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山东农村春节:忙年闹年辞灶祭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12:59 大众网-农村大众

  莱阳市刘世俊(村民)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在我们莱阳北部山区被称为临年节,从这天起就算迈进了年门了。乡间开始忙年了,“小孩小孩你别馋,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蒸年糕,二十九穿新衣,三十大年喝红酒,喝了红酒吃大肉,正月初一拜年去叩头。”儿歌唱了起来,爆竹零星响了起来。

  我喜欢过年,从小到大都是。

  在儿时的记忆中,那忙年的味,过年的爽,拜年的乐以及浸在乡人骨子里的年味真让人怀念。

  刚过小年,乡间就开始忙年了,出门的人们手里都拎着一个布兜或提篮,随时采购点年货回家。

  我家也忙了起来,先是四处采购年货,我记得俺爸曾经牵着我步行十几里山路去乡集上买几斤猪皮肉几个猪蹄,因为听乡里工作的二叔说集上的肉皮蹄比村里杀猪的质量好价格又便宜一点。年货办回家来后,俺爸叼着自卷的旱烟,坐着个吱悠吱悠不断发出响的马扎儿,左手提起一块猪皮和肥不溜的蹄子,右手拿着刚从灶中烧得红红的铁钩,一下一下烙掉猪皮蹄上的细毛,“滋滋”……屋子里一下充满焦灼的浓香味道……

  俺妈是最忙的人。各种鱼肉菜统统买回之后,就开始切肉腌鱼,还有什么鸡鸭之类的,用大盆扣在阴凉处和用绳子串起来挂在屋檐下,看着就流口水。

  年二十九天刚亮,村里最后一个集日鞭炮的脆响便早早响起,平时勤俭持家的户主,顿时变得慷慨万分,大把大把地花钱,大把大把忙办年货。似乎忙活了三百六十五日就为这个年,忙年,高兴。

  吃过早饭,妈妈就守着油锅炸鱼炸鸡炸丸子炸五香麻花炸年糕……真说不出有什么不能炸的,动完了油锅又蒸枣馍、肉包、做豆腐……只见大盘小盆尖又满,满屋盛满了美味佳肴。接着,所有的家具炊具都洗刷干干净净锃明发亮,擦窗户贴剪花。院里,横七竖八拴着绳子,挂满了衣服、床单被罩……花花绿绿、摇摇飘飘,真是农家小院一大景观。

  忙年,就为了过年。

  忙一个欢乐,忙一个平安,忙一个祥和。忙年,忙一个年味十足。

  济南市刘炎玲(职员)

  进了腊月门,石缝峪村的日子就寡淡无味了。男男女女袖着手,看着长满青苔和荒草的青石板路,听着鸡鸣和犬吠,蹲在背风向阳处不咸不淡地闲扯。

  “乐子回来了!”甜妞撒着欢跑到人群前很神秘地说:“他说今年让咱村里演戏呢

  。”

  乐子自小聪明,学什么像什么,立志长大后考文艺学校。但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如愿,只好到省城一建筑工地打工。乐子不仅干活卖力,还时常给工友唱两句提提神。工友和老板都很喜欢他。

  工地的小老板也爱好文艺,每天晚上的电视文艺节目他都看。乐子趁给老板送开水时蹭着看文艺节目,看了就能扭能唱。由此他和老板的关系越来越近。

  石缝峪村子很小,在村头上唤唤鸡,全村都能听到了。解放后闹土改时唱过戏,那是乐子爷爷的事。戏台子用秫秸箔一围,脸蛋用红纸一涂,在冒着黑烟的棉油灯下扭呵、唱呵。从那到这,再也没唱过戏。

  “乐子在村里排戏了。”院子里挤满了看热闹和排戏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都觉着差不多了,惟有戏台……

  乐子到工地求助于老板。没想到老板一口应承,并亲自押车,叫上他媳妇和两个电工,把架杆、架板、音响等物件送到石缝峪村。

  戏台在村头的大场院里借着崖头扎起来了。

  初一的早上,吃过饺子来不及拜年就热闹起来,接亲的,送信的,扛着板凳占窝的。演戏成了年中之年。

  群山中顿时回荡起悠扬的乐声。只见他抱着麦克风像啃地瓜似地在台上边舞边唱:“咱们老百姓啊!今儿真高兴……”“看这小子,还真有点歌星的味道哩。”

  乐子刚唱完,甜妞带着三分羞怯,在掌声中唱了段吕剧《借年》,“面对银灯……”她那清脆情浓的唱腔引诱得台下小伙子们齐声喊“好啊!”又听台下喊“有常回家看看的吗?”

  “有。”早憋不住的老板抢上台,扯起嗓子唱起来。

  苦瓜奶奶趁老板谢幕之际,让孙女搀上台,无伴奏地唱起“小放牛”。又让台下一阵狂呼。没想到八十三岁的憨爷爷站起来,来不及上台,喊了两口《靠山梆子腔》,把多年积压在肚子里的戏虫子拱了出来,台上台下共融融。

  整个演出最有特点的是乐子自编自唱的那段快板书。他把石缝峪的老人、老寨、老井,一块块老石碑以及风土人情好人好事都编进去了。把整个村子描绘成了一幅历史的画卷,唱的乡亲们心里热呼呼的。唱的老板还真动了开发旅游的念头。演出在老板娘的“父老乡亲”中结束。多次谢幕都不成,最后两口子唱了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才算结束了这沸腾之夜。

  演出结束了,乐子被四外八庄好事的人围起来,邀请他到他们村去演出,乐子应接不暇。第二天早晨,经过三十的守夜和初一半宿闹年的激情,石缝峪村连报晓的雄鸡都睡过了时辰……

  费县闫文远(村民)

  生活在蒙山南麓的费县人,习惯上称过小年为辞灶。

  辞灶,顾名思义,辞送灶王。这其中有着一套朴素的讲究。谚语曰:“官辞三,民辞四”,在时间的选择上,当官人家的灶王爷上天“上报工作”的时间是腊月二十三,平民

  百姓则要晚一天。日程由主人定度,官的涵盖范围极广,可以是有功名的顶戴花翎,也可以是别人拿着不当干部的村长,随便你怎么理解都行。当然一些本分的官为了表示与民同乐的忠厚,宁愿推迟一天送灶王;而一些性情张狂的民为了表示门前早竖旗杆的美好愿望,好胜虚荣地提前一天过辞灶,这样一来,灶王爷的级别倒有些良莠不齐了。不过也没有人在意,风俗嘛!过小年嘛!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谁家不盼望出个光耀门庭的子孙早日过上好日子呢!

  灶王爷一年来屈居于低矮的锅屋里任凭主妇烟熏火燎,亲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最清楚每家每户的生活水平。谁知道这位锅台边的一家之主到了仙界给玉帝反映基层什么坏话呢?于是,不管为官为民者,都要烧上一刀火纸,点燃一炷神香,买来几截黑乎乎的薯稀灶糖供奉灶王;用秫秸穰子插一匹寸把长的木马,放上一挂清脆的火鞭,灶王爷在一家老少虔诚的磕头叩拜中,荣归天庭。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又吃了人间的灶糖,岂止是嘴短,连嘴巴都粘上了。面对玉帝,只有甜嘴一张,还愁全家来年生活没有幸福安康?年画《灶码老爷》两行联语描述极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那古拙和善的面孔,简直就是赐福的天官!

  以上说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的费县东乡生活宽裕,民风和谐。灶王爷也随主人乔迁搬进贴满

瓷砖的厨房。而此时的灶王心态肯定和自家主人一样,在劳碌奔波之余,想充分享受那种飘飘然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套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叫:“身份不同,感受自然升级!”

  当然,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说有时在外办事,赶不上回家过辞灶;比如说我的小孩宁可守着电视看奥特曼碟片,也不愿像大人一样对灶王磕个头,甚至恶作剧地将灶王爷的坐骑偷换成装满兔巴哥奶糖的玩具电动汽车……

  诸城市曹东芬(村民)

  年年祭祖,今年又一定还要祭吧?

  祭祖,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的一个惯例。我很小的时候就记得——每到大年除夕这天,本族的男性成员——凡是在家的——都到九老爷家祭祖。因灵堂设在他家,供品都是由各

  家凑,下了供各家再端回去。那时真困难,父亲每年端去的一碗肉,只是表面一层,底下全是白菜帮。听母亲说,别家也大多这样。

  现在不了。现在灵堂设在十老爷家。供品谁家也不用,全是十老爷一家的,满满一供桌,也没有“假冒伪劣产品”了。

  再一个不同的是,原来过了年初三下供,现在过了年初一就下供了。这个日期的变更是从哪年开始的也不曾记得,但究其原因,与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人的时间观念强是有关的。要知道,从上供开始,要天天长蜡,点香,烧纸,一天三顿饭给灵堂供上……

  祭祖,是追念前辈人的一种仪式。同时,借这个机会,山南海北的游子们也能凑在一起,相互问候,热热闹闹,不乏是人世间的美好。

  祭祖,也曾闹出过许多笑话。那年,摆好供,点上纸钱,满院子便停止了说说笑笑。我不大习惯沉默,看到被风刮起的纸灰飞上天空,便打趣说:“老爷老妈把钱收去了,都成了万元户了!”

  看到纸灰在空中打了个转转又落下来,大哥的二小子一本正经地说:“老爷老妈又不要送回来了!”

  这一来,后边的年轻人都偷偷发笑;前边的一伙上了年纪的长辈则都黑着脸。按常理,祭祖时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的。

  唯物主义者向来不承认人死了后有什么灵魂,但我希望有。老一辈人吃了那么多的苦,为的是下一辈人好。现在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假若老爷老妈有灵的话,他们一定会很安慰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