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代表呼吁减少财政转移支付环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06:09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万兴亚 实习生 邢佰英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开篇就提到了鼓舞人心的消息:2005年全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这消息本应该让很多地方“父母官”感到振奋,因为剧增的财政收入,根据温家宝总理报告中提到的安排,将向中西部倾斜。但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有些市长书记代表在叫好的同时,也对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流露出几丝担忧。
陈利丹代表是西南某市的市长。他说,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很大程度上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勤往“部”里跑的得到财政支持的力度就大,不跑的就很少甚至没有。各地方在享受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支持方面,贫富不均。 去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就曾“语出惊人”: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实际的目的就是跑“部”“钱”进。每到岁末年初,也都成为“驻京办”迎来送往、“跑部钱进”的黄金时段。李金华先生曾幽默地把“跑”字做了个“解读”:“跑是一个足字旁,还有一个包,要带包去跑。谁跑得多,部委情况了解多,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付款。这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李金华指出,实际上,一些部委个别人决策决定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因此,他提到应逐步减少专项的转移支付金并规范管理。 西部某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吴登昌书记建议,财政转移支付的额度应该依靠各省市政府而不应是部门,因为如果财政资金过度的集中到某些部门,必然会导致部门垄断和腐败现象,而且会间接鼓励各地方继续为了争取项目资金或财政转移支付而不停“跑部”,不停浪费。 值得重视的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这一点,吴登昌书记的体会尤为深刻。他所在的城市,甚至连支付教师工资和普通的道路修建之类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要依赖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因此,他希望中央增加的部分财政收入能够切实拿来投入到西部建设中去,为西部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财力支持,并提出只有从降低财政转移支付成本的问题上下工夫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陈利丹代表认为,现在财政投入是在向西部倾斜,但真正倾斜的力度还不够。因为西部地区“跑部钱进”的办法并不多,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需要来决定给或不给,对于真正需要的地区他来要也给,不要也应该给,如果没有一个标准,随意性过大,就会侧面鼓励各地都来跑,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地方要浪费部分财力在“跑部”的渠道上,而且上面也没有足够精力来接待这些“跑部”的人。 陈利丹代表认为,现行的项目审查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有可完善之处。他建议,可以考虑将转移支付的资金下发到各个省里和地区一级,由省里和地区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审查,决定将资金如何分配或下发到各个地区进行各种项目建设。因为现在各种审批和审查权集中在一些部门和少数一些人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审核,除了容易造成“投资浪费”外,还容易滋生腐败。如果审核权下放,可能更贴近实际,更可能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根据实际情况,看哪里的需要紧急就先拨给哪个地区,一切靠实地调查为准。这样应该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能够真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报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