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明委员:建设新农村应大力发展知本农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9:5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朱继东) 全国政协委员、格兰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策略发展委员会主席韩方明是一位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三农”问题的香港著名企业家。他从2002年开始一直呼吁要大力发展知本农业,明确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知本农业的建议》。如今,2006年中央1号文件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方向和战略性措施,韩方明委员更是大受鼓舞。他接受新华网独家专访时呼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更应该大力发展知本农业。
韩方明委员说,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予”就是投入,“多予”就是大规模投入。从系统观点看,工业向农业、城市向乡村的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系统的输入,这些输入经过系统本身的运转,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初期,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驱动因素。只有投入到位,新农村系统才能开始启动。 目前,政府对农村投入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等多种形式。这些投入是必要的,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因为这些投入仅是单要素的,未能较好地与农村系统运转结合起来,其产出效果是有限的。知识和资本本身就是复合型要素,知识和资本的投入能够驱动农村系统的运转,其产出效果将是最大化的。因此,知识和资本的投入应成为整个新农村建设投入体系的核心内容。 韩方明委员认为,以知识和资本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知本农业,发展知本农业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的战略性措施。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措施,例如: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等。能够统领这些具体措施的战略性措施就是知本农业。在知本农业理念和战略指导下,以工促农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内容,以城带乡才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才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农业结构调整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有效地大范围的实现,循环农业才有较好的实现基础。 与2003年相比,韩方明委员如今谈起知本农业更加信心十足,认为我国目前发展知本农业的基本条件更加成熟。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并结合目前的形势,他最后指出,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知本农业的发展尤其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提高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和利用率。互联网的存在和发展改变了一切,当然也会改变农村。目前,互联网已进入中国广大农村的部分地区。为发展知本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应将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作为重要的努力目标。通过互联网络的传播和互动功能,实现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统筹发展;其次是形成良好的“农业知本家”成长环境。正如城市工业发展与一大批企业家的形成一样,知本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大批“农业知本家”。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政策扶持、学界倡导、业界投入、社会推动等多种方式形成一个有利于“农业知本家”成长的环境。使投身于农业的企业家转变为“农业知本家”,使其它企业家将“农业知本家”作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最后是将“三农管理”作为专业职能在全国推广。正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成为一项专业性职能,使美国经济领先各国。正是中国企业管理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外国管理经验,探索中国管理理论,为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将“农村管理、农业管理、农民管理”作为专业性职能,而目前这是一个薄弱环节。这需要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农业类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三农类媒体和涉农企业和人士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管理及管理人才的需求。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