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科技创新模式评析:体制障碍少或没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5:17 中国青年报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深圳清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冠平曾说:“对于勇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家来说,深圳的天空真的能够掉下‘馅饼’来。”在深圳,这句话后来成了名言。

  一个科技资源存量极小的城市,居然成为一个科技发明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深圳凭什么成为“创新者”的乐园?深圳的天空为什么会掉下“馅饼”?

  冯冠平1996年来到深圳,见证了深圳清华研究院从伸手向国家要钱,到国家主动为研究事业“送钱”的历程。冯冠平将其归功于研究院运行的“四不像”理论:研究院既是大学,也不完全是大学,因为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也不完全是科研机构,因为内容不同;既是企业,也不完全是企业,因为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也不完全是事业单位,因为机制不同。

  但就是这“四不像”,使深圳清华研究院在短短的数年里,平均每年有15个项目实现产业化,技术价值超过10亿元,孵化企业数量300多家,总产值超过百亿元。

  体制障碍少或无 促创新企业成群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解答记者的疑问时,都会提到体制问题。

  据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的科技创新大多是国企完成的。当时有一批国企进入深圳并成为孵化器,但由于国有企业缺乏相应的激活机制,所以在短期内做得很好的企业,后来渐渐地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什么很多民营高新企业在深圳火了?一个地区冒出一两个不奇怪,但是形成企业聚集,就要从环境上找原因了。”深圳市科技信息产业局副局长周路明说。“深圳自主创新的实践证明,创新资源的存量并不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人才都是可以流动的,决定资源流向的是机制、体制和环境。深圳是一个创新资源存量很小的城市,但中央赋予深圳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功能,使深圳在扫清自主创新的制度障碍方面,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周路明说。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说:“有的城市人才资源雄厚,但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速度,与制度、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城市,拿到博士学位了,就愿意到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在深圳,虽然建市初期人才并不占优势,从总量和档次上来说都不高,但在人才动力、潜力和活力上,深圳却超过了其他城市。”

  迈瑞公司常务副总裁穆乐民说:“在企业,研发产品不是为了发表论文。我们从不鼓励工程师去国家一级、二级刊物上发论文,我们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奖励也与研发产品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挂钩。”

  2000年从内地搬迁到深圳的海普瑞药业有限公司,产品100%销往海外。公司董事长李锂说:“不是说别的地方和深圳的差距有多大,但金牌和银牌往往只差零点几秒,分量却大不一样,深圳就是一个可以让你拿金牌的地方!”

  政府经得起诱惑 只做场地维护者

  要使创新成林,政府不是去播种、栽树,而是去施肥,让土壤变得肥沃,至于是种小麦还是玉米,栽松树还是柏树,那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是场地的维护者,不是运动员、裁判员———这是记者在深圳采访时常常听到的关于政府和企业关系的论述。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说:“自主创新一定是在市场程度比较充分,政府提供的环境比较宽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比较严格的情况下产生的,不是政府发文件就可以做到的。政府一定要经得起诱惑,不要下场去当运动员,去和企业争资源。”

  深圳市政府有一个处理华为事务的领导小组,许宗衡就是组长,常务副市长刘应力担任副组长。刘应力说:“我们从来不会对华为说你应该干什么,你今年要完成多少产值。”

  周路明认为,深圳的经验就是:“不是要投入多少资金、口头上多重视,而是要扫除制度障碍。政府搞资金配置,比不搞配置还要糟,因为企业应该是野生动物,不是圈养动物,是要到市场上去搏杀的。”

  每年,深圳市科技信息局都有一笔不菲的资金投入到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扶持中去,去年这笔钱是5.5亿元,但与企业自己投入的科研经费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周路明说:“政府的钱是肯定不够的,只是做个药引子,起个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向这些领域聚集。”

  移民文化有朝气 崇尚创业和创新

  “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是一句在深圳颇为流行的话。“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说,“人都比较年轻,而且大多来自外地,流动性大。因为年轻,所以不怕失败。铁打的企业,流水的员工。一个人要是在企业呆10年,就会让人认为比较平庸。崇尚创业、创新是移民文化对这个城市产生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创业的市场机会很多,技术创新并不是获得短期回报的最好途径。华为、中兴这样一批企业,在面临众多市场诱惑的情况下,常年专注于研发,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城市整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起作用,它包括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公众对创新的认同、科技人员对创新的执著、投资者对创新活动的信心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创新的文化氛围。”乐正说。

  在音响制造企业———深圳宝安奋达实业公司,有一项技术是用一个普通电工的名字命名的。因为这名电工的一项发明,让该公司每月节约了四五万元的电费。

  在深圳,创新并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事,也不仅限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这些花样繁多的创新,无一不是源自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深圳,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人。

  正是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精神,让深圳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让这个城市的天空掉下了“馅饼”。 本报记者 朱丽亚

  本报深圳3月21日电

  科技创新呼唤国人“补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