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同体”乃学术万腐之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0:00 新华网 | |||||||||
周士君 如今,学术丑闻不断,造假学术泛滥,学术腐败现象已颓废到千夫所指的危境。3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斥责“学官不分丑闻不断”的学术腐败现象。谢联辉代表指出,“学术腐败”、“学官现象”的风气一旦形成,会“遗传”并影响到今后几代人做学问的品质和素养。而谈及学术腐败的病因,人们不约而同地归结
的确,学术腐败并非什么罕见之物,也绝非我国所独有。但同是学术腐败,其他国家的学术不端行为或学术腐败现象,也仅仅局限于其学术界内部,可中国学术领域的腐败,却常常与政治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紧密结合,互为连理,甚而一脉相承。而“官本位”的学术体制,也必然使得科研和教育机构成为官场的延伸,那些当红的学者,也往往成为官衔满头的“学官”。如此“官学同体”,腐腐相连,便必然会把官场腐败顺势蔓延到学术领域,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互为因果又相互包庇的“腐败共同体”,让学术腐败变异或升级为某种绝症腐败。在这样“官学同体”的学术体制中,学术腐败便也必然盘根错节,因果互生!而那些“学官”们,整日被事务性的琐事缠身,更在功名利禄的泥淖中厮混,若想保持其在学术上的地位,除了粉饰和造假,又有何种捷径可走呢? 实际上,即便我们不能把学术与官场当作一种完全隔绝的“绝缘体”,以至于做到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为了防止官场与学术互为“串味”,恐怕也至少得相对独立,互为单元。毕竟官为政治载体,强调秩序和服从,而学术乃新思想的产床,依赖于自由和创新。有一则轶事,说当年蒋介石掌权不久,为提高其自身声望,便多次欲到当时的安徽大学视察和“训导”。当年的安徽大学掌门是刘文典,刘却对蒋的“训导”不甚感冒,对其要求屡屡拖延。后来尽管蒋如愿以偿,但他却发现安徽大学校园内竟冷冷清清,更难觅“欢迎如仪”之隆重而热烈的场景。对此,刘文典如是说,“大学不是衙门”!可如今我们偏偏强求大学和衙门“兼容”,那“兼容”后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者,“官学同体”的学术研究体制,还容易导致学者与官僚交融而成为新的利益同盟共构关系。这样以来,那些坐拥权力的“学官”,便可任意控制甚至宰割知识,使学术成为权力的侍从或婢女。随着学者的生存状态被官场化,其学术思想也难免在官场之强劲磁场内回流,直至堕落成为追随主流话语权的宦官和跟屁虫。于是,领导发话,由其论证。如此,学者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批判精神被阉割殆尽矣,又如何不在“官学同体”的肌体之上一腐同腐呢? 相关报道: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