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江苏苏北苏南新集体农庄建设的两重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9:12 南方新闻网

  淮安由政府推动,农民自筹资金住进中心村,仍然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江阴将土地收归集体,对失地农民给予补贴,住进小区的农民变成工人

  江苏新集体农庄的两重路径

  新农村新合作Ⅲ

  将散居的村民集中迁居到一起,以节约土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江苏的新集体农庄既出现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淮安市,也出现在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苏南江阴市。

  淮安市是由政府推动,资金由农民自筹,住进中心村的农民仍然干农活。拆迁和再建需要资金,一些困难户就没有搬进去。江阴市则是经济发达农村的样本,由于土地资源紧张而导致农民居住的城镇化。他们将土地收归集体,由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经营或建工业园区;对失地农民给予补贴和生活保障;离开土地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已经“上岸”的吴国栋还是在自家的车库里留下一把钉耙。这个70岁的老人,还在村委会工作,下了班,他就扛上钉耙,在附近的围墙根梳理出一长条地,种上了蔬菜。

  远观王嘴中心村,就像一个孤立的小镇,它的周围是大片大片平整的耕地,一条平坦的水泥马路直插村内。

  村内现有287座独门独院的楼房,但只有三种式样,每种式样都集中在一起,连成一片。

  之前,王嘴中心村叫王嘴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一个行政村,它与中国大多数乡村一样,村民散居、房屋破旧。但是从7年前的1999年开始,在涟水县政府的推动下,该村以农民自筹的方式,逐渐搬迁到中心村居住。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苏南也掀起了一股农民集中居住的浪潮,江阴市新桥镇的新桥花园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但与苏北的王嘴中心村不同的是,新桥花园是几个村集中居住的地方,它很像一个城市小区。不久,新桥镇将撤销所有村委会,建立社区。

  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新桥花园紧挨着镇区,居住其中的农民已经完全离开土地,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每天下午五六点钟,下班的人们组成一支黑压压的自行车队,涌进这个小区。

  两个样本

  集中居住继续耕作

  王嘴村2006年2月12日,元宵节。上午,王保章靠在自行车修理店门口,看着门前水泥马路上的行人。他家的斜对面是王嘴村小学,卖给私人后,更名为“王嘴外国语学校”。在小学围墙与村民住宅之间,是一堆堆枯黄的稻草,这似乎在提醒着来客,这不是小镇,而是一个村庄。

  他门前的水泥道路,宽约10米,2004年修的,道路两侧都是店铺,有药店、农资公司、超市等。

  王保章认为,搬进中心村有很多好处,除了交通外,卫生状况也好了,村里安排了专人收集各家各户的垃圾袋,并打扫村内主要的水泥路面等。

  对于王保章来说,中心村对他家最大的影响是,增加了收入来源,以前他家只能种地,而搬到中心村以后,他的房子被安置在主干道边,利用这个地理优势,他开起了自行车修理店,每年有一两万元的收入。

  “现在,村里门面房(指店铺)七十户,其中(业主)自己经营的20多户,其他都是出租的。之前,村里只有三四家小店,没有卖种子、肥料、农药的,买两斤蔬菜还要到十几里路之外的灰墩去,现在是应有尽有。”王嘴村支部书记王伟章说,“加上逢集做小买卖的,我们村现在有八九十户经商的。”

  2月13日上午8点多,孙翠英和张其兰两人,靠着一辆人力三轮车聊天,脸上荡漾着笑容。孙面前的地上摆着两小堆青菜,张的面前是一只货架,装着饼干、糖果之类的零食。

  这一天正值王嘴中心村的集日,集市上人语喧哗。这个集市是王嘴中心村建起来之后才形成的,孙以前没有卖过菜,张的家里也没有开店,她们都是逢集时才来卖一点东西。

  每个集日,张其兰可以卖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零食,最好的时候能卖两百元。孙翠英的菜,平时虽然不太好卖,但“过年好卖,一个集日能卖三十斤菜,现在少些,因为打工的人都已经走了”。

  在散居时代,这个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少,因为偷盗之事时有发生,而且一下雨,村路泥泞难行,孩子们无法上学。自从集中居住后,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村庄。

  建设中心村还为他们增加了耕地。以前每户宅基地面积有一两亩,现在只有几分地。已经全部搬迁的西王村民小组,人均多出2亩地,整个王嘴村目前已经节约耕地1000亩,如果全村全部搬迁,将节约1500亩用地。

  被节约的土地,仍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重新调整,继续耕种,王嘴村的农民们,大多还继续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住在小区进厂打工

  新桥镇在苏南,同样因为集中居住而节约了土地的农民,则将彻底告别土地,过上与城里人相差无几的新生活。

  新桥花园是新桥镇政府委托镇里的房地产公司代建的,容纳了1000多户失地农民。小区内是一栋栋整齐漂亮的6层楼房,楼下是停车场。“年轻人都去上班了,家里只有老人。”72岁的业主强德娣说。

  作为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新桥镇早先同样适于农耕。1980年代中后期,他们参与创造了“苏南模式”,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陶国强是新桥镇何巷村5组的村民,2004年搬迁到新桥花园。虽是农民,但他已经在工厂上班30年了。

  2月18日下午,尚未拆迁的何巷村4组村民陶阿兴指着门前平整的土地上一棵棵几尺高的树苗说:“那就是我们的土地,都被征收了,‘阳光集团’种上树苗了。”

  30年来,苏南工业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分散经营模式,已不利于集约发挥、资源共享。形势迫人,苏南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土改”,将土地收归集体,对失地农民给予补贴和生活保障;由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直接参与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并建立工业园区,将工厂集中到园区。

  目前,新桥镇农业规模化经营达到82%,财政贡献的99%出自工业园区。没有了土地的农民进工厂上班,农民居住镇区化也水到渠成。

  失地后生活有保障

  新桥镇自2001年以来,新桥镇已形成了5个像新桥花园这样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农民小区居住率已经达到55%,到今年底,安置率可达到90%。

  与王嘴中心村不同的是,在苏南,由于地方财力雄厚,农民集中居住点都是由镇政府委托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然后以成本价卖给农民。

  强德娣的旧房有200多平方米,拆迁补偿加上人头补贴,共获得18万元。新桥镇规定,凡是自愿拆迁,并搬到集中居住点安置的,在拆迁补偿之外,每人可获得补贴10500元。

  拆迁了的农民,每人可获得35平方米的成本价安置房,如果是独生子女,再奖励35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为760元,超标的部分则按市场价购买。现在,强德娣的新房面积是200平方米,用拆迁旧房所得,买下新房后略有节余,再添几万元,将房子装修一新。

  作为失地农民,强德娣老两口每月共有400元的生活保障费。按照江阴市的规定,征地补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代买“历次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险”,每个年龄为50岁到60岁的失地农民,每月可获得150元的生活保障费,60岁以上的为200元。另一种方式,为一次性补偿。而强德娣的村子选择的补偿方式是第一种。

  凡是搬迁到镇区集中居住的,每个年满55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又享有120元的拆迁生活补贴。加上400元的生活保障费,强德娣老两口每月共有640元的生活来源。

  “够了!我们年龄大的特别满意,因为子女们的开支都很大,他们都有孩子上学,向他们要钱,伸不出手,现在每个年龄大的人都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强德娣说。

  而这一切,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新桥镇内有两家公司被列为世界十大毛纺企业,还有两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家A股上市公司,骨干集团“阳光集团”去年销售额为150亿元,“海谰集团”为100亿元。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达6亿元。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新桥镇财政累积了8亿元的资金。最近,新桥镇聘请德国专家,对这个面积只有19.3平方公里的小镇做了重新规划,其中生态农林区和工业集中区各7平方公里,商贸居住区5.3平方公里。到2008年,新桥镇将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城市”。

  难念的经

  拆拆盖盖都需要钱

  王嘴村苏北农村也希望由政府代建安置房,不过这个愿望,单凭苏北的财政力量难以实现。

  王嘴村成功了,但即使是附近的村也没有因此增加信心。2月13日上午,在王嘴中心村集市上,65岁的吴圩村村民马元高正在卖鱼。吴圩村距离王嘴中心村只有几里路。

  这个切实享受到中心村好处的老人,仍然认为,“多数人都不愿意搞集体农庄。因为把房子拆掉,再盖房子,需要钱,但是我们没有钱”。

  当初,王嘴村同样存在资金问题。所以,有80%的人都反对。1999年,集中了21户,2000年,仅集中了六七户。

  这让王伟章有点骑虎难下。据称,1998年,江苏省号召搞中心村建设,虽是一般性号召,但涟水县积极响应,推出3个试点,王嘴村并不在其中,而王伟章看到中心村建设可以节约土地,于是,跑到县里争取到试点的机会。

  2001年,村委会出钱,组织了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到河南省南街村考察。回来后,召开群众大会,大会提议先兴集市。

  集市兴起来了,村民看到了好处,但是让一个农户一下子拿出几万元钱,仍然不是易事。

  那时,王保章的房子刚建一年,规划的中心村主干道正好经过他家。拆迁没有补助,建新房又没钱,除了建房外,每户还要自建下水道和道路,这项费用也要三四千元钱,因此王保章不愿意拆。最后村委会将他的新房安排在主干道边,他才拆迁。王保章建新房花费4万多元钱,其中3万多元都是借的,“老百姓哪家建房不借钱?不过现在都还清了。”

  几年来,搬迁的农户逐年增加。“都是形势所逼,人家都搬了,只有你一两家没搬,面子上过不去。”2004年才搬迁的村民许金忠说。

  现在,王嘴村尚有80多户村民没有集中到中心村,有20多户是困难户。王嘴村已经开过党员会议,决定拿出一部分土地进行拍卖,所得资金用于困难户建房。

  补偿不同产生矛盾

  新桥镇即使是新桥镇也有不愿意搬迁的。何巷村4组的陶阿兴也不愿拆迁。他说,“江阴不是张家港,张家港是拆迁多少面积,补给你多少,不用自己贴钱”。陶阿兴也知道,拆迁是迟早的事。

  新桥镇的经济总量在江阴市排名第七,但各项人均指标都排名第一。去年,农民人均收入为11422元。与无锡市其他乡镇相比,去年,新桥镇的农民收入多出两块,一是农业上的增收,二是每人1.05万元“三集中拆迁补贴”。

  陈加进所在的澄江镇杨市村,就没有“三集中拆迁补贴”,拆迁补偿(加上装修)每平方米约为400元,和新桥镇相近,宅基地被征收后没有补偿。2003年,该村开始拆迁,陈加进拒绝,因为他的老房建筑面积是454平方米,豪华装修,可拆迁后,每人只能享受35平方米的成本价安置房,而他家只有3口人。

  陈加进的愿望是,当地政府能够按照国家“拆一补一”的规定进行安置。2005年4月21日,在家中无人时,陈家被拆迁。

  王祖国来自长泾镇和平村5组,2003年,该组宅基地与耕地同时被征收,他们选择的是一次性补偿的方式,土地补偿费,加上青苗补偿费、劳力安置费和附着物补偿费,每亩补偿2万元,但村民只分得40%,还有60%存入工业园作开发之用,每年支付5%利息。

  像长泾镇这样的资金运作方式,在江阴市相当普遍。“但是谁能保证政府能管理好这笔资金呢?如果管理不好怎么办?“王祖国说。

  从陈加进、王祖国等人的情况来看,不同的镇,不同的村,甚至同一个村,不同的村民小组之间,补偿方式、补偿标准都各不相同。这也是产生矛盾的原因。

  还有大量被征收的土地抛荒。2002年,许姚村1组的土地被江阴市长电股份公司征收,但一直没有使用。有两户至今尚未拆迁。在大片平整的土地上,那两户的房子就像两颗拔不掉的“钉子”。

  一个趋势

  然而,正如陶阿兴认识的那样,拆迁将是不可避免的。2005年出台的《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要求,江苏省各镇村,将逐步建设较高标准的集中居住区,这个导则为江苏省中心村建设拉开了序幕。

  据称,江苏省将在3年内实现全省中心村规划,规划经费均由省财政支出。凡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心村,省财政将进行补贴。但江苏省同时强调,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迫群众,新建的房子必须建到规划点,道路、学校、水电等公共设施都建到集中居住点去。

  正月初四,涟水县就召开了今年中心村建设的动员会,按计划,该县两年内,完成全县的中心村规划,今年完成200个村,形成5个初具规模的中心村。该县仍然延续王嘴村农民自筹资金的模式。

  “农户没钱的可以贷款,可以借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决定装修的程度。”涟水县建设委员会村镇建设科科长杨士明说,“中心村规模达到50户的,县财政也进行补贴。”涟水县在总结王嘴村的经验和教训时认为,王嘴村的房屋式样比较呆板,“公寓式的比较少”。

  不过,在记者采访中,有人认为,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以这种近乎运动的形式,自上而下地推行中心村建设,成败难料,而且,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提高农民收入。在经济实力雄厚的苏南,由于土地资源紧张的自身动力而引发的农民居住城镇化路线,将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样本,但它只能是经济发达农村的样本。

  江阴市新桥镇,正在以节约土地的名义,不建别墅,致力于高层住房和高层厂房的建设。与此同时,借鉴广东的模式,以原有的村委会为基础,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社,将农民土地、集体资产量化入股,享受集体分红。

  “过去政策不允许,所以没搞。过去的就只能按照过去的政策来办了。”新桥镇党委委员郝国光说。

  在苏北农民仍然继续往昔农耕生活时,苏南的农民纷纷洗脚上田了。但已经“上岸”的吴国栋还是在自家的车库里留下一把钉耙。这个70岁的老人,还在村委会工作,下了班,他就扛上钉耙,在附近的围墙根梳理出一长条地,种上了蔬菜。

  如今,这把钉耙,是他与过去数十年生活的唯一联系。

  记者鲍小东

  (

南方都市报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