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都周刊: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20:24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名校办分校或合作办学,可使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得到传播,使其优势作用得到辐射,也能够使这些分校或合作办的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方法得到改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都周刊: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首都师大附中校长石彦伦:恐怕规范的办学体制只有公办、民办两种。公民兼有的体制不甚合理。名校办民校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不能永久存在。



南都周刊: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深圳实验学校校长金式如:就像生孩子可以在普通产房,也可以到高级产房一样,应当允许个人有选择的机会。


  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

  我肯定不会办民校的

  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重点高中创办民办初中,要看办学初衷是什么了。

  名校办民校唯一的优点是利用了名校的资源。因为名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肯定是具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就能开办一所起点比较高的初级中学。

  但要说缺点,就很多了。首先,加剧了原本就不均衡的义务教育。你想,既然是名校办的初级中学,肯定成为了家长们的主要选择,这样就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带来很大冲击,肯定会造成新的教育的不公平。

  另外,如果这个名校办的民办初中还带有赢利目的,肯定会给学校所在地区的家长和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据我所知,上海大多数民办初中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当然不一定是主要目的,可能也有为教育服务的目的,但既然是民办,有人投资,肯定就有赢利的要求,想得到经济上的回报。而这就违背了教育宗旨,毕竟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

  如何评价家长的名校情结?

  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进名校,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希望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小学等阶段,只要家长愿意花钱,尽管让孩子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吧,但千万要送进真正的名校,而不是吹嘘出来的假名校。

  至于初中阶段,应该是教育行为大于教学行为。初中时期,主要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初中是整个中学阶段的开始,如果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阅读习惯,一定会享用终身的,所以进入真正的名校还是有必要的。

  不过,现在初中阶段也没有什么名校了,因为不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只能说是在初中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选择相对比较好的学校罢了。不过现在的初级中学真的没有很大差异。

  是否应该叫停名校办民校?

  整体上我不好说。但我肯定不会办民校的。进才中学至今为止没有办过民办初中。

  上海还有两所学校名字中有进才。其中进才实验学校是浦东的联洋社区建成后,要建一个配套的公办学校,由于创建初期办学困难,需要依托名校扶持一段时间,进才中学当时就以输出管理为主,提供一些管理骨干,现在学校已经成熟,得到社会认可,能自己办学,我们就与其脱钩了。另外一所进才中学北校,也是这个性质。所以,尽管这两所学校的名字中有“进才”,但他们与进才中学早已脱钩,是独立法人。

  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

  名校应该倡导朴实的生活作风

  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这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的。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资源,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设施以及办学理念等方面差别非常大。这种资源的不均衡状态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名校办分校或合作办学,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整合,有助于改变这种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对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也可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这些名校办分校或合作办学,可使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得到传播,使其优势作用得到辐射,也能够使这些分校或合作办的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方法得到改变。一所名校,其容量是有限的,通过办分校或合作办学,可使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这可以说是使其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名校办民校是否也面临一些政策的问题?

  没有任何问题。北京市教委、发改委是非常支持名校办分校或合作办学的。名校到一个地方办学,也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北京二中在通州潞城镇办的分校将在今年9月1日正式运行,当地政府在人、财、物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因为引进“二中”这个品牌教育,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也可对当地的教育起示范作用。老百姓也愿意啊,小孩在通州就能享受到“二中”的教育。

  名校就是大学直通车吗?

  大学教育是和高中教育捆绑在一起的,而高中教育资源又处于不均衡的状态。现在,上大学也不是以前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北京市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75%了,家长当然会随行就市,期望孩子能进入名牌大学。而一些名校,如北京二中,大学升学率是100%,重点大学的入学率是95%,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上这样的学校。这是一个很客观、很现实的问题。

  名校办民校的师资如何保障?

  毫无疑问的,分校或合作办的学校师资不可能全部来自这些名校的本部。但既然办了分校或合作办学了,那名校在教学理念的传承、管理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就有责任。这会有利于这些分校或合作办的学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名校要起的作用是带动而不是替代。

  名校办民校与“有教无类”是否矛盾?

  好的教育一定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是让孩子适应教学和管理,而是教学和管理一定要主动适应孩子。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创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是古人说的“因材施教”。这与进入分校或者普通学校学习没有关系。

  如何看待金钱对教育的腐蚀?

  在一些大城市的学校中,金钱腐蚀教育的现象很普遍,比如说穿名牌,现在有校服了,学生都攀比买名牌鞋。当然,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条件好的家庭是能够承担起的,但有些家庭为了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而硬撑着。这是一个要加强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德育教育,名校应该倡导一种朴实的生活作风。

  首都师大附中校长石彦伦

  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民办教育将来如何发展不敢妄断,但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补充。是为满足社会对不同教育层次、教育目标合理选择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何评价家长的名校情结?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宜在“名校”就读,一窝蜂地择校是因为家长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误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证果”,且只有高中毕业直接考入大学才是唯一正确的结果。其实考大学已经无婚否及年龄限制,由于社会就业压力而产生的“想有好工作就要上好大学,想上好大学就须考好中学”的公式是一定时期的现象,不能视为公理。大学教育不能矮化为职前培训。

  是否应该叫停名校办民校?

  名校办民校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不能永久存在。恐怕规范的办学体制只有公办、民办两种。公办校是社会公益事业,应起到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益的作用,政府负责解决公办校的办学标准的统一。民办校是满足社会不同需求而在办学标准和办学特色上有其自有独特性的学校,是公民自愿选择的结果。公民兼有的体制不甚合理。

  深圳实验学校校长金式如

  给家长一个选择学校的机会

  如何看待名校办民校?

  “凡是存在都是合理”。名校办民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公办学校办学体制不灵活,其师资聘用、装备达不到家长希望的理想程度,而名校参与办学,有品牌效应,家长易产生信任感;其次是因为外来人口子女因为户籍,不能就近享受义务教育。

  我认为名校办民校是吸收社会资金的一种方式,与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不矛盾,有合理性。政府虽然提供义务教育的学位,但毕竟在师资、设备上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我们对社会上在教育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应该给予选择的可能。小班化、师资水平更高、管理更严、设备更好等,名校办民校可能做得更好。就像生孩子可以在普通产房,也可以到高级产房一样,应当允许个人有选择的机会。

  学习能力弱的孩子适宜进名校办的民校吗?

  名校办民校并非外界想象的管理松散,我们学校管理就很严格,我们对孩子品行的要求比成绩更高。举止怪异、没有礼貌、不懂文明的小孩,我们一般不考虑。家长花了钱进来,得有好的交待。厌学、情绪不好、跟外面有不正常往来的,有那么一两个在学校里面,对学校的安全都会有影响,当然不能随便让他进来。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管得还严格。

  民办学校又是小班,管理力量充足,师资也更有余地来调配。但也有弱点,师资总的来说相对没有公办的有保障。但这是学校的个体差异,有的民办学校师资也很强,公办学校也有弱的。关键是事在人为,管得好,公办、民办都能管好。

  如何有效避免家境富裕孩子物质化的攀比?

  首先不要简单怪罪家境富裕的孩子,贫困的孩子一样有物质上的攀比,这里面没有联系的必然性。像伊顿公学,全都是非富即贵,但它力求平等,从吃饭、穿衣等都一致,学生没可能攀比。像我们连鞋子都统一。关键在于严格管理,如何教育。也不是名校办民校的必然现象。

  如何处理好家长与学校的关系?

  好的学校一定要教育好家长。像我们跟家长要沟通,要求教师经常用各种方式跟家长沟通,学校的观念要求都能传达到家长,同时组织家长来参观、参加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比如每年的“教学开放日”,家长全部来,能看到老师上课的全课程。这些家长又纳税又出钱,所以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的服务要更上一层楼,我们就提出优质优教,在服务质量上让他感到得到一种补偿。

  是否应该叫停名校办民校?

  名校办民校最大的争议有两个方面:

  第一、资源流失问题。名校的师资、甚至装备等有形的或无形的资产有偿地或无偿地带到民校去,引起质疑。师资、资产流失的补偿不是交到国家财政,而是回到学校的小口袋。如此,便削弱了公办学校力量,损害公办学校学生的利益;肥了学校的单位利益,损害公众利益。但是如果这些钱全部归到财政,名校又没有积极性。

  第二、许多名校办民校的广告都说将派出名校的骨干教师。那么派骨干老师去,原来的本体岂非散了?否则又是虚假广告,蒙蔽家长。名校办民校只能是把成熟的经验、理念、传统、精神等带过去,好似中国制造的世界名牌,别人信任名校的品牌,民校的质量要名校来监管。

  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第一、要严格控制资源的流失,需立法规定不允许流失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去办学只能让品牌去办,人不能流失。第二、资产要分析清楚,不能随便把公办学校的资产移到民办学校去用。第三、品牌所得收益要立法规定,收益要全部纳入到财政管理,由财政再合理返回分配。第四、对民办学校要强调不以赢利为目的,是公益性的。那么名校办民校首先应该有端正的思想,是尽一种社会责任,是为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名校办得好,是早先国家投入、社会支持,现在理应回报社会,用品牌发展事业。这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办学的行为动机都值得怀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