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还有多少“鼎明”在坑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3:3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报眉:暗访纪实)

  □姚峣本报记者何克难袁星红

  “在亳州,类似‘鼎明’这种运作方式的公司绝非一家。”昨日,一位知情者打进本报热线称在毫州,和“鼎明公司”一样涉嫌非法集资的公司至少有20家以上,单该市光明
路就达6家之多。 参与人数数以千计,款额无法估计。

  它们真的与“鼎明”一样,在大肆集资吗?它们的明天会怎样?……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决定到这些公司去一探究竟。

  “高回报”诱人掏钱

  记者沿亳州市光明路往东走,不断能在路的两旁看到挂着“××科技”、“××农林”牌子的公司,都是这些日子听熟了的名字。记者选了一家“亳州××农林有限公司”走了进去。

  听说记者是来咨询投资事宜的,门卫立即热情地将记者带到一位经理的办公室。由于近来类似公司频繁出事,他们很紧张。一楼大厅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一再强调:“我们可不是融资,只是联合养殖。”他们公司的主打“产业项目”是养殖“××大白鹅”。

  “难道是让我们从你这里买鹅回家养?朋友介绍我们来时可不是这样说的。”记者问。该经理笑了一下说:“当然不是,你也可以把钱投给我们,然后给你分红,具体要找市场部谈。”

  在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公司二楼市场部,一位李经理描述了公司美好蓝图:通过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及良种××大白鹅产业发展,“倾力铸就中国农林第一品牌”。按照宣传,该公司在谯城区赵桥镇建有一个××大白鹅养殖基地,规模会伴随大家投资增加而扩大。李经理介绍:“投资”一般为半年期,利润达23%。按照该公司提出的半年内每月还款额,记者计算了一下,直到最后一次还款之前,投资者只能收回63%的投入,其间一旦有变便会血本无归。对这个顾虑,李经理表示:“你应该相信我们公司的实力,肯定不会骗你的。如果你想回报高一点,可以投一年的,利润可以达到50%。”

  只“借钱”不“集资”

  随着“鑫博”、“鼎明”等集资公司出事,一些隐藏在小街巷里的小公司玩起了新把戏。他们把“集资”改称为“借钱”;“公司”改称叫“驻某某办事处”。在亳州市药材街上,记者就找到了这么一家公司。

  这家自称“阜阳××食品有限公司驻亳州办事处”的店面位于药材街路北,女经理是亳州人。这家宣称“注册资本660万元人民币,集种植、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公司”被列入了省“861”工程项目。尽管在公司的宣传单上写明了要与客户“投资入股合作,互惠互利”,但经理坚持说,公司只是“借款”。“我们是先有实业才来借款的,不像其它公司是先融资再办企业”。

  其实,这家公司与别的公司并无多大的区别。他们的“分红方案”为:6个月分红25%,前5个月每月返还20%,第6个月返还红利25%。这位经理告诉记者,因为“按规定返利超过银行贷款利息4倍才非法,我们和你签订的是借款合同,而且把你实际投入的数额按比例提高后填入合同。”她举例说明:“客户”投入1万元,合同就填成借款11500元,这样换算后返利就恰好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放心吧,凭着这合同你的钱走到哪里都会受保护的。”这样高的利润震撼了不少亳州人。

  一些公司成“惊弓之鸟”

  光明东路北侧,一家“××科技公司”的声势颇为浩大,不但租下了写字楼的四五两层,更是将公司的金字招牌竖在大厦的顶层,老远就能望见。

  记者在四楼找到公司的工作人员表明要咨询“投资”方面的情况,工作人员却纷纷摇头说:“现在问这个你要自己去找老总。”

  在一位“经理”的带领下,记者顺利进入了公司的五楼。五楼的会议室里坐着几十名“客户”,一名中年男子站在讲台上神情激昂地讲演,不时赢得场下人员的热烈掌声。当记者好奇地要进去听讲时,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的要求,将记者打发到会议室对面的“行政办公室”等候。

  随后,记者从办公室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公司以“鸳鸯鸭”的养殖、加工为主打产业,投资返利可观。可能公司作过安排,关于“投资合同”的细节,工作人员都不愿深谈。

  “会议”结束后,一位“副总”在办公室接待了记者,但刚一落座就向记者索要身份证件和工作证。记者表示自己只是做些小生意,没有工作证,“副总”就毫不客气:“身份不明的人我一概不接待!”问及原因,他表示这是为了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说着将记者“请”了出来。

  资金“断线”被迫“改制”

  由于最近亳州市“融资公司”频频发案,一些同类公司的经营者开始坐立不安。记者在亳州调查的几天里又有一家“××牧业”公司因资金链“断线”推行“改制”而引起供货商和投资者的恐慌。

  据了解,“××牧业”公司在3月18日的“返款日”因资金缺口而无款可返,于是宣布暂停还款,一年后继续按计划返利。当天下午,公司通知所属一家商场的供货商前来退货,一些认为血汗钱收回无望的投资者开始哄抢货物,一度火爆的商场很快被哄抢一空,“××牧业”陷入一片混乱。

  闻讯赶来的“联养客户”们焦急地向工作人员询问“改制”的情况:“总不会像‘鼎明’那样一跑了之吧?这些钱可都是我的棺材本啊!”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的资金出了问题,如果不“改制”,窟窿越来越大肯定会迅速倒掉。他们将快速扩展市场弥补客户投资损失。但这一线渺茫的生机究竟要等多久,该公司工作人员也难以回答。

  “鑫博”往日繁华不再

  3月19日上午9时,记者乘坐出租车来到亳州市光明路东段。

  出租车刚从路口拐进光明路,一块“亳州市鑫博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招牌就醒目地挂在路边,这正是知情人多次提到的公司之一。

  路边群众听说记者找“鑫博”马上笑了:“就是那家养梅花鹿的公司吧?春节前就没有人了,不信你们自己去找。”按照他们的指点,记者来到位于三楼的这家公司,果然大门紧锁,门上贴着亳州市公安局的封条,门口两个落满灰尘的花篮,还能让人依稀看到公司当初的“辉煌”。

  指路人告诉记者,没出事之前这里人流络绎不绝,“都是些想凭空发财的人拿着血汗钱往里砸,知道被骗后又呼天抢地的。我们住在公司附近的人没有买的,明显是骗人的嘛!”记者随后从公安机关了解到,这家公司以联合养殖梅花鹿的名义半年间吸收群众集资款达千万元,受骗群众遍及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目前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涉案人员已经被正式逮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