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姓金点子改变冰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1:04 新晚报

  张宏武 本报记者 张育新

  1993年9月,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挂牌。有了这个倾听民意的平台,政府和百姓的交流互动达到高潮———建议办挂牌13年,征集建议2万条,有1100件“金点子”已经“出”成果。来自民间的智慧成了哈尔滨发展的动力。

  市民建议“一二三”

  A.第一条建议促成一个办事处

  建议办的同志还记得,1993年建议办成立后的第一条建议来自山东。当时青岛市石化厂职工马秀山建议,哈尔滨市政府应尽快在青岛市设立一个常驻办事机构。

  马秀山是个老哈尔滨,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他认为,在哈尔滨与独联体等东欧国家的经济往来中,青岛市的产品有极强的竞争力。分析独联体、哈尔滨、青岛的地域和产业优势,哈尔滨在青岛建办事机构,可以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三地互动的经济链。

  哈市政府领导迅速对这个建议作出批示,当年11月初,哈尔滨市政府青岛办事处挂牌。如今,这个办事处已成为哈尔滨市对外的重要窗口。

  B.一条建议建起一座立交桥

  1994年,三棵树粮库职工董兴涛等人来信,建议政府加大道外与当时的太平区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在改造老城区的同时,拓宽道外十四道街,建设跨越道外滨江火车站货场到大方里的跨线立交桥,同南岗区宣化街、东大直街连接,形成贯穿全市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缓解道外区到南岗区交通紧张的状况。市政府很快采纳了这条建议,1998年开始实施,2000年跨线立交桥建成通车。

  如今,道外、太平两区合并,顺畅地在立交桥上下穿行的人们可能没想到,这个交通动脉的开通,就缘自我们身边普通百姓的智慧。

  C.一条建议修改一部规定

  下岗职工张静友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初他与徐志安、于文奇试探性的一条建议,竟然改变了同他一样的许多下岗职工的命运。2004年初,下岗的张静友想少贷一点儿款,干个小买卖,可是他询问了几家银行,贷款门槛太高,他们很难享受到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的待遇。他和徐志安、于文奇一商量,提出了修改《小额贷款基金管理办法》、降低小额贷款担保门槛、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审批时间的建议。

  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采纳了张静友等人的建议,对原有规定进行了全面修改,出台新规定,扩大了担保人的范围,简化了审批手续,缩短了审批时间。过去5张表格变成了3张,15个审批日缩短为7天。按照新的规定,张静友等申请了贷款,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店。

  D.“两个”市民“改造”了马家沟

  马家沟曾经是臭水沟的代名词,说起马家沟没有人不皱眉。1997年,市民居景贵提出“根治马家沟河的几点建议”,提出引清水入马家沟,结束污水河严重污染城市环境的历史。1998年,市政府采纳建议后整治马家沟,结束了80万居民身受其苦的历史。

  然而,治理后的马家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爱护,很快河岸垃圾成山,大量排污管伸进马家沟,让整治之后的马家沟重新臭气熏天。环保志愿者徐永生实地考察了马家沟,建议及时实施截污净化,并在两岸开辟绿色生态走廊。经过再次整治的马家沟,如今已成景观长廊,过去人人捂鼻子的垃圾沟成了黄金地段。

  “说了算”的老百姓

  建议办记录在案的建议者中,有92岁的离休老干部,也有仅10岁的小学生。

  70多岁的“建议专业户”高海晨是一位退休老教师。近五六年时间里,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奔走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发现问题。在他笔下,写出了30多万字的建议书,其中有7项建议被采纳,并连续获得6个人民建议一等奖和一个特等奖。为了提建议的准确性,每发现一个问题他都亲自调查,每天至少骑车行进25公里。

  高海晨有一项记录,相信很难被打破———为了准确了解如厕难,高海晨骑着自行车跑遍全市,几乎进过市内的所有公厕,手绘了一张哈尔滨公厕分布图。此外,为了准确提出“扮靓何家沟规划”,老人考察了何家沟全线,对何家沟的全貌了然于胸,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已经纳入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中。高海晨老人说:有机会说说自己对家乡建设的想法,应该珍惜。

  家住道外区的张树波自己开了个电器修理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门修理电器时,发现了清朝时期哈尔滨关道的道台府旧址。当时道外区的改造工程紧锣密鼓,道台府旧址恰好处在动迁的范围内。张树波马上上书市政府,强烈要求把道台府旧址保护下来。张树波还自费拍摄了数十栋道外区的老建筑,有的照片如今已经成为珍贵的史料。经过保护性维修,道台府旧址已成为哈尔滨的“灵魂性”景观之一。

  建议办至今不知道“一个老人”是谁,但是“一个老人”的建议得到了市长的批示,并且在全市实施。“一个老人”在建议中说:江北新城的建设,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林阴大道,若等到城市建设基本完毕后再考虑这个问题,就很难合理规划城区绿地。针对“一个老人”的建议,市长批示:“我们应该积极吸纳市民意见,不仅在松北,在全市范围内应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力度。”松北景观大道,大规模园林城市建设,在“一个老人”的建议下展开。或许正在家里含饴弄孙的老人也不会想到,是他这个热心的老人,推动了城市的美化。

  有人热衷大事,有人专管小事。大到城市发展定位,小到门牌号码街道名称,都有“说了算”的市民拿出“金点子”。因为一条市民建议,裤裆街、马寡妇胡同等232条名称不雅致的街路被重新命名;因为一条市民建议,“宠物在公共场所排放的粪便,其携带者应该及时清除”写进了地方性法规。市民的金点子,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灵气。

  “金点子”改变生活

  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看着城市每天都在变样,然而你也许并不知道,是许多与你我一样的普通市民,用他们的建议改变着城市,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在基层的市民,最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住宅建设萝卜快了不洗泥,造成大量质量问题”、“小商小贩占道经营,个体经营不规范”、“拉线面包横行,带来安全隐患”、“医院价格缺少透明度,看病花糊涂钱”……这些社会问题,作为人民建议被纳入政府的日程,迅速得到了解决。

  我们身边能够感受到的有:马路市场退路进厅;物价局、卫生局发文,要求医疗机构认真执行明码标价;居民楼道卫生有专人清扫,垃圾袋当天收走;生猪屠宰建立一条龙服务,绿色猪肉走上百姓餐桌……

  在关注身边生活的同时,市民的眼界也在不断向外延伸:“打造国际性都市也有我们的一份责任。”市建议办王忠良处长介绍,归纳市民建议,一半以上在城市建设上。建设安发桥、大直桥、文昌桥等10余座桥;打通拓宽宽城街、南极街、红旗大街等10余条街路;建设长江路、黄河路等景观大道,都有市民建议的心血。

  中央大街改造成步行街,最初也来源于一条市民建议的思路,如今百年老街声名鹊起,成为哈尔滨的标志。市民“关于在城市统一规划供热网的建议”,让哈尔滨拆除了数千大小锅炉,大大净化了城市空气,让我们头上的天更蓝云更白。在市民建议下,2001年哈尔滨冰雪节升级,升格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市民马廷林、黄海燕建议,把松花江公路大桥桥墩西侧的几千平方米河滩地建设成水上公园,如今,荒芜滩涂已变成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带动周围地段“一夜之间”房价飙升……

  漫步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感受着哈尔滨的变化,感受着普通市民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哈尔滨的美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分不开的,这座城市因为有无数献计献策的市民,而更加生机勃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