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绍兴有个很年轻的张教师找希望工程的恩人8年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4:01 都市快报

  专家:“八荣八耻”说得好,知恩图报没过时啊

  张代宇在寻找一个人。这个绍兴文理学院的年轻教师,在最近的8年里,一直在苦苦寻找一个叫“张宁”的人。

  为了找到这个人,张代宇曾经在网上键入“张宁”,搜索出30000多个相关网页。一
个一个点开,一个一个筛查、核实。终于找到一个留有电话号码的“张宁”。赶紧打过去,对方的回答却是:“我是河北人,我不认识你!”

  但寻找从未中止。3月20日,当他求助武汉一家媒体,获知有关“张宁”的隐约信息时,他的心跳开始加速。

  “张宁”是谁?

  对于张代宇来说,“张宁”在他心目中的分量,甚至不是“恩人”这样一个词所能涵盖的。

  张代宇出生于湖北恩施一个穷山村。为了让他上学,父亲只能让大女儿停止学业,二女儿更是连校门都没进过。即便如此,每学期20多元的学费,还是成了家庭沉重的负担。

  1992年,小学三年级,学费涨到40多元,张代宇顿时面临辍学困境。

  为了留住这个成绩拔尖的孩子,学校把张代宇作为希望工程的捐助对象上报。

  不久,一张20元的汇款单飞到了张代宇面前。落款“张宁”。

  没人知道这个陌生人“张宁”到底是谁,见识不多的村里人也不知道“希望工程”的含义。

  但懂事的张代宇明白这20元的分量。他照着汇款单上的地址,写了一封字迹歪歪扭扭的感谢信。

  很快,“张宁”回了信:“没有过不了的坎,只要有毅力,总会有阳光。你的字写得不好,要好好练习。”

  此后,张代宇与“张宁”之间不断有书信来往。每个学期初,张代宇都能准时收到汇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张宁”已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资助人,更是他精神上的支柱。他总是定期给远在武汉的陌生叔叔汇报学业情况,并暗暗发誓,要念好书,为这个像父亲一样关心自己的叔叔争气。

  很快,张代宇小学毕业了,本来只是资助读完小学的捐助却还在继续。捐助的金额也从每学期的二三十元增加到了两三百元。

  1998年夏,张代宇以恩施市第3名的中考成绩考入县一中。学校因张代宇成绩优异减免了他大半学费。由于学校地址变更,加上张代宇没有及时和“张宁”联系,等张代宇再次把信寄到“武汉市精武路35号”时,已经查无此人。

  两人从此失去联系。2001年,张代宇考上绍兴文理学院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并在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学金的支持下完成学业。四年后,留校当了老师。

  为什么要苦苦寻找?

  从失去联系的那天起,张代宇就开始想办法寻找自己的恩人。“我想找到他,是因为我已经把他当成了亲人。我当时没有能力报答他,但我有太多的话想和他说。”

  为了找到恩人,没钱去武汉的张代宇想到了在武汉打工的老乡,并把汇款单的地址抄给他们。但一次一次,都没有音信。“都怪自己当时太不懂事,不知道多问一些情况。”张代宇说,“我只知道张叔叔在中石化武汉经营处工作,已经结婚,他的爱人也是个很好的人,给我写过信,我叫她阿姨。”

  考上绍兴文理学院后,张代宇把“张宁”夫妇送给他的字典带在身边,这也成了他对恩人惟一的情感寄托。

  张代宇又想到了网络搜索,结果他找到30000多个相关网页,却无一有结果。

  “张代宇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家境非常苦,学习却异常勤奋。念大学时,寒冬腊月,还穿着拖鞋单衣在图书馆看书,一个老师看他这么艰苦,给他送了不少衣服,他逢人就讲这个老师真好,念叨着要好好感谢他。”绍兴文理学院宣传部一位老师说,“他的成绩也非常突出,大三时,获得6000元的国家一等奖学金,他马上把4000元寄给父亲。”

  “我一路走来,都有好心人的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张代宇说,高中时,县里交警大队的警察们也帮助过他,他要找个时间回去看看他们。

  知恩图报并没有过时啊

  1996年,闽西一名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面临失学。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福建省的助学热潮,有关部门发起“九月助学行动”。如今,这些学子都已完成学业,但其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与资助者有过信件往来,表达过感激之情。

  绍兴文理学院政法学院教授夏国英说:现在,不少人的价值观迷失,信仰缺乏,道德观淡薄,既分不清楚光荣与羞耻,也分不清真假、美丑、善恶。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道德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概括,高屋建瓴,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

  张代宇的这个故事,让人深深地感动。感动的不仅仅是“张宁”无私助人的善良情怀,还有张代宇知恩图报的美德。“张宁”资助了七年,张代宇苦苦寻找了恩人8年。从某种意义上讲,寻找恩人的过程,比单纯的报恩更珍贵。(通讯员孙和晴见习记者兰灿阳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