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校长痛批地方官员歪风 称教育5年少投7千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9:23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三月六日电 (记者 沈嘉) “一九九三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二000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应达到GDP的百分之四。以此计算,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央和地方政府至少对教育少投入了七千亿元(人民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用了二十分钟向参加全国人大北京团的代表们算了一笔教育帐。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总量持续高增,但教育投入比重却每况愈下。近五年
“给教育拨款不是恩赐。”纪宝成说,“这是惠及亿万民众的一项巨大公益。” 纪宝成痛恨当前愈演愈烈的预言教育产业化之风。他在调研中发现,这一问题的祸魁主要在地方政府,“一些恶劣的地方官,卖学校、卖医院,还卖火葬场。” 纪宝成认为,这是泛市场化思潮弥漫的后果。一些官员没有公共事业的观念,只关注能显示政绩的GDP。“往往是这种官员,升迁最快。”纪说。 对本届政府关于增加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的承诺,纪宝成表示赞许。他说,要实现到二0一0年教育投入占GDP百分之四的目标,政府就必须从现在起每年至少要多掏一千个亿。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