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病逝 北大百年讲堂搭灵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09:18 京华时报 | |||||||||
王选遗像 北大师生连夜搭建灵堂。 本报记者 范继文 摄 作者: 本报记者 肖锋 王京 郭鲲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昨天下午,一位网友在北大未名论坛留言。 2月13日上午11时许,被誉为“当代毕昇”的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病逝。
消息在网络播发后,网民纷纷哀悼。与此同时,王选去世的消息也在“民间”迅速传播。 王选是杰出的计算机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让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而王选本人被称为“当代毕昇”。 各方悼念 北大连夜搭起灵堂 昨天中午,新华社发快讯:王选病逝。消息很快在新华网、搜狐、新浪等网站播发。 下午,北京大学正式对外发布讣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13日上午11点零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70岁。 随后,北京大学成立了以许智宏校长为主任的治丧办公室。昨天晚上,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连夜搭起了灵堂,供师生员工吊唁。校内悼念活动从今天正式开始。 北大新闻网昨天开设了王选院士网上纪念馆,贴有王选的遗像、生平简历、学术成就等介绍,人们可在页面上留言悼念和缅怀。到昨晚10时左右,已有近16000人阅读,200多人回复。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一位网友的留言。 “捷报传时英雄逝,多少男儿恨断肠!先生千古!”一位网友留下哀伤。 更多的人用“您走好”三个字代表了千言万语。 北大还没开学,记者在校内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学生们都表示已得知了王选逝世的消息,对于他的离去,感到惋惜和悲痛。 方正 “永远的精神领袖” 王选的去世对于方正集团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昨天下午2时许记者致电北大方正集团某高层,他表示他在第一时间知道王选去世,他本人刚刚从医院离开。他在接听电话时声音沉重,他表示现在这种情况下不好说什么,晚些时候方正会有官方声明发出。 昨晚8时40分,王选一手创办的方正集团向员工发出“光大王选的自主创新精神”的号召,称王选为“方正永远的精神领袖”。 方正集团表示,王选老师逝世,全体员工十分痛心与惋惜,大家正在组织各种缅怀和追思活动。同时表示,要求全体员工以方正集团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的王选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无私的崇高品格。 方正集团表示,王选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一面旗帜的方正集团的奠基人与贡献者,没有王选及其激光照排技术就没有方正集团,更没有方正集团的今天。 至今,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而且,方正的日文照排技术已占据日本报刊1/3的市场,真正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际化。 先生其人 一直骑自行车上班 “王选走了?我几个月前还见过他,当时看上去身体不错呢。”北大电子系教授金东瀚昨天听到王选病逝的消息后,大吃一惊。 两位老人不仅是大学同级的校友,而且金东瀚的妻子和王选妻子是师生关系,来往较密切。金东瀚教授在讲起王选时,总是忍不住念叨“他真的走了?” 据金教授介绍,1958年,他和王选同时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同时在北京大学任教。 在金东瀚的印象里,王选虽然名气和财富都超过常人,但一直特别节俭、特别谦虚。他举了三例:1997、1998年的时候,王选完全可以住进新建的140多平方米的教授楼,但他一直都没住,表示对现有的住房条件已经很满足了,依然和妻子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楼里。王选是方正集团的领导,集团也很早就给他配了车,但是他一直是骑自行车上班。王选的衣着总是很普通,平时见了同事、同学和朋友没有一点架子,总是热情地打招呼。 病床上读学生论文 潘爱民是王选带过的博士生,现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对王选的去世,他说感到很突然、很悲伤。 潘爱民说他2000年进入方正研究院跟随王选老师攻读博士,当时王选身体状况已不是很好,但他每天都坚持在校园里打太极拳。后来潘爱民因病住院半年,回到学校后,王选老师每次见到他都会问:“最近睡觉好吗?”他还以自己为例鼓励潘爱民要坚持锻炼。为了让潘爱民能在更舒适的环境里养病,王选还托人为他在校内找了一间单身宿舍。 2003年,潘爱民要毕业,此时王选病情加重,他躺在病床上看完了潘爱民长达100页的毕业论文,又在5天内给他提出了修改意见。“对于一个病人,那是相当辛苦的。”潘爱民至今不能忘怀。 先生隽语 “上电视说明科学生涯快结束了” 在王选身边工作过的秘书从女士回忆说,一些院士见到王选院士时,经常会说,前两天在电视上又看见他露面了。可是王选回答说,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频繁在电视上露脸?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脸了,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 “名人是过时的人” 王选院士说,像自己这样的名人老了就被称为王老,要是一个普通人老了就被叫做老王。其实名人和普通人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别人尊重你,无非是自己过去有点贡献,仅此而已。 “现在靠虚名过日子” 曾经采访过王选的《科学时报》记者易蓉蓉回忆,王选去年接受她采访时说,自己38岁的时候,在电脑照排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处在最前沿,但是是无名小卒,说话没有分量;1995年自己58岁的时候,当选中国两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但已离开了具体设计一线;今年自己68岁,虽然3年前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离学科前沿更远了,现在靠虚名过日子。 “当代毕昇”王选 从“硬”到“软”的选择 1937年2月,王选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守其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会计师,母亲周邈清出身书香门第。 1954年,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师从江泽涵、程民德、丁石孙等一批著名学者。1956年分专业,王选选择了新兴学科计算数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王选留校在无线电系当助教。通过阅读国外文献,他认识到只有同时掌握硬件设计和程序与应用,才能产生创新。1961年,他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光与电”的革命 1974年8月,原国家计委批准设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史称“748”工程。该工程有三个子项目,北大参加了其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王选是技术总负责人,主持研究工作。之后,王选领导的科研团队先后研制出华光和方正激光照排系统,并最终形成成熟商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1987年开始,国产激光照排系统走向市场并得以迅速推广。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5%以上的书刊印刷厂采用了国产系统,报业和印刷业掀起了一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顶天立地”的方正 1995年7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由王选任院长,树立了“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顶天”就是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就是商品化和大量推广、服务。同年,王选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5年12月,方正在香港以红筹股的形式成功上市。 科技界的“华山之巅” 因贡献突出,王选获过很多国内国际的科技大奖。其中,2001年国家科技奖励评选中,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赢得了我国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江泽民亲自为王选颁发了获奖证书。 王选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宋喜燕整理) 相关专题:王选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