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春晚”是“游子身上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06:00 光明网
罗真如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办至今,已经一路热热闹闹走了23年,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她已成为全球华人除夕夜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年夜大餐”。我是伴随春晚而度过少年和青年的,回忆起来,虽然会夹杂一丝岁月不留情的惘然,但是也有无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的愉悦。23年前,我还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当时整个村里就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看春晚,我早早地就抱根小方凳占一个靠前的位子。从那时起,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看的文艺演出,以后就年年盼这台节目早一点出台。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春晚迷”。

  春晚举办二十来年,几乎每年都留下非议和指责。年纪大的人说,花里胡哨不知道闹腾些什么,新新人类说又土又俗早该完蛋。有人说春晚追求“人海战术”开支太大;有人说春晚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有人说春晚以“老”为中心,推陈出“老”,充斥着“老”字,老主持、老歌曲、老广告、老模仿、老观念,给人一种黔驴技穷的感觉;有人说春晚选材范围过于狭小,以少数人的“品味”“立意”来选择节目,脱离现实生活,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在忽悠老百姓。笔者认为这些批评失之偏颇。以我23年看春晚的切身体会看,“春晚”是母亲亲手密密缝成的“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对于每年的春晚,我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祖国母亲又在为她的每个儿女量身定做了一件迎春的“新衣”了。祖国母亲在每年的除夕之夜,以春节联欢晚会的形式让全球华夏儿女在同一时刻进行精神会餐,给她的儿女们每人送上一件精神“袈裟”。这件“新衣”,不管式样如何料子怎样,因为它凝聚着母亲心血,所以都是儿女们的最爱。也许某一年,因为某种原因,这件“新衣”作得并不很漂亮,甚至不一定很合体,我们总不能因为看到邻居家与众不同的“新衣”就责怪母亲,把这件“新衣”当垃圾丢掉,甚至粗暴地叫母亲以后不要再制作此类“新衣”了。

  2006年的春晚以歌舞《礼赞春天》拉开帏幕,一片欢声笑语中,不经意间在廖昌永、关牧村、莫华伦、王莹深情的《难忘今宵》歌声中结束。我得到的的确是最好的精神享受,感谢母亲在狗年让我再一次在除夕之夜穿上“新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