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省委一号文件解读(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3:3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中共四川省委农办

  坚持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文件:继续把劳务开发、扩大农民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

  解读:劳务开发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1637.3万人,其中出省814万人,比去年增加74万人;劳务总收入超过722亿元,比去年增加146亿元,增长25.3%。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和劳务收入继续位居全国第一。2006年我省将完成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7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50亿元。在劳务开发中,要注重打造劳务品牌,以“川妹子”为龙头,带动“川建工”、“川厨师”等品牌劳务发展。进一步扩展劳务市场,逐步向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挺进,推进我省劳务开发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文件:按照“突出加工业、推进产业化、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放活管理权限,提高开放水平,构建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解读:近年来,我省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今后,我省在发展县域经济中,重点是培育支撑产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同时,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强重点镇建设,提高城镇的产业聚集能力,让更多的农民转向二三产业,努力使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十一五”末达到38%。

  文件:着力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尽快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解读:尽管近年来我省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目前还有贫困人口661万,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94万,特别是民族地区、盆周山区一些群众生活还非常困难。当前,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扶贫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2006年新增扶贫开发配套资金1000万元,大力推

  进整村扶贫,继续搞好新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卫生扶贫等重点工作。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文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为主的沃土工程和土地整理为主的“金土地”工程,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做到良壤、良种、良灌、良制、良法配套,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解读:我省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低,2005年底全省人均耕地仅0.67亩,是全国人均1.41亩的48%,比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低16%;中低产田土面积达4134万亩,占总耕地的70.6%,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因此,发展农业生产要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前提下提高耕地质量,在农业内部挖潜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倡导保护性耕作,推进节力、节肥、节水和提升地力。要认真实施好沃土工程、“金土地”工程,尽快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力争在未来5年内,在全省范围内整理土地1000万亩,并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不少于100万亩,在整理项目区内建成600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文件:巩固和发展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成果,继续实施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不断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高氟、高铀、高砷、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解读:目前,我省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依然突出,全省还有1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很多地区饮水中氟、铀、砷等元素含量超标,农村污染水面在不断扩大。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要加大“红层找水”等工程的力度,尽快改变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的水质,同时改善用水设施,提高用水效益。力争“十一五”期间解决800万农民饮水安全和400万农民饮水困难问题,农村通自来水率达到40%。

  文件: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末实现全省80%的乡镇通油(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解读:目前,全省有59个乡镇、6470个村不通公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各地要把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十一五”期间,全省规划投资300亿元,建成县乡水泥路(油路)1.6万公里、乡通村水泥路1万公里,实现85%的乡镇通油(水泥)路,98%的村通公路的目标。

  深化农村改革

  文件:在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解读:我省从去年起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结束了几千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免征农业税后,农业农村在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上面临许多问题,农村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省确定德阳、资阳两市和双流、武胜、通江、屏山、茂县5县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乡镇机构改革,着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把工作重心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承担、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模式,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同时协调推进其他方面改革,尤其是在乡村债务防范与化解、涉农收费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省将推开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农村管理和服务体制,强化服务“三农”功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省委一号文件还要求,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探索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