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大国角力“伽利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7:43 新民周刊
大国角力“伽利略”

“伽利略”计划为开放式,欢迎其他国家加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大国角力“伽利略”

更精确、更安全及更稳定的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完全有可能取代GPS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标准


  这是一幕酷似欧洲“开放源带码软件”Linux与“霸主”微软的对局,欧洲人文化血脉中的自由精神再次萌动。

  撰稿/天 竺

  “如果GPS可以找到街道,伽利略就能够发现房门。”

  近日,欧盟“伽利略”计划的第一颗卫星“GIOVE-A”在哈萨克斯坦成功发射。英国《卫报》断言:这标志着欧洲正式迈向“空间技术独立”,欧、美空间竞赛开局!

  设计中,“伽利略”可与GPS兼容,且比它们多出6颗卫星,确定目标的误差在1米之内,远胜GPS误差10米的性能。

  中欧携手

  20世纪70年代,美国构想“全球战略”,始筹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冷战结束后,GPS逐步向民间开放,几十年来开枝散叶,竟逐渐成为一个年产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大产业。欧盟原本完全依赖GPS,但天下岂有“免费的午餐”?想用可以,先得从美国购买接收该系统信号的昂贵设备。

  花钱事小。由于GPS实质上以军用为主、民用为辅,一旦出现战事等紧急情况,美国完全可以终止该项服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限制GPS的使用给欧洲人敲响了警钟。

  这是一幕酷似欧洲“开放源带码软件”Linux与“霸主”微软的对局,欧洲人文化血脉中的自由精神再次萌动。

  从20世纪90年代起,欧盟开始酝酿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999年,包括30颗高轨道卫星的“伽利略”计划出炉,计划总投资35亿欧元。

  除了提供“安全运行服务”及“商业服务”外,伽利略系统还提供GPS系统不提供的“紧急救援服务”。“假如哪个人碰到什么意外情况,他只要按一个按钮,离他所在地最近的救护站就会得到紧急报告。”欧洲具体负责这一项目的“伽利略联合执行体”相关负责人马什列夫斯基介绍说。

  招致人们激烈讨论的则是“伽利略”的“公共控制服务”。“这项服务只提供给欧盟成员国的政府使用,协助它们进行公共服务工作,比如公安工作、消防工作等等。”

  与GPS的排他性不同,“伽利略”计划为开放式,欢迎其他国家加入。我国一开始就对“伽利略”计划表现出巨大热忱。2003年10月,中欧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中国以“平等的合作伙伴”身份参与该计划,中国成为加入“伽利略”计划的第一个非欧盟成员。此后,中欧双方陆续签订了涉及空间段、地面段和应用方面的7个合作项目,中国总计注资2亿欧元,成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而中国也取得了该系统的部分所有权和全部使用权。

  好事多磨,“伽利略”也曾面临被“推倒重来”的命运。

  根据有关国际协定,“伽利略”定位系统测试使用的通讯频率最后期限为明年7月。如果过了这一期限,实验卫星还未能在预定轨道上发送符合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的信号,欧洲航天局将不再拥有对这一通讯频率的使用权,预计总投资34亿欧元(约合41亿美元)的“伽利略”计划将全部泡汤。

  “GIOVE-A”临危救主。它的发射既是“伽利略”所有30颗卫星升空准备工作的“开山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随着“GIOVE-A”升空,“伽利略”终于完美开局。

  美式恐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自“伽利略”出世美国即百般狙击,甚至动了“杀之而后快”的念头。

  作为更精确、更安全及更稳定的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完全有可能取代GPS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标准。技术上的独立还将增强欧盟内部的凝聚力,加剧对美国的离心力,使美国进一步丧失对欧盟的控制。如果更多的客户转向“伽利略”,美国在太空以及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岂不大打折扣?

  “伽利略”还将跟美国“抢饭碗”。根据欧盟的研究,发展“伽利略”系统仅在欧洲就可创造约14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经济收益将高达90亿欧元。仅出售航空和航海终端设备一项,就可在2008年到2020年收入150亿欧元。预计到2020年,“伽利略”计划的经济收益将达740亿欧元。这无疑意味着美国将丧失大量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最令美国担心的是,GPS信号有军用和民用之分,目前均由五角大楼控制,美军使用的是一套特别加密的军用信号,而民用信号将在战时被干扰或关闭,以防止敌军在战时“用彼之矛,攻彼之盾”。但“伽利略”向所有用户提供免费定位服务,且由民营企业管理,不听命于五角大楼。为此,美国声称害怕“敌对势力”通过这套系统“实施恐怖活动”。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兹亲自写信给欧洲15国国防部长,敦促他们游说各国政府不要继续进行伽利略计划。欧美官员就伽利略问题还曾在伦敦召开过专门的高层会议。会上火药味十足,美国代表警告说,必要时美国会把这个拥有30颗卫星的系统摧毁。

  美国并非只会“口头恐吓”。

  欧洲军事专家在分析美国会如何对付“伽利略计划”时认为,“直接攻击”将是美军最有效的手段。

  美国空军正研发的太空武器种类繁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太空轰炸机”。它能在大气层以外飞行,可在96公里高的太空中发射导弹,打击敌人的卫星。此外,美军也在研制反卫星导弹,以及太空激光打击武器。与此同时,美军组建了太空战部队,在空军司令部开办新的“

星球大战学校”,“太空战”演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称,美国空军已经将“反通信系统”的新型太空武器系统交付使用。按空军太空司令部的说法,“反通信系统”的部署,可使美国空军在2010年前具备对敌人的天基通信系统进行适时干扰和破坏的能力。值得警惕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一些官员和学者不断为发展太空武器找借口,准备钻《外空条约》解释的空子,说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动向值得警惕。

  核心技术拿不来

  由于美国政府对于直接涉及军事用途的技术,对中国采取了完全“封杀”的态度,并在“军民两用”的技术上施加苛刻的审查制度,以此遏制中国科技的现代化步伐。因此,不少国人对“伽利略”寄予厚望。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愿景很难实现。

  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欧盟与美国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妥协。其合作协议规定:GPS与“伽利略”将实现系统联网、资源共享,而“伽利略”的信号将偏离GPS军用信号。

  对欧盟而言不仅避免了“恶战”,其使用卫星数目还将增加一倍,何乐而不为?据悉,双方的协议中也有涉及“第三方”主要是指中国的内容。

  而自从“伽利略”诞生以来,美国就陷入了某种恐慌之中,但并没有太好的办法来阻止其发展。既然如此,合作似乎更为划算。美国终于如“微软”一般放下傲慢的身段,不得不谦逊和开放些。

  一系列的博弈结果是中国获得了一些宝贵的航天技术,以确保稳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的使用环境,促进我国相关技术及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欧洲赢得资金和市场,而美国最终维护了GPS的地位及政治影响。GPS与“伽利略”实行联网后,用户只需要用一个接收器,就可以使用两个系统中的一个。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很方便地监视用户对“伽利略”的使用。

  一个国家发展航天技术无疑需要国际合作,然而,核心技术从来不是拿来的。中国之所以能够与欧盟进行平等合作,正是由于中国已经拥有新型

火箭、新型卫星和载人航天器,是欧盟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马什列夫斯基就明确说:“我们想建设的是一个全球性的导航系统。中国是我们一开始就选择的,这确实不是最省事的伙伴,但是我们的合作谈判确实是很成功的。现在欧中正在准备谈更多的协议。”

  事实上,就在“GIOVE-A”升空的前3天,“伽利略”计划的另一重要合作伙伴俄罗斯也用“一箭三星”模式,发射了3颗卫星。这3颗卫星升空的使命就是恢复俄罗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普京在这3颗卫星升空次日即要求国防部拿出方案加快建设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力争该系统及早投入运营。

  我国对自己在“伽利略”计划中的角色显然有清醒的认识。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拥有满足上百万用户的能力。但“北斗”在不少方面与美国GPS相比还比较落后。对中国而言,通过与欧盟在“伽利略”计划合作中获取的技术与经验,积极完善具备自主

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系统则是当务之急。

  谁都知道,在任何时候,把脑袋拴在别人裤腰带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危险的。-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