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专题 > 正文

评论:“终统”语言游戏背后的割喉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9:19 南方新闻网

  天下论坛之安替专栏

  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和终止“国统纲领”之前,据称和美国通过热线进行了关于用语的讨论:到底应该怎么用英文描述此事。美国不希望台湾abolish(废除)和terminate(终止)“国统会”,但是美国推荐用的freeze(冻结)和suspend(中止)字眼,台湾也不接受。最后的结果就是台湾当局官方翻译用词ceasetofunction(停止运作)。其实懂中文的人
都知道,这个终止的意思和停止是有区别的。不过,后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认为陈水扁此次“终统”的含义等同于“freeze”(冻结),表示“注意到了陈水扁对维持现状的承诺”。这等于陷入扁政府的语言游戏中。

  正如昨日

南方都市报社论所说,在陈水扁“终统”七点宣示中,不但废除了关于“国统会”的“一没有”承诺,更重要的是只字不提“四不”,反而以“新一不”重新定义现状:“台湾民主、自由、和平的现状不被片面改变”。这等于完全把台美之间的“四不一没有”承诺一笔勾销,美国遏制“台独”的红线迅速后移。

  对于美国的反应,台湾有媒体解读成陈水扁闯关成功。美国方面没有像很多人预测的那样阻止陈水扁“废统”,只是在“废”和“终”之间做语言学的无谓谈判,也反映出对于陈水扁这样一个“理性运用非理性”的麻烦制造者,美国新的对应策略还没来得及形成,尚处于内部争论之中。

  国际承诺的改变,会改变已有平衡战略,相关政策、人员都要重整。美国对台关系,一直以来相当稳定,有完整的一套关于台海现状的应对框架和成熟的对台班底。本已跛脚的陈水扁自从元旦春节以来,突然连续提出一系列“台独”议题,美国不断放话警告、派人赴台协商,都失望而归,只能暂时应付局面,用外交辞令掩盖美国已经没牌可打的窘境。

  之所以说陈水扁“理性运用非理性”,就是在于他看上去疯狂,但其实正好打中美国的软肋:美国无法放弃把台湾作为中美之间战略平衡棋子的企图。一般而言,美国对待正常地区的外交战略,是先假设对方领导人是有一个稳定战略考量、守信用的理性人。问题是陈水扁不是,他用他的招牌攻防三步策略(冲突、妥协、进步)对付美国:先一下强硬地冲到美国的底线附近(算准怎么美国都不会放弃台湾),然后再做语言上的妥协(从“废统”到“终统”),最后达到预定目的。对于陈水扁这样的“割喉战术”,美国短时间真还没什么办法。

  但这样的胜利是短视的。上次陈水扁执意要搞“公投”,美国也几乎用同样的方法去劝阻,最后劝阻不成,也在语言上有所妥协,但“公投”换得的是华盛顿对北京的倾斜,以及布什自己亲自声明反对“台独”,和后来对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的理解。此次“终统”,美国的后续反应值得观察。

  对于这样的“理性运用非理性”,大陆方面守住底线才是理性对应。一方面,在《反分裂国家法》之外,必须划出新的第二“隔离带”,以免陈水扁下步运用“冲突、妥协、进步”三步割喉战术直接跃到法理“台独”边缘,没有触发法律,却造成了“台独”效果。根据陈水扁的七点宣示,可以看出,既然“四不一没有”废弃,那么下面就是在“制宪”这个高门槛之前,把一切和中国有关的东西都扔掉。这种频繁的“去中国”小动作,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法理“台独”,却依然是2008年前台海局势的导火索。另外一方面,大陆和美国一样,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继续扩大和台湾民间和反对政党的交往,把“扁”“台”明确分开。

  在这种紧张时候,台湾泛蓝政党的处境尤为复杂。台湾政治构架中,“总统”权力过大,基本就没有人能有效阻止陈水扁的疯狂。马英九同意联署罢免陈水扁的“议案”时,说这是明确表达反对党的意见,但还得通过“立法院”三分之二的门槛。对付完美国之后,陈水扁的三步攻防割喉战术就会立刻对马英九展开。2004年,陈水扁几乎是在声望最低的时候,运用各种手段,击败国亲,达到连任目的。虽然他目前的声望又创新低,但正是他使用非常手段的时刻,等待马英九的实在是一场凶险的厮杀,这不是什么联署罢免、百万游行就能轻易对付过去的,请马英九小心。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相关专题: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