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论文崇拜下的科技创新悖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5:4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齐湘辉 张乐 秦大军)一方面中国高校每年的科技论文数保持在世界前列,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科技进步经济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鲜明的数字反差,暴露了中国自主创新进程中“论文崇拜”和脱离实际的严重性。 据统计,中国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项至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0%,与发达国家的平均贡献率6
在京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任玉岭通过对上海科技创新的调查发现,在中国技术研究单位最集中的上海,产生的论文和科技成果数量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但是,上海的产业技术对国外的依赖度却高达75%,上海60.2%的企业技术靠引进,1/3以上的企业都是用国外的生产线。 任玉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单位最热衷汇报的就是单位发表论文多少篇,其中SCI多少篇,EI多少篇,国内核心刊物多少篇,论文被SCI引用多少次等。” 在这样的“论文崇拜”下引发了科技创新悖论:论文和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却居高不下。任玉岭说,“过度崇拜论文,不仅造成创新和经济脱节,更严重的是导致了学术腐败。” 政协委员邱文豹对记者直言:技术研究单位只要完成论文、申报专利后就是成果,但要把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要耗费很多精力、金钱,而且涉及到配套生产问题,由此导致了创新与经济“两张皮”。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大代表南存辉说,“国家创新体系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心,大量科研资金投入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主力仍在企业之外。很多研发成果成了论文,没能全部发挥支撑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一些研究课题,应是产学研相结合进行的,但企业难以集中这些资源,即使能实现集中,政府也缺乏法律地位的保证,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正泰集团是中国低压电器行业的领军企业。南存辉以多年企业的发展经验意识到,民营企业,尤其要以创新来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这就尤其需要紧密的产学研衔接。 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占据了重要篇幅。而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政协委员刘玉岭认为,要解决创新和经济之间的悖论,需要科研单位破除“论文崇拜”,磨合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工科院校成为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形成人才培养、项目研发、资金投入、商品转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不过,这之间的磨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