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产农民工想当城里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0:52 新晚报

  实习生 于勇澜 本报记者 刘钢

  说他们是农民工,因为他们来自农村;说他们是“有产者”,因为在他们中间,有的人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车子、产业;说他们有新的思维,因为他们已不再是城里人记忆中的农民:腰别手机向自己的客户发“名片”,你打一个电话,收废品的也学会了上门服务;听说记者要采访,他们还会跟你要费用。

  说到这儿,你还认为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吗?

  南岗区作为哈尔滨市的中心区,高楼林立、人声鼎沸。说它繁华,我想不会有人反对。然而,这里却保留着一个历史形成的棚户区,里面住着一个特殊群体———一群大多来自外地偏远农村的农民工。

  繁荣街、花园街、海城街三个社区交会处的棚户区,至今居住着1800户居民,这里没有集中供热、上下水,低矮的平房中,95%以上的住户是来自异乡的打工者。

  有人称他们是城市新移民,有人说他们是流动人口,而他们自己说,这里有他们的亲人、朋友、老乡,他们的工作在这里,他们的家业在这里,他们的孩子已经成为这个城市里的学校的学生了。拉脚、收废品、干小活儿,他们是这个城市中的打工者;他们有自己的拉货车、收废品车,“我也是这个城市的‘有产者’”是发自他们中间的声音。

  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20日,记者来到他们位于南岗区北京街和马家沟河附近的居住地,听他们说出了心里话。

  第一个

  要采访费的民工

  看到郭良秋时,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有10分钟的时间,因为现在活儿好,如果采访时间长,希望记者能给点儿费用。说实话,这是记者在几年采访工作中碰到的第一位要采访费用的农民工。

  说起自己,郭良秋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神情。他告诉记者,来哈打工已经8个年头了,老家在山东菏泽。因为家里地少,没钱赚,所以出来打工,除了老婆是老家带来的,什么都是在城里置的,车子、孩子、还有租的房子……

  兴奋中,郭良秋讲起了他的创业史:一开始当力工;后来学点手艺,作木匠活儿;现在木匠竞争激烈,就在去年买了辆二手货车,改行“拉脚儿”了。“像我这样外来农民工改行在海城街一带拉脚的有一些人,我们称自己是‘有产打工者’。我们每天蹲在海城大市场等活儿,现在是装修旺季,一天不少赚。”记者问他,有孩子吗?“都上小学二年级了,以后想要在社会立足,没知识可不行。”郭良秋认真地说。

  眼看10分钟就到了,记者提出给适当的费用时,郭良秋红红脸,笑了:“你都问我那么多了,咱们以后就是朋友了,还收啥费。”

  说起未来的理想,郭良秋沉默了一下:啥理想?就是想在哈市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能成为真正的哈尔滨人。现在虽说不少挣,每年还能给老家寄点儿钱,但是看到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别人都在火热地买房子,装修房子,再看看自己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棚户房里,真想能买个房,哪怕小点儿。

  “还回老家吗?”郭良秋肯定地告诉记者:“都两年没回去了,现在我的邻居和很多朋友都是老家来的。家里也不用我担心,老人有大哥照顾。再说哪有时间回去呀,得拼命赚钱,好早点儿买房。”

  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市来自山东菏泽的农民工超过10万人,他们大都在各装修市场找活儿干,郭良秋只是他们中的一个。

  第一个

  上门收废品的人

  据社区干部介绍,贾西兰是他们这儿第一个到居民家上门收废品的。记者见到贾西兰时,她正推着公安部门核准的废品流动车在大院里揽生意。贾西兰听说要采访,马上捂嘴笑了起来,“采访,我有啥可采访的?我家也住在繁荣街社区,房子是租的,一个月200元,挺好的,农村人能吃苦,冷点儿,热点儿,都不怕,不像你们城里人娇气。”

  贾西兰说,不仅是她,哈市80%收废品的,都是她们安徽涡阳来的。

  这个行当,城市人不愿意干,但是,贾西兰却感觉挺好。“现在我们都有‘名片’了,一天电话最少响十多次,找到我就去收,一个月也不少挣,1000多块呢。在哈市有6年了,我挺满意的。”

  说到这儿,一旁的社区主任告诉记者,贾西兰有个女孩,刚到哈市时还想生个男孩,社区干部劝她,男孩女孩都一样,关键是将来如何培养。后来她想通了,还帮着劝其他外来妇女不要当“超生游击队”。贾西兰赶紧补充说,“关键是我家那位想通了,既然决定在哈市定居,就要做个真正的城市人。我也得保持个好身材,是不是。”

  第一所

  偏得的民工小学

  繁荣街社区书记告诉记者,在松花江办事处辖区内,3个社区里的棚户区居民中,至少有外来农民工1700户,他们的孩子上学问题是社区干部的心头大事。为了不让一个农民工的孩子错过受教育的机会,在社区的努力下,南岗区的海城小学校接收了大量农民工子女就读,现在,农民工子女已占该校学生的九成左右。

  来自湖北、收旧门窗的老王说,一开始到哈市打工,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上学问题。可是他没想到,社区干部主动上门,帮助他联系学校、开证明,孩子在海城小学上学了,还免除了全部借读费。当学校知道孩子是农民工子弟,家里有些困难时,又减免了很大一部分学费和学杂费。

  据介绍,在街道、社区干部的努力下,花园街、繁荣街、海城街三个社区交会处棚户区里的农民工子女,没有一个因学费问题耽误上学。而海城小学校也被农民工们亲切地称为他们的第一所“民工小学”。

  第一个

  说出心中的愿望

  经社区干部联系,记者来到居住在棚户区中的十多位农民工家中。他们住的房子大都20多平方米,需烧煤取暖,但是每个小家都很干净。

  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这片棚户区要拆迁了。说到这里,湖北老王脸上显出忧虑。虽说担心,老王还是向记者表示,“城市在发展,棚户区拆迁是历史的必然。不管怎样,我们一家也要供孩子上大学,要让孩子有出息,让他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在记者采访的农民工中,老王第一个说出了心中的愿望,想必这也是大部分农民工的共同企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