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渣王”冀更新上演现代版“愚公移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3:0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编者按 冀更新是可敬可佩的,明知钢渣比花岗岩还硬、治理渣山比愚公移山还难,但他还是带领25个待业知青,从3万元借款起步,默默无闻、认认真真地治渣,而且一干就是17年。
冀更新是可感可叹的,他和他的企业不仅从钢渣中选出钢铁转供武钢,而且将废渣“吃”得干干净净,“吃”得苦尽甘来,“吃”出了钢厂钢渣的零排放。他们用自己17年的实践,走上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同时也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经过17年的发展,冀更新的小厂已经变成了由千余名待业知青、下岗职工等人员组成的大企业,惠及上千个困难家庭。 不仅如此,冀更新还将宝贵的治渣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登门取经者,使武钢的治渣经验和成果在全国冶金行业迅速铺开。这样的眼光,这样的胸怀,冀更新“中国治渣王”的称号当之无愧。 本报讯(通讯员马金山)200亩土地被推平、厂房基础正在浇筑、数公里长的围墙正在垒砌……这是3月20日笔者在武汉青山磨细钢渣粉生产线建设工地上看到的一幕。这个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磨细钢渣粉生产线,年底竣工时将拥有年处理钢渣30万吨的生产能力。届时,这条生产线所属的武钢武汉治金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处理钢渣的能力将达到150万吨。 这个生产线的缔造者、武钢武汉治金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冀更新,带领25个待业知青,从3万元借款起步,用17年时间书写了治理渣山的“中国传奇”。 在这17年时间里,上亿元优质钢铁被回收转供给武钢,近千万吨钢渣变废为宝;在这17年时间里,武钢成为国际上第一家年产百万吨钢渣却实现零排放的企业;在这17年时间里,武钢的治渣技术、设备及产品在冶金行业开花结果,为我国钢铁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在这17年时间里,冀更新被同行心悦诚服地誉为“中国治渣王”。 武钢自1958年投产以来,派生出的数千万吨铁渣和钢渣排成了绵延数十公里的渣山,不仅占去了大量土地,还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曾获全军重机枪“特等射手”称号的冀更新1969年复员到武钢。1979年4月,矿渣厂领导交给他渣山旁的一块荒地,要他养活25名待业知青。冀更新凭着3万元借款,办起了集体小厂。1989年初,他们开始治渣。 钢渣中约含15%的钢铁,磁选出来后低价卖给了武钢。剩下的废渣,按一定规格加工后,可填路基,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骨料,但如果要长途运输出去的话利润会泡汤。能否像小麦磨成面粉获得广泛用途那样将钢渣磨成粉,给钢渣注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呢? 冀更新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陈益民博士等人一起,历经8年攻关获得两项重大成果:第一,试验证明磨细钢渣粉是上等的掺合料,可代替约20%的水泥,同时能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第二,解决了钢渣磨成细粉的世界性难题。由于钢渣比花岗石还硬,试验组历经上百次试验、耗资千万元,才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钢渣磨细粉用途的发现和施工工艺的独创,让陈益民和冀更新获得了国家专利。与此同时,钢渣综合利用方法和钢渣湿法磁选方法也分获国家专利。2001年6月,磨细钢渣粉在第五届全国环保产品暨第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获金奖。在福建下白石跨海大桥建设中,钢渣磨细粉被制成桥墩大梁一炮打响。随后,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我国机场、地铁、堤坝、涵洞、道路扩建等项目中。 冀更新领导的公司同时被纳入武汉青山国家级环保试验基地,成为国家级环保企业,并被武汉市政府定为钢渣循环利用试验中心。 近7年来,宝钢、鞍钢、马钢、邯钢等全国钢厂钢渣处理的同行们纷纷到这里取经。冀更新将花了上千万元资金、历经上百次试验才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盘托出。有人对此想不通:这些都是可以卖大钱的呀!但冀更新认为:这样会影响全国钢厂治渣的速度和质量,这个时候,应当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在冀更新“一荣俱荣”的理念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渣处理生产线输出到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河北等地。 2005年,这家由千余名待业知青、下岗职工等人员组成的企业,治理钢渣和铁渣120万吨,销售额达近亿元,利润达2000多万元。而被誉为“中国治渣王”的冀更新,不仅多次被武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而且被评为全国冶金系统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先进个人,被武汉市政府授予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 昔日绵延的渣山,如今已所剩无几。天蓝了、水绿了、山青了、草长了、花开了、树高了、鸟叫了,腾出的土地上,新的工厂盖起来了…… | |||||||||