,它就发展了,就往前走了,这多好。- (本文原标题为寻找2006中国坐标)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