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为“上学难”开“药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0:46 红网-三湘都市报 | |||||||||
教育乱收费作为导致学生“上学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直屡禁不止。如何从源头解决这一“顽疾”?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在湘全国政协委员李利君把脉教育乱收费,为“上学难”开出“药方”。 症结一: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3% “造成我国教育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李利君认为主要有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结构失衡,此外还有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监督失控等。 “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有较大缺口。”李利君坦言,从全国看,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3%,而该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为4.2%。“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然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李利君感叹,“为了弥补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便违规出台收费政策,设立收费项目,通过学校转向学生摊派收取各种费用来解决,如教育附加费、城镇建设费等。” 数据:据审计署2004年对17个省(区、市)的50个县(市、区)2001年至2003年10月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的审计调查,被审计的50个县中43个县违规收费4.13亿元,其中属于政府部门违规制订收费政策,学校通过向学生征收的费用达2.46亿元,占乱收费总额的近6成。 症结二: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2亿多中小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到国家教育经费的40% “我国现行教育投入不仅不足,而且教育资金的投入或配置结构部分失衡。”李利君认为,目前,我国城乡教育投入差别大,城市投入相对农村多,不少地方农村义务教育仅靠政府的微少投入而难以为继,导致一些地方普遍存在校舍危房多和教师工资拖欠等现象,一些农村学校便以乱收费来解燃眉之急。 “此外,义务教育投入相对过少。”李利君说,我国约有60%的教育经费投向高等教育,2亿多中小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到国家教育经费的40%。“为此,一些中小学校便通过巧立名目,自立乱收费项目向学生额外收取补考费,捐资助学费,补课费、桌椅押金费等各种费用来补充其经费的不足或增加其福利开支。” 数据:据教育部统计,至2004年4月,全国除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西藏5个省、市、自治区外,其余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现象,累计拖欠额达135.65亿元。 处方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导致教育乱收费的原因诸多,单一的查纠措施或治理方式难以奏效。建议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入手加以治理。”李利君建议,将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保证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按财政资金增长的比率相应增加国家教育资金增长比率;对非义务教育的国有办学主体,国家也应投入适当比例的资金,满足各类教育发展的资源需求。 处方二:制定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当前,应抓紧制定规范教育收费和防范教育乱收费的法律法规,将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教育收费收支两条线、违规使用教育经费和治理乱收费等问题纳入法律调控轨道。”李利君提出,确立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加强对教育经费的使用以及学校征收费用情况的监督和约束。例如,严格规范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将各类公办学校收取的学(杂)费、住宿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缴入同级国库或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并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时间及时拨付学校经费,保证学校正常经费开支需要。 此外,合理确定各类教育投入的比例,出台相关的国家政策,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李利君建议,对城市范围内中小学的择校高收费现象,可采取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撤销过剩学校,实现信息、管理模式、教学设施的优势资源共享等措施加以解决。 本报记者张权 北京3月7日电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