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江西省南昌市市长:跳出稳定看稳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8:11 法制日报

  3月的北京,和风温煦,枝头竞吐的新叶已然是一派春意。3月4日,记者在金台饭店江西代表团驻地,就和谐平安建设采访了江西省南昌市市长李豆罗代表。

  李豆罗递给记者一张别致的名片,背面用手写体写着“青岚农夫”四个字。见记者有所不解,李豆罗用带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解释道:“我的老家进贤县有个湖叫青岚湖,我在那里出生、成长,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别名。”

  在轻松的氛围中,记者开始了与李豆罗的对话。

  记者:今年是实施“

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和谐平安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市长,您在和谐平安建设上有何新思路?

  李豆罗:我把南昌市近几年的工作归纳成几句话,其中一句就是“做好城乡两张考卷,破解发展几道难题,做好文明创建几场竞赛、和谐平安一曲高歌”。这“一曲高歌”中就涉及和谐平安建设的两道题目:一是社会稳定无小事,要“没事当有事,有事不怕事,小事当大事”。怎么做呢?要“在宣传上大喊大叫,在情况上大排大查,在问题上大整大改,在设备上大添大置,在队伍上大操大练”。还有社会治安。要“加强派出所,强化110,提高破案率,控制社会面”。按照这么几条认真去做,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二就是关爱五种人,即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和遭灾户,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

  记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多元化利益格局,基层群众的就业、就学、看病、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也开始显露,这也给和谐平安创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请问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对策?

  李豆罗:政府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上采取了很多帮扶措施。比如就业问题,小额贷款是南昌市再就业的一个亮点。小额贷款既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有利于推动百姓创家业,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目前南昌市通过职业培训补贴4.22万人,创业培训3100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达2亿多元,随着鼓励就业的各种优惠措施出台,使原来的劳动用工“孔雀东南飞”现象变成了现在的“凤还巢”。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和谐平安”字样,但是具体谈和谐平安建设的字数并不是很多,大部分篇幅还是留给了如何让老百姓满意、让老百姓气顺、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具体规划上,这是否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李豆罗:对。南昌市政府近年来抓交通、抓房屋建设、抓市容市貌等,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和谐社会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就是通过每一件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给老百姓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记者: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民主法治社会,您认为如何提高各级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

  李豆罗:法,意味着公正与和平。法,就像太阳和月亮,日月同辉,大家都应享受,所以我们用理来陶冶情操,用法来规范行为。政府各职能部门一定要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一要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二是提高执法者的执法能力,让法成为一把疾恶扬善的利剑。

  记者: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社会稳定问题,实质上是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至于没有很好地起到缓冲器的作用,导致最后演化为矛盾。您觉得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创建一个更加和谐平安的社会?

  李豆罗:所以我们要“跳出稳定看稳定”。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在某些部门确实存在,所以我要求政府各部门特别是信访部门“庙门要大开,菩萨要显灵”,要让老百姓有诉求的对象和场所。政府的职能没有什么保密的,都应该向社会公开,要多多听取老百姓的意见。维稳好比抗洪,小小的一个管涌就有可能使江河决堤。

  同时,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有奉献精神,真正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

  记者:请您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的和谐平安社会。

  李豆罗:我的想法,一是加速南昌的发展,二是按照省里的要求,把南昌建设成现代企业经济重镇,建设成现代文明花园。南昌,讲历史风光无限,讲现在生机无限,讲未来前景无限。现在的南昌,有一派生机、一片商机、一片沃土的良好环境,有上下同心谋发展、左右同力干事业、异口同声创辉煌的良好氛围,有人心思上、人气兴旺、经济提速、城乡变样的良好势头。我想有一天,南昌城里城外,将是蓝天长现,碧水长流,绿色长驻,春色满城。

  采访临近结束时,被誉为“平民市长”的李豆罗依然话犹未尽。一连串的顺口溜形象地勾勒出南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但记者深切体会到,南昌的发展和变化,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包括李豆罗在内的所有南昌人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本报北京3月4日讯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