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7位中学校长纵论名校办民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20:24 南都周刊 | |||||||||
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吴颖民:非义务教育阶段让民间资金去填充非常合理。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义务教育阶段就不能由民间资金去办。 广州六中校长蔡定基:不能出了点问题就搞一刀切。脚趾头病了,就切了;头病了,就砍了,能行吗?取消名校办民校无助于解决教育供需矛盾,而是应该规范它,提高它。 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有些家长以为,名校就是个大染缸,孩子在里头总能耳濡目染学些好的,其实,最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既然是名校办的初级中学,肯定成为了家长们的主要选择,这样就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带来很大冲击,肯定会造成新的教育的不公平。 记者 苏岭 杭晓琳 陈建利 “金钱腐蚀成长环境,家长产生心理误区,师资力量未必最强,教学方法未必恰当。”3月10日,一位名校女教师致信本报编辑部,就当前“名校办民校”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质疑。怀着真诚理想选择教师职业的她,希望社会和家长面对名校时多一些审慎和思考,不要一味追风。
来信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通过网络和信件,大量读者表达了对这位女教师的支持,并对“名校办民校”提出了深刻的质疑。 而社会对“名校办民校”也表达了强烈的关注。今年1月份,河南省十届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党委书记李光宇等19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明确提出应该“取消名校办民校”。江苏省教育厅则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名校办民校”应限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正在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有可能对“名校办民校”说不。 “名校办民校”是否真的一无是处?他们到底是基础教育的有力补充,还是一些人的赢利工具?“名校办民校”到底走向何方?本报专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7所著名中学的校长,就这些问题展开辩论。 北京: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校长石彦伦 上海: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 广州:广州六中校长蔡定基、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吴颖民 深圳:深圳实验学校校长金式如 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吴颖民 不能脱离国情去奢谈公平 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对名校办民校要有个客观的认识。它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新创造。《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除政府部门以外的社会团体、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办学,只要具备独立法人的地位,那么名校办民校就是合法的。至于当中名校的无形资产如何合理使用,名校的资源、管理理念和经验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些可以探讨。我认为政府准备对名校办民校作进一步的规范是正确的。但是,把名校办民校看成是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对民办教育的冲击、不合法的或不规范的办学行为是错误的。 名校只要不用国家财政的钱,没有中饱私囊、把财政拨给公办学校的钱拿去办民办学校,就是合法的。它输出理念、管理、技术,这正是国有资产的一种增值,不然就“藏在深山人不识”。不管最终是谁受益,都是孩子们受益、国家受益。这样扩充了优质资源的总量,等于蛋糕做大了,优质学位增加了。为何要因为所谓产权问题、品牌使用的规范问题,去追究这件事情的性质呢?过去法律不够清晰,那么逐步规范、完善就行。 对待民办学校应该像政府对待非公有制经济那种态度,事情就好办。非公有制刚出来时争议很大,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现在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很多都不到位,因此动作上不是很积极、开放,不是像对幼苗一样去对待,而是诸多指责、打压。 民校的收费是否过高? 新增的部分不是政府投资,是民间掏钱。那还能不能按照公办资源的方式去分配?如何能苛求民间资金建立起来的资源按照政府投入去进行分配?正如政府的招待所要负责来省开会的干部的住宿,但能要求外商投资的宾馆免费接待这些干部,或不交钱才公平?要求不能脱离实际。 如何克服金钱对教学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一直注重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其自主意识和对社会的服务意识,比如要求学生在校内做志愿者,在图书馆、实验室、饭堂和校园环境中,自己为自己服务。另外一定要访贫问苦,到贫困山区体验生活等。越是家庭优越的孩子越要知道社会上有弱势群体,有贫困阶层,从而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懂得有关心他人,懂得爱心,懂得感激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如何看待家长与学校的关系? 教育是一个合力,是一种系统工程。一个优秀学生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学校教育,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还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缺一不可。只有三方很好地沟通、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来开展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个家长的责任,而且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必要的措施和环节,不可替代,否则一定影响后果。 “名校办民校”是否应限于非义务教育阶段? 非义务教育阶段让民间资金去填充非常合理。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义务教育阶段就不能由民间资金去办。很多发表议论的人不懂法。不能脱离现实国情、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去奢谈公平。 是否应该取消名校办民校? 这个一定要弄清当地实际,具体分析。没有四独立:独立校舍、独立师资、独立法人、独立财政,这个当然要反对。每个地区办民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完全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完全符合民办学校设立的规定,四独立的。这样有何理由呼吁取消?还守不守法? 广州六中校长蔡定基 头病了,就砍了,能行吗? 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名校办民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根据市场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鲜事物。比如一个人的交通选择,有政府提供的公交车,如果自己收入较高,对交通工具有了新的需求,可以打的,可以自己买小车,来优化自己的生活质量。孩子也一样。社会提供了一种公办学校的就学机会,原本这是很平等的一种机会,有些人说我还需要一种很良好的教育方向,我就可以加点钱选择一些师资、办学环境都比较好的学校。 从世界各国来看,最好的教育在民办教育,公办学校只是提供一个基本的就学机会。名校办民校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期望成为中国教育的亮点。但目前民办教育犹如在夹缝里艰苦生长的小草,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无论资金、场地都是缺乏的,更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如何有效避免家境富裕孩子物质化的攀比? 学生的攀比确实是有的,关键就看怎么来规范。比如我们统一服装,回学校不准佩戴任何首饰,不准佩戴名贵手表,不准带手机,而且我们学校有专门的汽车接送,不让家长开车接送,便不可能体现物质上的攀比。 我们还有磨砺教育,就是让学生深入农村,体会农民的艰苦;去街道接触孤寡老人;给那些身体有残缺的人讲课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人生得靠自己去拼搏。 如何看待家长和学校的关系? 家长永远是他孩子成长中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最重要的肩负人,是家庭与孩子成长的最早和最后负责任人。而学校只负责孩子在学习阶段的教育教学,很多情况下我们有这样的等式,5+2<5,就是说正面教育的5天不及家里负面教育的两天。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有一个受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当好表率。特别不能盲目地把孩子送出国去,那里更是个大染缸,缺乏管束的话,后果可能更严重。 是否应该取消名校办民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东西不是很规范,对民办教育,应该通过法律法规,政府对它的评估,以及办学过程里的调整来规范。目前,民办教育压力还是挺大的,环境还是比较恶劣,没有钱、地、人,生源也得不到保证,随时有死掉的可能。 市场经济要由市场说话,也要满足市场需求。既然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我们就应该满足。不能出了点问题就搞一刀切。脚趾头病了,就切了;头病了,就砍了,能行吗?取消名校办民校无助于解决教育供需矛盾,而是应该规范它,提高它。 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 民校不能只有伪特色 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以民办初中为例吧,就我所知,目前有四类民办初中:第一类是企业办的“贵族学校”,纯粹的投资行为,这些学校通常紧盯家长的钱包,比如校方收取洗澡费,安排人替学生洗澡,学校是赚了,但对学生有何帮助呢。上海曾有不少这样的学校,目前许多都停办了。 第二类是高中与初中分离后,重点高中的初中部翻牌成民办初中,这样既能保证自己的优质生源,又能解决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但目前有种说法,认为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要求这类学校退回公办或改成全民办的呼声较高。 第三类是纯粹地由重点高中与社会力量合作,自己办初中,以保证生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校办民校。 第四类是房产开发商寻找名校合作,兴办初中作为大型社区的配套设施,结果是学校的建设促销了这些楼盘,因为家长们希望孩子能进入这些学校。目前上海的闵行区、宝山区有不少这类学校,办学效果不错,因为开发商的赢利目标并不是学校本身。 这样分类后,就能看出,只有第一类学校是真正把办学当做商业行为,这类学校容易与家长发生纠纷。校方为了赚钱,通常会做虚假广告,比如高喊“给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人才”这样的口号,或是拍着胸脯向家长保证升学率,但结果往往是这些学校的升学率为零,家长花了这么多钱还受骗,不发怒才怪。 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主体一定是政府。当然,民办学校首先满足了部分家长为子女择校的需求,同时也为政府省下了一笔可观的教育经费。 如何评价家长的名校情结? 有些家长以为,名校就是个大染缸,孩子在里头总能耳濡目染学些好的,其实,最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我们学校有个借读生,成绩很差,觉得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有一次上体育课,因为他比较胖,前滚翻没有成功,体育老师让他再翻一次,他竟然觉得连体育老师都看不起他,这学期开学后,他已经不再来校上课。这就像摘果子,如果怎么跳,都摘不到那个果子,谁还会去费劲呢。 根子还是出在家长的心态上,把孩子从小学到工作的路都安排好了,成绩不好,就用钱把孩子送进名校,学生自然会产生读书无用的心态。 名校办民校的发展前景在哪里? 民校应该寻找市场空白点,办出特色。比如上海某开发商为其开发的小区兴建配套中学,打出的口号是:解决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的子女教育问题。能入住那个小区的家庭都有一定经济基础,而这些家庭的子女通常缺乏自立能力,价值观也存在问题,而这个学校的办学特点正好契合了某些家长的需要。 目前很多民办学校提出的特色教育都是伪特色,比如双语教学,只不过比公立初中多上两节英语课,再找几个外国人点缀教师队伍,就算是双语特色。这种特色,公立学校也能具备。 民校必须要坦诚,就像做生意要讲诚信。首先口号不要乱叫,低调些,同时和家长说明,学校是民办的,需要收回投资,在要求家长赞助时,给予家长一定的荣誉感。复旦附中学生寝室楼里的空调是家长赞助的,校方就会标明,该楼空调由某某家长捐赠,这样家长不仅会很开心,也不会认为自己出了钱却被校方欺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