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我国已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条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1:5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任芳 安蓓)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22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 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政府有了比以往更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实力,也更有条件去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农村更快发展,农民收入更
他指出,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农村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陈锡文说,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4.84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其次,他指出,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2005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两者收入比为3.22:1。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这是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重大制约。 陈锡文说,“十五”期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指标均增长一倍以上。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他说,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客观影响了内需的扩大。200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县和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中国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 最后,陈锡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完)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