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犹如纸上画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2:43 现代快报 | |||||||||
最近,各类理财产品像雨后春笋般在南京各大金融机构露了脸,拿着大把钞票四处寻找投资渠道的老百姓乐开了怀,投资不就是想赚钱嘛?于是大家纷纷冲着那收益高的挤一条道去了。而实际上,投资理财不能光看表面收益,尤其是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实际收益
因为听说一款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最高能超过10%,市民陈先生毫不犹豫地购买了2000美元。去年他拿到了收益5.6%即112美元的收益。然而今年,LIBOR利率全部超出了合同约定的范围,所以今年他没有一分钱的收益,而且照这个走势,很可能后面几年也会出现零收益的局面。陈先生抱怨:一方面现在人民币在升值,另一方面美元存款利率在不断上涨,可是他投资的这2000美元现在开始却没有了收益,那不是相当于自己的本金还“缩水”了吗。 据了解,近期南京多家银行纷纷推出了与石油、国外股指、金价、利率等多个专业指标挂钩的理财产品,并且称,如果达到条件,最高预期收益会突破10%甚至更高,不少市民认为自己反正看不懂条款,干脆挑个预期收益最高的产品购买。而这正是理财的一大误区。一位银行专家称,在林林总总的理财产品中作选择时,没有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最好不要选择这些和专业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因为你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你可能连合同约定的内容都看不懂,而这上面的约定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投资收益。对于这部分客户来说,建议直接选择固定收益的“傻瓜式”理财产品。而如果对一些专业市场有研究的,对未来趋势自己能分析和判断的,可以尝试这些挂钩产品,博取高收益。 一些理财产品可能是保险 陈小姐前两天去新街口一家银行还房贷,在银行柜台上看到一款十分诱人的理财产品介绍,说是分多少期投资,目前每期分红在3%以上。当她办完业务拿了一张产品介绍准备离开银行时,大厅里一位刚刚在维持排队秩序、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一样制服的年轻人走了上来,询问陈小姐是否需要购买理财产品。在详细询问半天之后,陈小姐才弄明白,这款理财产品其实是一款保险产品,并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 目前南京不少银行柜面都在代卖保险产品,而柜面上的文字介绍一般都是“好消息:销售理财产品”的字样,没有“保险”两字。所以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一定要问清楚,究竟是银行自己推出的理财产品还是保险理财产品,它的收益究竟是怎么计算的。一些保险产品的保底收益是在投资账户的钱上进行计算的,并不是投资者的全部资金,因为保险和其它产品不一样,它要扣除账户管理费。而且业内专家称,市民购买保险不要抱着赚多少钱的心态,保险的最大功能是依然是保障。快报记者王海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