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6年春节专题 > 正文

农民工子女在北京孩子家过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0日02:47 新京报

  本报讯(记者刘英才)昨天,两名农民工子女在两名北京孩子家中度过了温暖的大年初一,此次“手牵手,心暖心”活动告一段落。一些北京孩子的家长希望类似活动应该多举办,并希望增长时间,让双方充分了解。

  不再认为“农民工孩子没见过世面”

  在北京孩子唐宇家,农民工子女何明明第一次放了鞭炮,唐宇的父母专门给不喜欢吃肉的何明明包了素三鲜的饺子。而北京孩子李莹送娃娃给农民工子女潘爱华做新年礼物,双方互留联系方式,表示以后经常联系,有空时一起玩。

  北京孩子唐宇觉得,虽然何明明家比他家贫困,但何明明开朗的性格让他很是惊讶。他以前感觉农民工孩子可能没有见过世面,想法跟现实社会很可能会脱节,但经过两天的接触,他完全改变了这一看法。

  农民工子女何明明觉得心情特别好,因为他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他说以后要好好学习,因为考上大学,好好工作,就能改变家庭的状况。

  从农民工孩子身上学到艰苦朴素

  城市孩子唐宇的母亲余雪丽说,作为城市孩子的父母,她特别赞同这样的活动。通过活动,城市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条件多么的优越,并从农民工孩子身上学到艰苦朴素而又顽强学习的作风。

  余雪丽说,她觉得这个活动的时间太短,应该双方接触的时间更多一些,要是让城市孩子在农民工孩子家住上一个礼拜,让他们深入地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将能够使城市孩子有更大的改变和触动,这个活动的意义更为深远。

  农民工子女何明明的父亲表示,孩子能够过一个温暖的新年,他觉得很开心,但他有些担心,孩子会不会又产生自卑心理。

  该活动吸引不少爱心家庭参与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向颖说,这个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反应,参与的不仅仅有家庭条件好的城市家庭,还有家庭条件一般但特别有爱心的家庭。直到鸡年的最后一天,还有一位市民表示要参与,工作人员临时安排,又促成了一个对子。

  至于家长所说的自卑,向颖表示,他们已经提前和农民工的孩子进行了沟通,让他们正确地看待生活的差距,懂得通过努力克服困难。

  向颖表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后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并且以后将不限制家庭,还将通过学校与学校结对子。

  另据介绍,截止到昨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接受的捐赠已经达约50万元。新学期开学后,将举行第二次对农民工子女的物品捐赠仪式。

  “初闻鞭炮火药气息很开心”

  何明明多年来第一次放鞭炮,唐宇陪他畅游龙潭庙会

  

农民工子女在北京孩子家过年

  大年初一,农民工的孩子何明明(左)在北京男孩唐宇家共度春节,二人一同燃放爆竹。本报记者杨杰摄

  姓名:唐宇

  年龄:17岁

  籍贯:北京

  就读学校:北京五十中

  姓名:何明明

  年龄:13岁

  籍贯:湖北

  就读学校:朝阳区爱民小学

  抱着一挂长一米多的鞭炮,农民工孩子何明明把外面的包装纸撕开,拆下了几个单个的鞭炮。这是何明明第一次放鞭炮。

  “这几年我从没放过鞭炮”

  昨天上午,何明明被唐宇接到唐宇的奶奶家一起过年。两个孩子几天前已经接触过,算是老朋友了,到奶奶家后,两个孩子拿着一挂千头的红鞭炮,跑了出去。

  两个孩子把拆下的几十个单个鞭炮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搁到地上。他们每人点了一根长香,开始燃放。

  “我先来,”看到唐宇把鞭炮放好准备把香伸过去,何明明的兴趣一下高涨起来。唐宇让何明明靠前站了站,并嘱咐“点着了就赶紧向后跑。”何明明把香凑近鞭炮捻,鞭炮捻倏忽一下冒起火星,两个孩子一起向后跑开。

  鞭炮响了,两个孩子笑着蹦了起来。

  几分钟后,单个的鞭炮放光了。他们决定把连着的整挂鞭炮放掉,两个孩子踮着脚尖把火红的鞭炮挂到树枝上。持续响亮的爆竹声中,何明明和唐宇捂着耳朵,开心地笑。

  何明明说,“这几年,我从来没有放过鞭炮,第一次闻着火药气息,听着响声很开心。”

  两个孩子吃完饺子逛庙会

  在两个孩子放鞭炮的过程中,唐宇的父母、爷爷奶奶一起包饺子。唐宇之前特意对父母说起,何明明不太爱吃肉,于是,唐宇的父母特意给何明明包起了素三鲜的饺子。

  吃饭时,7口人围坐一张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何明明跟唐宇边吃边聊。下午,两个孩子一起到了龙潭庙会,观看了民间艺人表演节目,吃了北京小吃。晚上7时,唐宇和父母一起,把何明明送回了自己的家。

  对于这两天的生活,何明明说自己心情特别好,因为他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他感觉他跟城市孩子在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上确实有很大差距,他觉得人家家里有彩电、洗衣机等,另外,在学习条件上也差距很多。不过,他并不自卑。他说,他以后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好好工作,改变家庭状况。

  本报记者 刘英才

  羡慕姐姐收藏两箱娃娃衣服

  潘爱华和李莹约定日后一起去玩,具体时间向家长保密

  

农民工子女在北京孩子家过年

  李莹(左一)拿出自己最喜爱的洋娃娃和潘爱华(右一)一起玩,她让爱华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当礼物。实习生范远志摄

  姓名:李莹

  年龄:18岁

  籍贯:北京

  就读学校:大成学校

  姓名:潘爱华

  年龄:13岁

  籍贯:河北隆化

  就读学校:行知学校

  昨天中午,李莹一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邀请潘爱华到家里过年。李莹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娃娃,送给这个刚刚结识的妹妹。当天晚上,她们还将一起燃放烟花。

  获赠新书包内装满礼物

  相识只有短短的两天,李莹和潘爱华相处得像姐妹一样,两人形影不离,还经常手拉手说悄悄话。李莹计划当天晚上吃过饭,和爱华一起放烟花,再送她回家。为此,李莹的爸爸前几天准备了不少礼花。

  “她喜欢哪个就送给她。”李莹的卧室里摆着几个可爱的娃娃,她一边展示娃娃的小衣服,一边看着爱华微笑。李莹一直非常喜欢娃娃,她收藏了两箱专门给娃娃替换的小服饰,有礼服、毛衣等。

  李莹说,妈妈以前曾经反对她买娃娃,她太喜欢了,一直在收集。昨天,她将心爱的娃娃都拿出来让爱华挑,爱华喜欢哪个,就作为礼物送给她。爱华说,她自己家没有一个这样的娃娃,她很羡慕。

  李莹的房间里还放着一个鼓鼓的书包。这是她表姐知道爱华要来做客,特意送给她一个全新的书包,还有一条雪白的围巾。李莹选了几本励志方面的书籍,还有几件小礼物放进了书包,都送给爱华。

  李莹家长赞扬爱华刻苦好学

  李莹的妈妈大年除夕才放假,昨天一直在厨房忙活,为爱华做饭。昨天下午4点多,她已经把丰盛的晚餐准备好了,藕片等凉菜已经摆上了餐桌,“做了共18道菜,一定要把小爱华招待好。”李莹的爸爸说,爱华很懂礼貌,也活泼。家里的经济条件虽然差,爱华的成绩却很好,她的刻苦好学很难得。这次“手牵手”活动很有意义,李莹家庭条件不错,让她和爱华做朋友,体验一下爱华家的生活,对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

  “姐姐家里人太好了。”爱华说,她觉得李莹姐姐对她很好。她们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以后还要相约一起玩,“具体的时间可是要向大人保密的。”

  本报记者 郭冀远

  相关专题:2006年春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