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两会:老百姓关注十大焦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7:45 中国产经新闻 | |||||||||
撰稿/任明保 日前,有关网站推出了以“2006‘两会’调查:老百姓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调查列举了政治、经济、社会、教科文四大类共51个问题。随后的短短10天里,几万名网友踊跃投票,选出了10个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 反腐力度加大了 2005年在反腐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反腐倡廉,严惩腐败”之所以成为百姓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党和政府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二是专项治理的力度加大了;三是责任追究的力度加大了。四是监督的力度加大了。党内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主体加强了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整体监督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 法律助贫富差距缩小 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2005年岁末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和农业税条例的废止,都是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法律手段。在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中,列入了《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国有资产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更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所需要的。 三 辩证看待医改中的问题 目前,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包括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农民收入水平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服务规范、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二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 乱收费何时了 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家长为了孩子读书而忙碌着!为了进一所好学校,家长托人情、交“赞助费”,甚至不惜重金在重点学校附近买下高价住房。而形形色色的“高考移民”,不过是对中国目前的招生政策的“合理利用”罢了。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农村孩子上学有了保障。教育部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公办高中坚持“限钱数、限人数、限分数”,高校坚决遏制与招生录取挂钩的各种乱收费! 五 新住房制度 成长的烦恼 为什么老百姓几年来如此关注这一问题?因为需要买房子的人很多,可他们的收入好像总也赶不上节节攀升的房价!这是新住房制度成长的烦恼。但新制度还亟待完善。按照国家的有关文件,新的住房体系应该是多层次、能够满足不同收入群众对住房的需求。而目前高档房豪华房的供给充足甚至过剩,普通商品房和低价商品房却供不应求。老百姓希望自己的住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上档次,而且是自己的收入所能支付得起的。当然,有些人是从经济、公平的角度去关注房价,而老百姓的主要诉求,是完善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供给制度。 六 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由于政府担负着一些市场机制、个人和单位都不能替代的重要职责,所以政府的法律约束问题日益受到广大公众和国家的重视。 规范市场活动秩序。在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维护社会共同利益。与公众有关的社会利益或者集体利益问题,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往往无能为力或者力量有限,政府则必须承担起应有职责;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体制障碍突出表现在管理职责不到位和管理职权冲突,这一问题将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本次“两会”讨论的“十一五”规划应当将其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部署,并结合行政组织法、行政编制法的完善和公务员法的实施进行。 七 重视信访 解民疾苦 信访工作,从宏观上看,是我们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从微观上看,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信访组织建设,提高信访效能,进一步发挥信访的作用,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除人民群众的疾苦。只有这样,我们的党和政府才能更多地和长久地赢得和拥有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尤其是为了解民间疾苦,重视信访是我们党和政府特别是我们信访工作本身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八 更要关注存在的障碍 就业怎么这么难!高峰期,都会听到这样无奈的感叹。形势的确严峻。客观上看,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客观因素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促进就业没有新的空间,因为还有许多主观因素在制约着扩大就业。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就业,这值得我们反思。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是不是在主观方面存在某些障碍,有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的饭碗放在优先位置? 九 国企改革步入倒计时阶段 近年来,“推进国企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之一。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日益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驱使,必须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微观层面看,这一轮国企改革试图解决“深层次矛盾”,即以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这对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意味着必须实现“战略退出”,将其改制成为非国有企业,无论有多大困难或风险,国有企业改革不可逆转,其稳健提速也势在必然。 十 农业稳 天下安 “三农”问题近两年持续成为社会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优先解决广大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同时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文化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城市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