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方小方:工业强市铸就和谐新德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2:46 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方小方:工业强市铸就和谐新德阳

  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离成都50余公里,人口380万,幅员面积5954平方公里。这里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和世界知名企业通用电器、西门子、三菱重工交流合作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

  这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举世闻名的"

三星堆"古蜀文明,有中国名酒"剑南春",有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有现代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这里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棉、油、猪、蚕、菸的生产基地,素有"天府粮仓"美称。今天,我们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德阳市市长方小方就人们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请问方市长,作为西部地区的人大代表和地方的市长,您觉得参加人代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方小方:近几年来,德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快速协调发展,一个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生动局面正逐步形成。

  但是,德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与西部的一些兄弟市州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发展总量不大,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农民增收的难题未破,城乡差别仍然较大,城乡就业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不足的问题。我是人民代表,当然代表人民,就应该为人民利益鼓与呼,为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利益、为德阳380万人民群众的利益鼓与呼。相对而言,因历史、区位等原因,西部与东部、中部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作为来自西部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就要切实履行职责,围绕西部地区发展尤其是为解决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看病难、住房难、读书难,农民行路难、增收难等问题建言献策。

  主持人:德阳历来强调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方市长,2005年德阳工业取得了怎样的新突破?

  方小方:德阳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德阳建成"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决定以建立"重装基地"为龙头,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老支柱,延伸产业链,打造企业集群。随着德阳建立"重装基地"战略的实施,以二重、东电、东汽三大为龙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几年时间发展到153户,配套中小企业300余户。机械工业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已超过食品工业,居各行业之首。工业已成为德阳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立足已有工业基础,2005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建设"重装基地"为龙头,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机械、食品、化工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三大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以二重、东电、东汽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企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食品工业财税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化工工业规模优势逐步形成;重点优势企业发展加快,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技术革新不断进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产制造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工业循环经济得到大力发展。2005年,德阳荣获全省2005年工业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唯一一个一等奖。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达216. 38亿元,较上年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机械工业超常规发展,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0.78亿元,比上年增长52.89%;实现利税29.02亿元,增长1.11倍。

  主持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德阳是怎样做的?

  方小方: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这是德阳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德阳坚持大力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优势产品区域化、品种配置合理化、产品质量优质化、名特商品规模化上狠下功夫,已建成了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0余家,其中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9家;大力加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房改造、沼气池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积极建设扶贫新村和小康示范村,引导农民开展"三建五改",倡导农村文明新生活;实施农村教育振兴工程和农村

医疗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农村卫生院改造,改善了农民就医和农民子女入学条件。

  主持人:县域经济实力雄厚是德阳的一大特色,请问方市长,德阳是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

  方小方:德阳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民营为主、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明确区域发展重点"的原则,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加强对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的统筹协调。认真落实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采取切实措施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加大对丘陵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帮助丘陵县解决实际问题;采取各县(市、区)和市级机关对口帮扶的方式,全力支援相对落后的县发展。2005年,旌阳区重返全省"十强县",德阳6县(市、区)中,就有4县(市、区)进入"十强县"行列,标志着德阳县域经济势力进一步提升。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我们以建设一中心三片区组团式城市群、加快中心城区建设为核心,把各级城镇作为统筹城乡的纽带,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积极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体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群众最直接的需要上缩小城乡差距。

  主持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两会"的热门话题,德阳在这方面有何亮点?

  方小方: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为了让广大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生活在优美的环境里,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就德阳来说,我们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积极发展节能型产业,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管理,认真开展了关闭城市自备水源工作;严格土地保护制度,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大力开展以磷矿、砂石为重点矿业秩序整顿,坚决制止私挖滥采;支持化工、食品等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材、治污等循环经济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企业、学校等建设活动,营造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氛围。在环保方面,我们坚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工程,坚决控制新的污染源;加强城市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推行农村大型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推进磷石膏、电石渣等资源再生技术开发;加快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不断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主持人:一年来,市政府为德阳人民做了哪些实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方市长有什么新打算?

  方小方:2005年,市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民办10件实事,着力解决群众就业难、住房难、就医南、入学难、饮水难和生活难,这10件实事得到了全面落实。全市新增就业2.5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324人,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95人;城镇和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实施城市"安身工程"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解危解困房、

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和廉租房等;实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3000余名群众实施了救助;实施"两免一补"和"栋梁工程",帮助5.5万余名贫困学生入学;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和水层找水工程,解决4.97万人饮水困难。

  建设和谐社会是德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德阳关键在以人为本,我们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建设文明德阳;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诚信德阳、法治德阳、平安德阳。这就是德阳市委、市政府和380万德阳人民孜孜追求的和谐社会。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