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带乡是迅速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0:3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丛峰 樊曦) 一边是塑胶操场多媒体教学,一边是破烂平房小黑板;一边是教师挤得头破血流,一边是一人要教三门课……正在此间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表示,城乡教育不公已成中国城市和农村最显著的差别之一,“以城带乡”是迅速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代表对此深有感触。数年前,安徽省铜陵市的一位家长
“铜陵公平的教育,来源于公平的理念。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赶群羊’,只把落后的‘羊’赶回羊群,却不鼓励‘领头羊’。”胡平平代表说,除资金支持外,铜陵把许多好校长、好老师都派到了弱校。年终考核也不平等排名,只调查各校存在的不足,再帮他们弥补,所以没人分得清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差。 “当初铜陵的阻力也很大,咬牙坚持了10年,才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化。”胡平平说,这说明教育公平这碗“水”不是端不平,关键在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心和毅力。 在地处西南的四川成都,类似的尝试也在悄然进行。12所城市小学与12所农村小学“一加一”地结对子。在更换农村学校校名后,每对联办学校只任命一名法人代表,互派教师管理和任教,财力资源也互相补充。 “把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荣辱‘绑’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城乡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发展。”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娥代表说。 庄公惠代表将这种方式称之为“从制度设计上破解教育不公”。他说,如果能从法律法规的“刚性”管理上对师资力量配备、教学设施建设、生源质量分配等作出规定,就能够保证城乡间、地域间、校际间、群体间的教育公平。 天津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代表认为,破解教育公平更有力的“武器”是正在进行的《义务教育法修订案》草案。它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确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出教师评定职称要有农村服务经历等制度,从理念和制度上确立教育的公平性。(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