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十大名船”揭晓 我国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17:1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3月23日消息(记者张亚然)“中国十大名船”颁奖典礼3月23日在北京举行。由国防科工委、交通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中国青年报、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4个单位共同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船”评选活动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选、组委会审定,历时半年,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全国
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金壮龙、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副主任张广钦、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黄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经理陈小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经理李长印、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王荣生、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等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为“中国十大名船”的设计单位和建造单位颁发了奖牌。

  建国以来,船舶工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但为我国海军设计和建造了大量的新型武器装备,而且率先成为我国出口支柱产业。1994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达到世界造船份额的5%,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国家。2005年,民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17%,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在国际造船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次评选出的十大名船,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是船舶工业不同历史时期创新成果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十大名船是: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我国船舶设计、制造水平以及船舶配套生产能力,为我国大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奠定了基础。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它实现了我国驱逐舰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跨越,它的诞生,在我国驱逐舰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我国第一艘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向阳红10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载有直升机的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能在全球所有海区航行,为我国太空和海洋科学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国第一艘按国际标准建造的出口船舶——长城号,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出口船舶,它率先叩开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创了中国船舶出口的新纪元。我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长征6号,它的研制成功,是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一次战略性突破。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生产储油船——渤海友谊号,它是集原油加工、海上油库、卸油终端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石油开发的重大设施,它的建成实现了我国浮式生产储油船设计建造零的突破,是世界首次将浮式生产储油船用于有冰的海域,是我国船舶工业在海洋工程领域标志性的产品。我国新型常规潜艇——长城201号,它集中了我国舰艇武器装备科研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常规潜艇设计和建造水平有了新的突破。被誉为“中华第一舰”的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它是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代表了我国水面舰船武器装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最高水准,实现了中国海军首访大洋彼岸。被誉为“海上科学城”航天测控船——远望3号,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新型航天测控船,具有对卫星、飞船、潜地导弹等进行指挥、控制、测量的功能,它的建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航天测控技术大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第一艘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德尔瓦号,该船达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中国超大型油船建造“零”的突破。

  中国十大名船浓缩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船舶工业的创新成就,它们是中国造船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中国造船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为记录船舶工业的辉煌,见证十大名船的风采,评选活动组委会专门制作了“中国十大名船”模型。我国以“三海一核”为特色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计划建造展览馆将其永久性收藏。

  在首届“中国十大名船”评选活动中,组委会还同期举行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杯”有奖竞猜活动,众多关心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人士积极参加了竞猜。组委会办公室于3月5日举行了抽奖仪式,从猜中最多的参与者中分别抽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和纪念奖1000名。获奖名单将公布在中国造船学会网和《中国军工》报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