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中国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大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6:11 经济参考报

  政府支持 企业主导 科研机构作后盾

  近期,“自主创新”频频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中。从去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加快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到今年2月国务院又相继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简称
《配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企业自主创新这一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关键性因素被政府提到了战略高度,又迅速落实至配套政策,这成了两会场内外最热的话题之一。

  企业自主创新受热赞

  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柳卸林告诉记者,自主创新的提法由来已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就开始强调自主创新。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自主创新的口号一直是“政府投入为主导、科研院所唱主角”,脱离了市场需求,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次,国家强调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投入,企业自担风险和获得收益。这样的制度环境,真正将市场因素考虑进了自主创新中。“这是一次大跨越”他说。

  全国政协常委、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非常重要。一定要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

  说起企业自主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深有感触。他说:“如果把企业比作车子,管理与技术就是协调前进中的两个车轮,少一个都不行”,没有自己的技术,企业规模越大,风险越大。而且,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同台竞争,技术成为跨出国门的巨大障碍。只有依靠自己的高技术,推出自己的高端产品,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摆脱国际市场价格战的泥潭,否则就成了“销量的奴隶,亏损的冤大头”。

  让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发展动力

  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的确立,让企业看到了加快发展的曙光。在《配套政策》中,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作为主线贯穿于全篇。16个重大专项“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国防采购立足于国内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大开绿灯。

  但是,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何让自主创新政策切实成为企业的发展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丕恕认为,企业高端应用技术自主创新,核心在钱、关键在人、出路在市场。他说,自主创新的核心是解决钱的问题。创新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很多企业从赢利的角度考虑,不愿意投入太多。而现在许多国有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很多是为评职称或升职,对科技的实际促进不大。

  周厚健说,企业自主创新,必须要有智力支持。当前,政府和企业必须高度关注人才安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为企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和智力。正如《配套政策》中所言,企业也要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符合科技人才规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科学研究、科研管理、技术支持、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我们不需要政府为企业的自主创新买单,但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希望得到政府的认同。”浙江沁园饮水器公司副总经理钱炳祥告诉记者,民营企业从来没将自主创新的资金来源寄托在政府方面。但是,企业需要政府提供一种自主创新的氛围,肯定企业自主创新的行为。他说,当前不少民营企业为了赚钱、回笼资金,都采用“短、频、快”的手段,快速复制别家企业产品,低价进入市场、抢占先机。对于这些投机行为,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

  科研机构是企业后盾

  “企业肯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这并不能否定科研机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强调,科研机构对企业自主创新和企业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顾冠群是江苏省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成员。江苏省的不少电子企业依靠CIMS,走上了制造业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都离不开科研机构的作用。”他说,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需要一个建设和培养的过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用先进技术、高新技术、正确的发展途径,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宣传。而这些措施的起步阶段,必须依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外的高新技术,不能固步自封地强调自主创新。他呼吁,政府和企业应该为企业自主创新组织一支动态、稳定、有序的专家智囊团。

  科研机构是企业后盾,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周来水表示认同,但也感到困惑。科研院所的一些得到公认的好项目,企业拿去了根本无法实施。他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单位有一个报价3100万的成果,苏南一家企业二话没讲拿出1550万转让了50%的

知识产权,结果直到现在技术都还没落实到位。

  原因有两方面,科研机构缺少转化成果的积极性,“转化成果收入100万,还比不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他们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企业由于自身科技实力不够,根本不能接下这一科技成果盘子。因此,周来水认为,强调科研机构是企业后盾时,还需要科研机构人员转变观念,改变考核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的积极性。

  企业自主创新应量力而行

  企业自主创新理念提出后,“自强不息”“发明自己的产品”被不少企业挂在了嘴边。不过,柳卸林指出,肯定自强不息精神,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拒绝接受外来技术,创新永远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要量力而行。

  他认为,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企业一定要提防自主创新的盲目症。他解释说,所谓盲目症是指,无论什么规模的企业都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搞自主创新产品。“自主创新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企业,也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救命稻草。”

  他告诉记者,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除此之外,企业还可采用引进技术、合作开发等手段发展自身。日本、韩国的不少企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是依靠模仿欧美等国产品,为后来企业的自主创新积累了大量资本和经验。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包括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还很低,研发费用占不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企业也缺乏高端人才,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处于襁褓中的他们,此时高扬自主创新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发展模式。

  周来水也赞同柳卸林的观点。他认为,企业要发展,肯定需要自主创新,但是自主创新不能一刀切,“一些小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或发展初期就想马上搞自主创新,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主创新意识。”

  他分析说,江苏省是公认的制造业大省,苏南地区发展几乎建立在给予政策优惠、出卖劳动力、来料加工上,这为其前20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资金、也壮大了企业规模。有了经济实力后,许多企业才意识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没有了发展后劲。自主创新肯定是在一定经济实力、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自主创新肯定是其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而中小企业应积累资金,发展自主创新意识。本报记者:曾亮亮 丁锡国 张晓晶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